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簡陽市人民醫院,四川 簡陽 641400)
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是醫院會計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對財務人員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在政府會計制度的實踐過程中,經過系統學習和理解政府會計制度的各項銜接政策和實施規則,將原來的醫院會計制度核算轉變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雙重核算。簡陽市人民醫院在實踐摸索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順利完成了新舊制度的轉換工作。本文對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分析。
根據財政部財會〔2017〕25號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財會〔2018〕3號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與《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制度》有關銜接問題處理規定的通知,醫院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會計制度》,不再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等。
政府會計制度構建的會計核算體系包括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采用雙重功能核算業務收支情況,即在同一會計系統中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重功能核算。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從而通過財務會計核算形成財務報告,通過預算會計形成決算報告。在具體的科目設置和核算運用中,要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
與原醫院會計制度相比,政府會計制度增加了預算會計的核算和預算財務報告的披露等,加之醫院資產規模大、種類多,經費來源復雜,折舊提取規則的改變也是銜接與轉換的難點[1]。根據銜接規定,簡陽市人民醫院制定了切合自身實際的結轉報告,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要求,分步實施結轉銜接,有序推進了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
第一,科目設置要求高,既要按照經費來源又要按照經濟分類核算,多層次、多維度、全方位反映經費使用情況,核算復雜。一是在期初設置科目時,不僅要同時滿足財務決算報告和預算報告兩套報表的需求,全面反映醫院按照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核算的運行情況,還要考慮醫院成本核算、運營管理等管理需要來設置科目。二是新制度要求,對部分收支類核算科目,既要按照經費性質核算又要按照經濟分類核算,兩者均需兼顧,核算內容多,難度大,加大了財務人員的核算工作量,對財務核算的信息質量要求較高。
第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平行記賬不能完全自動生成,要依靠財務人員自身的知識積累和專業判斷來實現。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在相互銜接時,可以通過科目對照表直接生成,在填制記賬憑證時點擊平行記賬直接生成預算會計憑證。但是,預算會計核算的內容與財務會計的內容不完全相同,導致財務會計科目與預算會計科目不能完全匹配和對接,要依靠財務人員根據具體的業務情況來判斷,并手工填制預算憑證,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同時,財務人員已習慣于采取權責發生制來填制憑證,對預算會計尚處在初學階段和實踐階段,平行記賬的準確性難以把握,增加了填制預算憑證的差錯風險,降低了財務基礎工作的準確性。
第三,財務核算與預算會計存在差異,本年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情況表需要銜接和核對。由于兩種制度核算方法的不同,期末本年盈余和預算結余存在差異,需要通過結余差異情況表來檢驗和核對。在填制記賬憑證選擇差異類別時,容易出現漏選、不選等情況;或財務憑證與預算憑證應相互關聯而未關聯、預算憑證應做未做等情況,最終造成本年盈余和預算結余調節表不平,需要逐筆對預算會計進行校驗檢查。若依靠人工逐一逐項查找差異形成的原因,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效率低,會嚴重阻礙財務工作的進度,影響財務工作的時效性。
第四,由于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對政府會計制度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存在差異,影響新舊制度銜接和運用。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是一次重大變革,與以前的財務制度相比,核算科目多,輔助更為復雜;財務人員已習慣于按照權責發生制的方法對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對預算會計的理解和運用尚處在摸索階段,對政府會計制度中要求的核算概念和核算范圍理解不透徹,標準把握不一;對某一項經濟業務是否納入預算會計,預算會計做得正確與否等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影響核算工作質量,影響政府會計制度執行的準確性。
《政府會計制度》科目設置分為八大會計要素,與原醫院會計制度相比增加了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大類。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在同時滿足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和醫院管理的前提下,收入類科目按制度要求設置,其中財政補助收入按照補助項目進行明細設置,以全貌反映項目資金的收支余情況。支出類科目兩種核算方式同步設置,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均按資金性質設置,按《政府收支分類科目》設置三至七級明細。這樣既能滿足預算報告編報的數據需求,也能減少填制憑證時重復選擇會計科目和經費來源的頻率,從而大大減輕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降低填制憑證的差錯率,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性。
一是利用資產卡片賬建立輔助核算。對“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等資產類科目,統一在資產卡片明細賬中按照資產的經費性質(財政項目撥款經費、科教經費、其他經費)進行輔助明細核算,在會計核算中則按照資產類別如房屋建筑物、專用設備等核算,同時滿足財務核算和資產管理的需求。二是建立收入、支出、盈余科目的項目輔助核算。對財政補助收入、業務活動費用、累計盈余等科目設置輔助核算,并設置統一的項目資金名稱,同時滿足項目資金的收入、支出、結余管理,全面反映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和使用進度,有利于提升項目資金的管理效果和使用效率。
一是完善信息系統,及時優化和更新醫院的財務信息系統,加強醫院綜合運營管理集成平臺建設,為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2],利用信息系統規范財務行為。對新增的差異分析設置差異分析的項目,分別顯示財務會計的收支金額、預算會計的收支金額、已確認為財務收入(支出)未確認為預算收入(支出)、已確認為預算收入(支出)未確認為財務收入(支出),對差異項目和會計科目逐一羅列供勾選。在財務憑證生成預算憑證后存在差異時,可以實時查看任一憑證的差異分析是否填制平衡。二是設置財務憑證與記賬憑證關聯查詢匯總表,作為檢驗和核對差異情況表的紐帶,既能幫助財務人員在每月核對結余銜接表之前,查看所有的預算憑證與財務憑證的差異分析是否全部錄入和錄入正確與否,又能及時修訂業務中出現的差錯。匯總表的設置不僅提升了核算的準確性,也提升了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一是在日常業務處理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法,提升業務處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將原來復雜的復式記賬憑證進行分離和細化、簡單化、標準化,使預算會計憑證更容易操作。例如,將過去總的門診收入憑證拆分為純門診收入、特病門診收入、體檢中心收入、停車場收入;發放工資薪金的核算拆分為在職職工、臨聘職工、退休職工;零星收入當日存行,與當天的零星費用報銷分開入賬等。通過實踐,憑證的填制工作量較原來有所增加,但大大提高了預算會計憑證填制的準確性。二是加強對賬務處理的審核和復核。設置專門的稽核崗位,對賬務處理進行實時審核,及時糾正賬務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差錯,減少會計差錯的發生。三是每月月末在結轉財務收支結余時,對預算業務收支也一并結轉。對教材中建議的按年結轉設置為按月結轉,每月核對本年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情況表,及時發現差錯并調整,減輕年終核對預算賬務的工作量。
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是財務會計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對財務人員也是一次重大挑戰。并且醫院是一個特殊的單位,與行政單位相比,發生的經濟事項種類多、業務復雜多樣、財務核算更為復雜,建議國家出臺相應的醫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財務會計制度和監督體系,以促進和規范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同時,隨著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地實施,以及對政府會計制度的不斷培訓學習和實踐,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必將逐步走向規范化、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