劉子賢
(上海健康醫學院 上海 200237)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科技投入越來越大,學科種類和學科領域不斷擴增,實驗室的數量和規模也在不斷攀升。實驗室在為國家培養優秀科研人才中發揮著功不可沒的作用;但在其建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安全問題,如操作不正確導致火災爆炸,有毒氣體的泄露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等。我們應該提高對實驗室尤其是化學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完善相應的制度和培訓機制,加強對易燃易爆有毒化學品的管理,確保消防設施的完好可用,切實提高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化學實驗室發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爆炸和火災,這與易燃易爆品的儲存和收藏有直接關系。事故原因歸納為四種:一是在實驗過程中停電停水,但是沒有專人負責,導致情況失控,造成安全事故。二是化學用品儲存方式不當,造成易燃易爆品或有毒氣體的泄漏,遇到火源就引發火災或爆炸。三是危險物品儲存不當,使危險品之間產生了反應,從而引發安全事故。具體表現為:危險品、實驗廢棄物混亂堆放、違規用火用電等。四是電氣設備故障,電線短路,造成了實驗失誤,從而引發火災或爆炸。
梳理事故原因我們可知,事故特點不同,造成的損失、傷亡情況也不同。比如,建筑條件或周圍環境不同,一些爆炸、火災等安全事故造成程度不同。在分析事故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產生安全事故的各種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預防。我們必須意識到,實驗室是存放大量可燃物的場所,按照規章制度合理存放可燃物是我們必須做到的。一些火災事故,是因人們沒有及時發現或重視苗頭,沒有恰當地使用消防器材,導致火勢漸長,甚至引發爆炸,帶來巨大的物資損失、人員傷亡等。這些嚴重的后果都在提醒我們,實驗室日常管理人員一定要強化安全管理意識,以免不斷發生安全事故,對高校教學正常展開產生極大干擾,對師生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1]
在專業人才培養的背景下,實驗室的使用頻率更高,人員流動性和開放性更大[2];因此,相關安全事故問題亟須重視。已出現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暴露了諸多問題,都指向人為因素,包括未按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實驗儀器與設備安全檢驗不足,實驗室安全設施設置不足、安全管理體制有缺陷等。
在相關規定中,高校的校長對于學校安全管理負有全面責任,副校長有具體的安全管理責任,其他校領導則對安全管理工作擔負職責范圍內的監督、檢查、管理職責。高校的化學實驗室內含學科實驗室及實驗中心,一般由各院系自主管理,其具體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交由校保衛處負責。高校化學實驗室經常存放危險品,然而保衛處人員有限,專業能力有限,在管理過程中容易存在安全檢查疏漏。因此,我們應該有效改革這種組織體系,設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盡最大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現階段,各大高校都在探尋更有實效性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受諸多因素影響,高校大多還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學生整體的安全意識不高,難以配合有關管理形成理想的管理效果。實驗室人員工作環境頗為單一,對消防安全隱患的察覺不夠敏銳,警覺性不高。有些實驗管理人員本身不是化學化工專業,對危險化學品不能完全按規則操作。[3]各院系之間缺乏安全管理上的有效連接,安全管理效率難以提高,難以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治管理體系。這都說明相關安全管理體系還存在漏洞。
實驗室的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應單獨規劃、單獨建設,使其符合安全設計要求。因此,實驗室建設設計要考慮其用途、環境、院系等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隱患。如實驗室經常儲存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的物品,因此要為其設計出特有的分類存儲的空間。另外,還要考慮一定的防爆設計,增強建筑的抗壓防爆能力,縮小安全問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一些高校在化學實驗室設計建筑過程中,對安全問題仍不予重視,甚至有些建筑仍然是傳統木質結構,并且實驗室與教室距離較近,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特別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些學校為了防盜鎖閉了實驗室的安全出口,在安全出口設置柵欄;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受害者不能迅速脫離險境,就會導致人員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由于各院系實驗室的分布相對分散,實驗室間的應急聯動機制不是很完善,在信息傳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延遲,相關問題處理的緊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就很低;一些實驗人員未經歷過專業的事故應急處理能力培訓,在發生火災或者爆炸事故時,難免要手忙腳亂,難以快速做出專業判斷、進行有效應對,這些因素都妨礙了消防事故的及時處置,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在處理消防事故時,相關人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啟動消防設施器材,引導人員及時疏散和避險,避免人員傷亡和因爆炸品的二次爆炸而產生的次生災害。因此,需要相關人員通過日常的事故應急處理能力訓練,積累一定的安全管理經驗,提高應急處理能力,有條不紊地進行相關操作。
