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
(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 上海 201620)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致力于打造一支肩負建設教育強國重任的專業化教師隊伍,青年教師作為這支隊伍的重要成員之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國務院在新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二十條)中也指出,“職業院校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當代青年教師成長于變革中的社會,受到網絡、西方文化和日韓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少數青年教師在政治信仰、價值取向、職業認同、道德認同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青年教師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注不夠,對社會現象不能很好地判斷,缺乏政治敏銳性和責任意識。有的青年教師思想政治觀念淡薄,理想信念模糊,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在西方文化和市場經濟的雙重沖擊下,青年教師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存在缺失,缺乏對細節的追求和把控,沒有深刻體會“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真諦,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能力不夠,職業道德素養也有待提升。
青年教師在剛剛踏入工作崗位時,由于教師勞動的特殊性和高反復性,很容易產生角色模糊、角色沖突等問題,同時面臨著教學、科研、晉升、社交、生活等多重壓力和挑戰,身心長期受到各種不良情緒的侵蝕,職業倦怠問題更加突出。因此,職業學校要清楚地認識到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并把它擺到突出的位置。
為全面了解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編制《職業學校青年教師政治思想狀況的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 635 份,涉及上海市、浙江省、河南省、山東省、福建省、西藏自治區等6個地區共11所職業學校。回收問卷635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29份,有效率為 99.1%。
在629個調查樣本中,男性占31.7%,女性占68.4%。其中30歲以下教師占32.1%,31—35歲教師占34.3%,36—40歲的占33.5%。中共黨員占50.2%,共青團員占12.6%,民主黨派占1.6%,群眾占35.6%。在學歷上,大學本科占據78.7%,碩士研究生占 19.5%。職稱方面,初級職稱占43.3%,中級職稱占48.8%,副高級的占7.9%。
本研究針對茶尺蠖分別采取了3種誘捕器進行誘捕試驗,篩選最適合鄂東南茶區茶園性誘殺蟲平臺,確定最佳投放間距和高度,以供茶葉生產管理參考。
在“是否每天看新聞報紙”的統計中,“每天堅持看”的占18.3%,“有但不經常”占 39.2%,“偶爾看”占37.2%,“從來不看”占0.2%。17.5%非常關注和了解黨的政策和國內國際形勢,53.1%的青年教師比較關注和了解,28.8%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0.6%不關注。
總體而言,在政治認同上,部分青年教師對政治關注不全面,缺乏理論學習。部分青年教師政治理論學習還是停留在粗線條學習,理解不深,沒有政治敏感度。結合自身工作業務,有針對性地學習自覺性不足,缺乏自學內在動力,往往工作遇到難題時再找政策、文件,學習研究,有臨時抱佛腳現象,導致工作的前瞻性不夠。
在價值取向統計中,43.3%的青年教師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憧憬共產主義,31.6%向往民主與自由,12.8%熱衷星座和命運,11.9%追求財富、權利和地位的實現。在人生目標統計中,24.9%認為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擁有高尚的人格,21.4%認為是美滿的家庭,16.7%認為是較高的職位和地位,35.1%認為是做一個對社會和他人有意義的人,還有1.2%的青年教師有其他追求。
總體而言,在價值取向上,部分青年教師忽略自身修養。整體上青年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趨向多元化,部分發生傾斜歪曲。青年教師思維活躍想法較多,由于社會閱歷不足、經驗缺乏、思想不夠成熟、鑒別事物的能力不強,容易被各種歪曲思想、錯誤思潮影響。
在對學生思想和生活狀況的關注程度上,54.3%的青年教師十分關注,33.3%一般性關注,12.4%需要關注就關注。對教師職業的看法上,54.6%認為教師是崇高的,愿努力為國家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17.1%認為教師是崇高的,但社會現實使自己不想再干,22.3%認為這是謀生手段,4.7%“想改行”,1.3%表示無所謂。
總體而言,在價值取向上,部分青年教師職業認同不高,育人意識不強。部分青年教師缺乏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對教書育人的理解不夠,對學生的關注也不夠。他們和學生年齡相仿,興趣相近,他們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如果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顧自己,不和學生溝通,沒有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就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就錯失了教育的最佳時機。
在“教師個人道德問題給學生的影響”中,9.3%認為教師個人道德問題不會給學生帶來影響,這是教師自己的事情。58.7%認為會,個人道德也是師德內容。15.4%認為教師就是道德要更高尚些,不能放松自身修養。16.6%表示教師也是人,只要不在課堂上,怎樣都行。在對“教師社會兼職的看法”的統計中,42.2%認為教師可以兼職,31.7%認為不可以,12.9%無法接受,12.9%沒有看法。
總體而言,在價值取向上,部分青年教師師德素養缺乏,奉獻精神不強。大部分的青年教師在工作中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兢兢業業。但小部分青年教師,在工作中對新生事物置若罔聞,甚至為了蠅頭小利違反規定進行有償家教,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部分青年教師缺乏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不能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科學的價值判斷,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來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對馬克思主義不能做到真學、真信、真用。一些青年教師在為誰服務的問題上,未能在思想立場上和服務態度上得到很好解決,對政治逐漸冷卻了熱情、失去了興趣,對政治理論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出現了政治信仰危機。
