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章小純 雷秋紅
(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 長沙 410208)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對增強學生黨員黨性思維、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黨建帶團建的重要部分。通過學生黨員自我學習教育、黨建帶動團建、群眾日常監督,以行政班級為網格,對基層學生黨建工作進行優化是宣傳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題中之義。高校學生黨支部應結合各院系學生黨員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創建不同的黨支部模式。[1]
“三線”管理包括黨員自我學習與自我管理線、黨建帶動團建線、群眾日常監督線;“一網格”即將行政班級設為學生基層黨建的基礎網格。具體來說,學生黨員自我學習與自我管理線,即在黨委的統一指導下,從學生黨員和學生黨支部自身出發,通過學生黨支部制度建設、基層學生黨建隊伍建設、學生黨員活動室建設等方式,實現學生黨員素質的提升和學生黨支部的有效管理。黨建帶動團建線,即進行“以黨帶團”隊伍建設,形成黨建帶團建良好風氣,通過學生黨員進小組、進團支部的方式,將學生黨員與團學干部兩支關鍵隊伍緊密相連,真正發揮學生黨員在引領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的作用。群眾監督線,即通過制度來保障大學生群眾對學生黨員的有效監督;利用新媒體拓展群眾監督途徑,使每個學生黨員都在群眾的視野中,隨時受到群眾的監督,從而及時發現學生黨員個體和大學生基層黨建存在的問題,改進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
組建“一網格”即以行政班級為一網格,并將網格分為各個小組,由學生黨員牽頭并負責各小組工作,將團干部、不積極參加活動的“局外人”、成績優秀者、學困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融入各小組,采用“一帶一”“一幫一”的方式,從相應的各個方面發力,有效幫扶學業、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學生,使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服務群眾的品質在日常學習、生活和幫扶活動中得以體現;通過精細化的網格管理,真正實現黨建帶團建責任到人、落實到位。
在“三線一網格”概念明晰的基礎上,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引“三線一網格”建設具體方向,并在建設目標的基礎上,適時調整和創新工作方法。“三線一網格”模式的建設目標為:
為了有力推動“三線一網格”模式優化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必須進行制度建設,形成大學生基層黨建相關制度,使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有章可循,并且更具針對性。在總體制度方面,需體現制度的嚴謹性、前瞻性、宏觀性,在分類分階段制度制定方面,應當更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制定制度實施細則,從而提高制度執行力和相應效果。
以大學生黨員為主的隊伍建設,首先要提高大學生黨員本身的政治素養、政治理論水平,使大學生黨員本身成為高校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主力軍,并在保證大學生黨員隊伍質量的基礎上,動員黨員教師、黨政領導、校外專家及校友黨員的力量,形成全員化的黨員輔導團隊。一方面,通過黨員教師、黨政領導、校外專家及校友黨員的力量對大學生黨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提升和素質培養;另一方面,使全員化的黨員輔導團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其他同學進行正確引導和幫扶,從而使大學生黨員健康成長,作用得以凸顯。
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重要的有機體,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機構,或是與眾隔絕的孤島,它的政治生命力輻射力、凝聚力只有通過群眾路線才能凸顯。[2]調動團員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形成有力的黨團活動助力團和有效的監督系統。通過調動團員干部的積極性,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更加喜聞樂見的黨團活動,提升黨團在大學生中的引領力和影響力。同時,調動群眾的監督力量,提升大學生黨員服務群眾效果,使大學生基層黨建更加貼近群眾,并具有規范性和示范效應。行政班級這一網格化管理,使大學生黨員與學生黨支部與各行政班級聯系更加緊密,使大學生黨員帶動班級建設更富實效性,也擴大了黨員與黨支部的影響力。
1.學生黨支部制度建設
學生黨支部作為黨員成長的學校,肩負著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的任務及對普通黨員進行教育的使命。[3]高校應在黨委領導下,構建由黨支部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黨員指導,學生黨員參與、分團委學生干部跟進、助力群眾監督的年齡結構合理的學生黨支部管理模式。各學院黨委、黨支部書記、教師黨員定期為學生上黨課,并組織專題學習;實行教師黨員輪班制,與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及存在思想困惑等方面的學生近距離溝通,將“面對面”服務常態化。通過制度的建立,明確教師黨員的工作職責,對大學生黨員、重點發展對象、積極分子思想動態及時跟蹤,明確“以黨帶團”各項活動,規范學生黨支部日常運行,并以建設的制度為標準,發動群眾對大學生黨員進行監督,為大學生基層黨建提供制度保障。
2.基層學生黨建隊伍建設
