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叢然
(河北向宸機電設備貿易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現代服務業中,商貿流通業屬于最關鍵的構成內容,能夠將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直觀地體現出來。商品貿易則是以商品為關鍵對象開展的一系列買賣交易活動。對這項交易活動進行分析,還有許多種類的交易模式,如拍賣、批發、零售等。商品貿易主要促進消費與生產的聯系與溝通,生產活動越來越豐富,可以從一個交易主體變化為另一個交易主體。完成了正常的交易后,會產生流通的成本。就實際情況分析,流通成本屬于商品貿易的關鍵構成部分,甚至高出企業的成本總支出。所以,企業需要對流通成本進行把控,并且投入適當的資金,優化管理體制,以盡快適應經濟改革與升級的市場環境。
產品從生產企業到另一個企業,可以加快流通速度,還可以形成商貿關系。這兩個企業是上下游關系,分別負責銷售和采購。產品從A企業轉入B企業,需要采用物流運輸的形式。A、B兩個企業都有物流配送體系,存在運輸成本、裝卸成本。而生產企業比較復雜,大都包括銷售部門、物流部門、采購部門等。許多企業都不會參與全部流程,所以對外服務應運而生,主要由流通企業提供幫助[1]。若做好了物流、銷售、倉儲等外包工作,企業要開展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員管理層面的工作,就可以將流通部分交給流通外包企業。如果兩個企業都采用這種方式開展運營活動,流通成本則相對較為簡單。商貿流通成本主要就是A企業的外銷外包成本、B企業的采購部分外包成本。所以,流通成本不僅包括貨物出庫前的倉儲成本,而且包括貨物進入后的倉儲成本、促銷成本。若沒有開展外包業務,則需要執行外包出去的職能,外包出去的成本也是兩者的商貿流通成本。由此得知,流通成本的倉儲費用、銷售費用關系較為復雜,流通成本由不同的部分構成,涉及倉儲環節、銷售環節、采購環節等。
生產企業以及中間商交易固定,所以在市場開發以后,可以與中間商建立相應的利益關系。不管是終端零售商還是一級中間商,關系都是一致的。企業主要負責生產產品,中間商則負責進行產品銷售,這是一種良好的貿易關系。在此過程中,企業貿易成本更加穩定,并且以中間商代理的方式運營。結合企業的交易,企業與中間商的交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企業可以將運輸、配送、采購等部分外包出去,也可以自己開展活動。不管企業如何選擇,在銷售、采購、運輸階段,都存在一定的成本。而中間商不是自己生產產品,成本構成相對簡單,沒有體現在流通成本層面。流通成本僅僅包括產品輸出、中間商產品、進入庫存階段的成本[2]。由此不難得知,產品運輸、裝卸、配送階段的產品損耗都能成為流通成本,企業還有中間商,也可能蒙受庫存導致的經濟損失,但該成本不屬于流通成本。這樣處理的原因是,庫存損失是廣告宣傳能力不足、銷售策略不當等導致的,即使貨物在中間商處存在滯銷變質的情況,滯銷的原因也不是市場飽和,而是受到了市場需求變化、銷售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中間商及消費者實現產品價值與實際使用價值的轉換會產生流通成本。若消費者在實體店購買,不需要配送,那么中間商與消費者現場交易,因此流通成本可能是現場交易產生的銷售費用。在某些情況下,雖然采用現場交易的方式,但產品可能無法隨身帶走,并且需要采用專業的方式安裝,所以會產生其他的交易成本。對于這一過程中的交易成本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中間商配送并安裝的全部成本,還包括人工耗費、物資使用成本等[3]。如果消費者不是采用現場購買的方式,而是利用電話、網絡與中間商交易,由中間商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配送,就會產生物流配送費用、銷售費用等,這些都屬于流通成本。
采用直銷模式的企業比較少,但是也存在。生產企業不管是開專營店,還是采用上門銷售、網絡銷售等銷售方式,與消費者達成交易,都會產生流通成本。如果采用人員直銷的方式,那么運輸配送費用、安裝費用等都屬于流通成本。如果企業設立了中間銷售渠道,自己組織中間商開展銷售活動,那么從消費者到企業銷售渠道產生的成本都在流通成本范圍當中。而生產企業向銷售渠道配送貨物,再將貨物配送到消費者手中所產生的成本,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費用。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有效控制流通成本對改善商貿流通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實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國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企業內部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著企業的發展。筆者對我國商貿流通企業的成本構成進行分析,提出如下商貿流通企業成本優化路徑,旨在為企業提供可參考的意見。
長久以來,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更加關注做好生產成本控制工作,忽視了對流通成本的管控。大部分企業認為去掉流通環節,就不會產生更多的流通成本。但實際上,產品進入消費市場以后,不得不進入流通環節,所以只能降低流通成本,無法徹底消除流通成本。在降低流通成本的時候,企業不能直接考慮流通成本,而是要對產品價值鏈進行分析,需要科學化制定上下游企業、消費者的產品供應模式,并且細化運營流程,形成穩定的合作體系,不斷優化供應鏈,最大限度地減少流通成本,同時達到服務預期。
21世紀初期,我國引入了外包服務,部分企業順利開展了外包業務。但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整體發展水平具有滯后性的特點,究其根本,是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外包意識,第三方提供外包服務的企業水平有待提升,與市場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4]。所以,要想促進外包服務的發展,就需要提出一系列的建議政策,加快外包服務企業的發展速度。企業要發揮自身的集中優勢,將重心放在核心業務層面上,踐行外包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
物流費用屬于流通成本的關鍵構成部分,會對整體的流通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根據統計局數據可知,在行業總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比大約為20%,與發達國家相比,高出了大約八九個百分點,部分物流成本產品的銷售價格占比也超過了50%。物流產業屬于關鍵的發展構成部分,進一步發展,可以顯著提升物流效率,減少物流成本的支出?!笆濉币巹濌P注如何提升信息服務水平,解決我國傳統物流設施建設的問題,提高技術水平,減少流通成本的支出[5]。
當前,許多企業管理者與研究者都意識到了管控流通成本的重要意義,但是還存在缺乏實踐研究的情況,存在不清楚流通成本概念的情況。基于此,企業需要結合實踐與理論的發展規律,開展實踐探究的工作,探索出全新的流通模式,并且貫徹先進的理論。通過做好商貿流通成本的研究工作,提升相關人員對流通成本的認知,消除無效的環節,并且減少整體成本投入。
在經濟環境持續變化的背景下,商貿流通業逐漸成為促進我國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發揮著促進產業升級發展的效用。如果企業仍然用低廉的勞動力制造成本優勢,就無法創造出較高的經濟效益?;诖?,相關人員需要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優化措施,不斷完善流通產業結構,注重發展流通環節外包服務,以此促進生產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交流,提升整體的流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