2.思政教育手段陳舊,實效性、針對性不足
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只是停留在讀文件等簡單的說教方式上,忽略了現代青年人的思想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真正走入青年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很難真正實現感動人、說服人、教育人的目的。個別新入職教師甚至認為教師是“鐵飯碗”,進入教育系統后便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此時如若缺乏學校教育,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便會每況愈下。
經過前期的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1.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切實加強職業學校黨建工作,使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堅強核心,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把有志青年吸引到黨的周圍。把黨建工作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工作中,用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和教育教學的優異成績感染黨外青年教師。
2.增強青年教師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堅持用理論武裝頭腦,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二十條)等教育法律法規,增強青年教師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激勵廣大青年教師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3.發揮輿論宣傳引導作用
深入開展師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培養一批“德教雙馨”先進青年教師,鼓勵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做新時代學生喜愛的好教師;增強廣大教師“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崗位責任意識,激勵廣大教師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筑夢育人使命,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1.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和業務素質
強化黨的組織建設,以“五四”等重大節日為契機,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把青年教師吸引和凝聚到黨組織周圍。注重發揮工會、教代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組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協會、沙龍、論壇和文化體育活動,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發揮關工委作用,完善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幫助青年教師較好較快地適應和融入團隊。
2.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困難
由于青年教師面臨著教學、科研、職稱晉升等方面的壓力,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不順心的事情,會對現實產生不滿的情緒。學校黨政領導可通過開展青年教師座談會等形式,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及時化解矛盾,建立完善青年教師訴求表達、矛盾化解、利益協調等機制,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為解決實際困難創造條件,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
1.注重培養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立足學校教學常規、專項活動及各教研組交流展示課等,發揮青年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促進教師教學規范和課堂教學能力的共同成長。邀請職業教育專家來校開設知識講座,更新教育教學理論,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和課程實施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能力大賽,使其在不斷實踐中積累經驗、汲取精華、總結反思。
2.加強青年教師專業技能訓練
全面落實五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要求,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深入行業企業,學習最前沿的專業知識,提煉整理企業服務案例,借鑒企業崗位分工,參照企業考核標準,拓展知識視野,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課程教學效果。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專業技能鑒定,獲得相關技能證書,建設“雙師型”青年教師師資隊伍。
3.增進青年教師教科研意識
引導青年教師轉變教科研意識,做好教育教學心得的記錄,發揚教學長處,改進教學不足,為教育教學科研積累第一手材料。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撰寫學校課改信息、教學心得、課題研究論文、教育教學案例等,開創人人參與教科研獲得的新局面,推進學校內涵建設。
青年教師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學校領導要把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開展新時期職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增強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讓更多青年教師成長為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好老師,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青年教師隊伍,為黨的教育事業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