成立“三線一網格”工作委員會,由各學院黨委負責統籌協調工作;充分調動教職工黨員的積極性,組建專業課教師黨員和輔導員團隊聯盟,聘請學校黨政干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和杰出黨員校友為大學生黨員、發展對象、積極分子開展思想提升輔導;聘請專業人員對大學生黨員團體進行輔導;邀請部分優秀校友黨員為大學生黨員講授如何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自我,為學生黨員答疑解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引導大學生黨員樹立遠大崇高理想。學生黨支部書記定期組織開展黨課學習,提升大學生黨員黨的基本理論素養,并根據時政要聞和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大學生黨員開展熱烈討論,使學生黨員真正發揚主人翁精神。
3.黨員活動室建設
建立學生黨員成長輔導活動場地,場地劃分為思想提升輔導室、紅色經典書籍讀書交流角、時政熱點更新欄、優秀學生黨員事跡展示區、黨團一家成果展示帶,形成“一室一角一欄一區一帶”的五個“一”學生黨員活動場地。這些都有利于學生黨員及時凈化思想、不斷用黨的理論武裝自己;關注大政方針,跟上黨和國家發展的步伐,在此過程中積極向身邊的優秀黨員看齊。在黨團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黨員、團員凝心聚力,共同謀劃、共同參與積極向上的黨團活動,為黨團建設注入新的思路。
1.“以黨帶團”隊伍建設
黨建帶團建,基礎在“建”,關鍵是“帶”,需要加強黨團組織的隊伍建設,建立以學生黨員、團委學生會成員為主,新生同伴輔導員、各班班委為輔的學生干部隊伍。采用“學生黨員帶小組”的方式,即一名大學生黨員負責一個學生干部小組,定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幫助學生干部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以黨的優良傳統、先進發展理念及高尚的精神品質武裝學生干部,使大學生黨員在引領學生干部的同時實現自我提升,形成黨建帶動團建,團建促進黨建的良好氛圍。
2.“三帶兩反饋”工作理念
在黨建帶團建工作中,既需要加強黨對共青團的引領,又要發揮共青團對黨的跟進作用,在黨的思想指導下,推出更多富有創新性、多樣化、受歡迎的黨團活動,從而使更多大學生能夠從多層面、多角度認識黨、了解黨、熱愛黨。黨建帶團建具體而言就是一帶思想建設,學院學生黨支部要加強對學院團組織的思想政治引領,幫助廣大團員青年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帶組織建設。學生黨支部要幫助學院團委改進組織架構,推動團組織的創新與發展。三是帶團組織工作的發展。鼓勵團員積極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將黨的先進思想內化為團員的自覺行為。
“兩反饋”是各學院黨委統一指導下和學生黨支部的幫助下,一使學院團委自身建設應有所改進,二使學院團委為學院學生基層黨建工作助力,使學院學生基層黨建工作更具活力和創造力。
1.大學生群眾監督制度建設
大學生群體中群眾對大學生黨員的監督,是群眾借以維護和保障自身根本利益的重要載體,也是遏制高校學生黨支部不正之風的有力法寶,嚴明黨支部紀律的有力保障。學院制定《大學生群眾監督細則》《大學生黨員問題整改記錄》《群眾談話記錄》《學生黨支部信息公開制度》等一系列大學生群眾相關制度,以制度來保障群眾監督的可行性。
2.大學生群眾監督意識培養
在大學階段,就必須培養學生的群眾監督意識,激發學生政治熱情,培養其良好的民主素養和監督技能。開展大學生群眾監督主題班會,通過班會的形式,講授大學生群眾監督的重要性,來促使大學生摒棄“觀望者”心態,重視群眾監督。定期舉行群眾監督專題討論會,各班組成興趣小組,進行社會主義群眾監督理論學習,使群眾監督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并保證群眾監督的實效性。
3.拓展群眾監督途徑
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的追求簡便、快速的特點,在拓展群眾監督途徑時,首先就是利用新媒體開展群眾監督,如學生黨支部建立公眾微信平臺,實時推送黨支部建設近況,及“三會一課”開展情況,使群眾能夠及時有效監督。開展網上民主評議,使黨建工作更加民主、公平、科學、合理。每班推選一名支部聯絡員,定期征集群眾意見,并在黨員大會、黨支部會議或黨小組會議上進行群眾意見的討論,并及時整改。
行政班級作為大學的基本單元,是大學教育的細胞。網格化的精細化、系統化的管理是黨建帶動各行政班級建設的重要模式。大學生基層黨建的網格化管理首先應做到的就是精細化。通過支部聯絡員兼任民意調查員、生活委員兼任矛盾糾紛化解員、宣傳委員兼任政策法規宣傳員、權益委員兼任民主制度監督員等班干部“雙肩挑”的管理方式,使班干部將班級內部事務與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緊密結合,并將工作精力集中于自身職責范圍內,關注細節,實現責任到人的精細化管理,建立科學合理、公開透明的考核評價體系。[4]
在行政班級內部建立黨建帶團建小組,小組由班級內部的學生黨員或預備黨員擔任,在尚未發展黨員的低年級,黨建帶團建小組組長由個人申請,群眾投票,組織決定選出。各小組其他成員由黨團干部、不積極參加活動的“局外人”、成績優秀者、后進生等組成。在小組日常運行中,黨團干部帶動“局外人”參加課內外活動,提升此類人群的歸屬感和集體責任感。小組組長動員成績優秀者帶動后進生,實行“一對一”幫扶,通過“以心交心、以情傳情、以力接力”的方式,實現學生黨員與問題學生的“零距離”接觸,“心暖心”服務[5],從根本上提高基層學生黨員質量,推動學生黨支部建設,提升基層黨建的整體影響力。
將教師黨員與學生黨員緊密結合,并借助校友資源,拓寬了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空間,也為大學生黨員提供了更加全面、多維的教育和服務。黨團聯合,既為團學活動開展指明方向,另一方又使黨員活動更具活力和創新性。重視群眾監督,加強了大學生基層黨建的實效性,也夯實了黨的群眾基礎。以行政班級為大學生基層黨建的基本網格,使學生黨員真正做到服務群眾,實現先進帶動后進,實現各班級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