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屏
(鞍山市第六中學 遼寧 鞍山 114000)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1]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必須既積極主動闡釋好中國道路、中國特色,又有效維護我國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我們必須堅持以立為本、立破并舉,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盵2]當今時代是信息交流的時代,作為文化傳播新載體的網絡已成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研究網絡視域中如何塑造青少年的文化安全觀,既有利于增進青少年文化自信,也有利于維護本民族文化安全,為建設文化強國保駕護航。
1.網絡是培育青少年文化安全觀的新領域
即時、開放的網絡為人們提供了廣闊便捷的虛擬交互平臺,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意見,傳遞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網絡逐漸成為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的主要陣地,其所承載的龐大文化體系給我國文化安全建設帶來了挑戰,也為塑造青少年文化安全觀提供了豐富資源和廣闊平臺,對提升青少年文化辨別能力和不良文化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青少年文化安全觀的塑造是一項重大艱巨的任務,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將青少年培育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需緊隨時代潮流,利用網絡優勢占領網絡文化安全建設的制高點,掌控主流文化宣傳的話語權,從而消解各種不良信息的消極影響,引導青少年鑄造堅定的文化安全觀。
2.網絡視域文化安全觀的核心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盵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源頭;紅色革命文化是靈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指路燈,具有抵御不良文化威脅的重要功能。文化安全指的是“一國文化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盵3]網絡視域文化安全觀的核心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以網絡為媒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本前提,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為發展遵循,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居于主導地位,引導、規范、整合其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利用網絡對我國青少年進行更為有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
維護文化安全對增進民族凝聚力、保護國民意識形態安全具有重大作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早已大力投身于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的占領工作,借助網絡偽裝對我國網絡群體進行不良思想文化的滲透。青少年尚未踏入社會,在良莠不齊的網絡空間里難以辨別種種文化偽裝。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借助網絡平臺講述中國故事,在傳遞中國聲音中不斷增進青少年民族文化自豪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引導青少年認識到虛擬的網絡文化是現實中形形色色文化的網絡延伸,需引導青少年立足實踐,學會看破網絡文化偽裝,自覺抵御不良文化侵蝕。
文化具有強大的價值引領效用,廣大社會成員依此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青少年正處在錘煉中華民族精神、增進民族文化熱愛和自信的階段。青少年擅長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在難以辨別真假、抵御不良思想滲透的情況下,青少年易出現文化自信減退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網絡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影響力,讓青少年于潛移默化之中深刻感受薪火相傳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救亡圖存的紅色革命文化和科學指引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鑄塑青少年的文化品格,增進青少年的文化擔當,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意識形態是本民族經濟基礎和公共觀念的映射,是維護一個民族、國家安全的文化旗幟。如果一個政黨、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出現了問題,則會給敵方意識形態乘虛而入的機會,從而影響本民族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安全。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格外警惕落后腐朽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理想信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影響,需堅定引導青少年學會科學辨別優劣文化、分析文化本質、堅決不給錯誤意識形態可乘之機,從而培養出政治信仰堅定、自覺維護本民族文化且擁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青少年,為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1.厚鑄馬克思主義信仰
我國文化安全觀教育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引領青少年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是文化安全觀培育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與網絡科技融合,緊密結合青少年的興趣愛好,通過動畫、網絡短劇、在線競答、公眾號推送、網絡漫畫、在線小游戲等形式,對教育內容加以精練和詮釋,在網絡空間中全方位、全領域深化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引導青少年明白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從而不斷深化青少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
