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凡
(柘城中醫院有限公司,河南 商丘 476200)
財務共享指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結合財務的業務流程,優化企業的組織結構,最終達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提供專業化生產服務的分布式管理模式。醫院是利國利民的基礎醫療單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不同的醫療服務,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有積極作用。在財務共享視域下完善醫療集團內部控制體系,有利于保證集團資產的安全,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從而促進醫療集團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現階段,部分醫療集團在財務共享視域下,將重復性高、容易實現標準化的核算業務抽出,統一交由共享服務中心進行核算管理。這樣能促進管理流程的標準化,提升運營的效率,進一步促進服務能力的提升[1]。
第一,實現資源整合,提升頂層設計。構建財務共享平臺,制定統一的操作標準,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實現資源的整合利用,降低醫療集團運營的成本。第二,有利于實現全過程監督,增強風險意識。對于主管部門來說,將財務監管的環節提前,能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健全醫療集團內部控制機制和各項管理制度。第三,制定統一的管理標準,促進信息質量的提高。在財務共享平臺上,對業務進行統一處理,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還能有效提取數據。
第一,有利于加大內部控制力度,減少企業運營的成本。在財務共享平臺下,項目的審批效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管理重塑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同時,還能避免人員的重復配置,降低運營的成本[2]。第二,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實現財務轉型。利用信息化集成的財務共享平臺有利于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使其有更多時間去完成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
部分醫療集團的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相對不足,核算基礎薄弱,這樣就會因為綜合能力不足導致集團內部控制制度出現缺失,并且有部分領導人員對于財務工作的重視程度較低。在集團化運營的基礎上,隨著集團規模的擴張,其面臨的財務風險也不斷增加。醫療集團的財務管理水平在短期內無法得到提升,出現了小馬拉大車的現象,不利于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
醫院屬于事業單位,審計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審計工作內容不健全。部分醫療集團沒有設立獨立的審計部門,這對醫療集團財務監督審計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無法保證審計的真實性[3]。對于內部控制工作,醫療集團沒有按照相應的部門科室進行劃分,且責任分工不明確,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醫療集團的財務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其中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就有待提高。
內部控制工作是在醫療集團內部進行的,主要服務于醫療集團的管理、決策等工作,對醫療集團的內部環境有一定依賴性。醫療集團的內部控制工作與績效沒有進行充分結合,導致審計人員缺少內在動力和壓力。內部控制沒有與審計工作掛鉤,容易被忽視。
醫療集團的管理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對于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有所下降,而內部審計工作相對比較繁雜,需要審計人員細心、耐心且具有充沛的精力。年紀較大的審計人員在崗位上,會導致年輕人無法提升,容易造成醫療集團人才的流失[4]。
在醫療集團建設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正確的內部控制觀念,加大內部控制體系的落實力度。同時,醫療集團管理人員要將工作重心放在增強員工內部控制意識的環節上,在實現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還要增強員工內部控制意識,幫助其形成現代管理理念,并在醫療集團內部加大內部控制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必要時,醫療集團管理人員可以邀請內部控制的專業人士在院內開展相關講座,講解內部控制的意義和作用,組織全院工作人員參加學習,使醫療集團全體員工意識到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識到這需要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能體現財務管理模式的變革,也能體現醫療集團管理人員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其提高重視程度,并且要借助相應的行政手段,成立項目籌備領導小組。其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確定業務范圍、制定系統的方案,并且細化各項事務工作的流程和管理制度等。詳細的方案設計是財務共享中心前期的工作,為了確保業務的正常運轉,還要做好與外部審計機構對接的準備工作。
財務共享內部控制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要考慮醫療集團自身的業務管理范圍以及相應的功能,如此才能保證平臺建設的有效性。各系統之間只有相互溝通與配合,才能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降低醫療集團面臨的風險,從而增強整體的管理效果。同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提高內部控制管理風險評估的準確性。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需要實行專人負責制,并且要定期編制賬齡分析表,建立應收賬款的內部控制,減少壞賬發生的概率,保證醫療集團資金的安全性。
第一,在業務單位部門,報賬人員自制付款單,再由掃描人員進行掃描,形成電子信息,然后將文件通過信息系統平臺傳遞至相應的部門,進行審核和決策;第二,業務會計進行財務初核,再提交到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模塊中,由相應的審核人員進行審核,再由復核專員進行復核,隨后再由出納進行付款結算;第三,生成總賬憑證,進行登記入賬,完成相應的報銷流程。
醫療集團在落實內部控制工作的過程中,要先制定內部控制的監督機制,設立專門的內部控制監管部門,確保由專業人員進行監督,提高落實效率。內部控制監管部門是獨立的部門,不受相關監督部門的約束,具有自身的職權,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對醫療集團各項業務的監管。內部監督管理分為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體現為監督人員定期對財務部門的財務報表進行審核,確保報表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且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進行理性的分析,找出對應的原因并及時改進。要對改進后的內控進行跟蹤督管,從而促進內部控制效率的提高。
首先,醫療集團在招聘財務人員的過程中,要對應聘者進行全方位的審查,優先聘用具有豐富財務管理知識和經驗的人員。現階段,高素質的財務人才相對較少,聘請難度較大,因此醫療集團可以與高校合作,通過聯合培養的方式培養優秀的財務人員。在高校開展宣講活動,直接與高校的財務人才溝通交流,繼而簽訂合同。大學生的可塑性相對較高,且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有利于醫療集團對其進行后期的培養。其次,在財務共享視域下,對財務人員的內部控制能力加以提升,有利于提高內部控制水平。最后,醫療集團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必要的考核,檢查其對內部控制的掌握度,從而為醫療集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財務人才隊伍,以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療集團在財務共享視域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有利于落實國家醫改政策,推動現代醫療集團的管理建設。對集團內部人員進行培訓,促進其內部控制理念的強化,完善財務共享的操作流程,并建立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加大內部控制工作落實的力度,能促進醫療集團內部控制水平的提升,為醫療集團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