消防設施是實驗室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消防設施能夠有效控制火勢。絕大部分火災在初期都可以被火災自動報警器探測到,通過自動啟動基礎的防火滅火設施就能夠及時阻止火勢的蔓延。但是,很多的實驗室爆炸案例都反映了一個情況,即實驗室的消防設施所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消防設施設置不夠完善。例如,一些實驗室設在多層建筑中,部分實驗室安裝了防火設施,有些實驗室沒有自動報警、自動滅火裝置等;許多實驗室沒有電氣火災控制系統,實驗室的一些大型儀器裝備耗電量大,在配電時往往進行了電路改造,存在一些安全隱患,許多電氣設施缺少基礎的防爆設置,一旦發生危險,將引發連鎖反應,后果不堪設想。
高校要全面強化實驗室消防安全的領導管理工作,提高組織效率,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高校可在綜合分析實驗室安全管理短板的基礎上,整合實驗室管理職能,并組建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會,其組成人員可包括保衛處人員、后勤處人員、實驗室負責人等。委員會要明確每個成員的職責,并在保衛處設置充足的消防安全設施,把安全和消防納入委員會的管理范圍。保衛處應該定期對實驗室進行檢查與管理。另外,委員會也要建立問題協商制度,基于全體成員的討論意見擬定全方位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方案,集中解決實驗室日常管理中各種隱性安全問題。完善了組織領導,有了安全管理制度做基礎,人們在面對安全事故時就能做出更準確的應急反應,并執行正確的應急方案。其中,安全設施應得到有效完善,包括設置足夠的消防設施、醫療設施、門禁系統、監控系統等。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師生安全責任意識和安全知識水平是實驗室減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4]各種消防安全事故讓我們意識到,對人員進行系統化安全教育培訓能夠盡可能地減少事故發生及降低事故危害。因此,高校應該積極開展相關安全培訓,尤其要完善實驗室人員的崗前培訓與考核。高校可對實驗室人員統一規劃培訓內容,并進行集中考核;只有通過考核才能夠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安委會可根據實驗室安全準則編制一套實驗室安全手冊,并且定期對手冊進行更新,從而強化實驗室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加強對危險品的管理,讓實驗室人員都會處理安全問題,如,能夠合理分類、處置廢棄物,科學用電等。此外,高校在實驗課程中應對學生加強考核,可發安全手冊,對內容進行解釋與說明,指導學生科學安全地使用實驗室。
消防設施是保障消防安全的第一把鎖。高校可以在實驗室安裝自動報警裝置或自動噴水滅火裝置等,可準備不同類型的滅火器以備不同類型的火災使用。為了保證消防設施的有效性,高校要把這些設施安置在明顯的地方,設置標識,定期檢查維護,確保其功能正常,隨時可用。
高校還應該在實驗室安裝電氣監控設備,從而隨時監控用電量,減少用電過量或電路超負荷。一旦用電達到警報線,相關設備可及時斷電,并且向使用人員發出預警信號,避免人員傷亡。
對于可燃有毒氣體,高校應該建立可燃氣體報警系統。這個系統能夠監測到有毒氣體或可燃氣體的泄漏,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避免人員傷亡。在學校的實驗室建設過程中,應設置報警機制聯動裝備,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耗損和上報時間的拖延,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高校不僅要提升消防設施管理水平,而且要委托一些具有專業水平的機構和團隊,定期對于消防設施進行維護與保養,使其發揮重要的作用,防控火災。
普通的火災往往很好撲滅,但實驗室內的化學物品如果引發火災,往往會造成二次傷害,危害更大。因此,高校應該對化學物品進行嚴格管控。高校化學物品領取應逐級審批,領取量只要滿足當次實驗所需就可以了,不允許擅自挪用。高校要提倡綠色化學,減少對危險化學物品的隨意使用,從根本上減少火災的發生。高校要對易燃易爆或有毒氣體進行科學合理存放,危險化學品應根據其不同性質分柜或分庫存放[5],不能讓化學品之間產生反應,從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校園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應該在新形勢下結合安全管理的新特點和安全事故發生的普遍規律,堅持強化問題管理,重點加強安全組織領導和安全制度體系管理,科學有序地對安全問題進行分析管理,增強實驗室內人員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保證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并且讓消防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從根本上消滅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