2.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積極利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各類網站,大力培育傳播主流文化的網絡主體,逐步增進網絡主流文化的質量與數量,見縫插針地弘揚文化主旋律,如加強模范人物、先進事例的信息推送;開展“尋找身邊的愛國故事”圖文活動;發起“傳統文化煥新機”網絡調研活動;結合重大歷史節點,借助圖片、影視、直播、網絡講座等形式樹立文化專題;建立具有專職性的主流文化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對青少年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熏陶,引導青少年對本民族文化形成最基本的認知與認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1.引導青少年樹立科學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引導青少年學會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對網絡文化進行辨別和篩選,學會透過復雜的文化現象看本質,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身作則來驅散網絡文化的烏煙瘴氣,用科學的理論、生動的話語、豐富的案例來分析錯誤思潮的本質,如發起剖析文化本質的連線辯論;開展以“自覺抵御網絡不良文化侵襲”為主題的在線演講活動;創設揭露不良思想文化的網絡交流平臺等,引導青少年樹立科學精神,使青少年能夠明確辨別不良思想的偽裝,自覺對錯誤思潮進行批判、糾正和防范,共同創建扶正祛邪的網絡文化空間。
2.引導青少年樹立網絡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要求青少年能夠發自內心地信任尊崇法律,在網絡世界中自覺維護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網絡主體枉顧法治精神散播不良思想文化,于無形之中影響青少年的思想觀念。思想政治教育者既需協同網絡執法人員對造謠源、肇事者嚴懲不貸,堅定維護主流文化的安全,培育青少年文化警醒和法治尊崇;又需強化青少年網絡法治意識和道德意識,借助青少年喜愛的網絡載體,加大法治宣傳力度,來引導青少年慎思明辨。如開展網絡法治講堂、法律專家線上互動、法治知識答題大賽等活動,引導青少年明確法治在網絡文化領域的重大作用,共同建設有利于維護文化安全的法治網絡環境。
1.切實了解青少年的需求
生活是教育的水源木本,部分網絡主流文化內容存在理論過度、脫離實際的問題,這使青少年認為主流文化晦澀難懂,產生逃避厭煩等不良心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牢記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時刻關注青少年的興趣領域和思想動態,拓寬青少年的文化視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認知水平和審美境界,增進青少年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通過在線實時交流、網絡匿名調查問卷、青少年喜好領域數據分析等形式傾聽青少年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文化需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關聯社會時代背景,向青少年傳遞本民族文化的最新理念,充分彰顯文化安全教育的人文關懷。
2.創建熱點文化網絡主題
多元復雜的網絡文化彼此之間爭奪領導地位,網絡文化空間缺乏穩固的主流文化討論主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緊抓社會熱點、生活實際和國際時事,結合重大時間節點和輿論熱點預設網絡討論主題,從海量信息中選出充分彰顯我國主流文化的教育資源,為青少年呈現新鮮、可議、靈活的文化探索主題,如“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主題;“結合生活實際牢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主題;“拆破偽裝辨別不良思想文化”主題等。此外,網絡所承載的資源并非都是優秀、可用或科學的,摻雜許多不良思想文化和反例,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提升篩選和辨別能力,過濾并排除腐朽落后文化。
1.提升網絡文化話語親和力
話語是傳遞思想的重要工具,具有親和力的網絡話語可有效縮小文化安全教育與青少年的距離。部分網絡文化話語是生硬刻板的說教和僵化冷漠的指令,是不接地氣的“擺設”,青少年難以理解、接受。青少年群體樂意接受流行易懂、新鮮活潑的網絡話語,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密切結合青少年的網絡個性文化需求,發掘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流行因子,并與文化安全教育內容相結合,使文化安全教育話語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得“接地氣”,從而深化網絡文化安全教育的感染力,影響力,激發青少年的文化共鳴。
2.提升網絡文化話語平等性
教育平等體現為教育者認真傾聽青少年的訴求,理解青少年的感受,尊重青少年的觀點。思想政治教育者需重新審視自身角色,應由“主宰者”轉化為“交流者”和“引導者”。線上交流一定程度緩解了青少年與教育者面對面交流的緊張感和壓力感,給青少年創設了更為自由、穩定且舒緩的受教育環境,也有利于教育者了解發掘青少年的網絡文化喜好,從而拉近二者距離。此外,網絡提供了海量共享資源和教育媒介,為青少年展現個性創設了展臺,既強化了青少年教育主體地位,也打破了上傳下達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推動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發展,如與青少年開展網絡文化研討會、共創主流文化影音文字作品、開展師生文化辯論等活動,在平等互動的網絡場域中鑄塑青少年的文化安全觀。
1.充分利用各類軟件
傳統的文化傳播載體是書本、報紙、電視等,缺乏時效性;而在網絡載體優勢下,教育雙方可以快捷交流彼此的文化觀點,共享海量的文化資源,更好更快地增進青少年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與尊重。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積極利用文化網站及軟件,如學習強國App、央視新聞App、人民日報App等專業載體,為幫助青少年了解主流文化提供平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協同網絡技術人員大力創新網絡主流文化的傳播載體,在充分挖掘網絡主流文化、密切關注青少年文化喜好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拓展載體功能,使各種載體密切契合文化安全教育內容,激發青少年的文化興趣,將網絡載體的優勢最大化。
2.大力推動數據驅動
大數據優勢在于能夠將復雜的價值觀念轉化為直觀的數字、圖像和量表,有利于教育者從中得出行之有效的共性價值結果。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樹立大數據觀念,利用各種符合研究對象情況的數據處理器對所要采集的信息進行調查、統計、篩選、分析、優化,將得出的認識和結論運用到培育青少年文化安全觀路徑研究中去。思想政治教育者需深入研究青少年的文化興趣和需求,提出切實有效的數據統計主題和統計問題來提升采集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網絡數據專業人員的技術支持,如通過技術培訓、研討講座等方式學習先進的數據采集軟件應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為深入分析青少年文化狀況做好技術鋪墊。
網絡給我國青少年文化安全觀培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發掘網絡的巨大優勢和教育功能,深入探討如何利用網絡更好地構建我國網絡文化安全教育體系,如何更加全面有效地鑄塑青少年文化安全觀,這對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乃至總體國家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