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蘭州軍區時指出,要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1]此后,他還多次強調了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在網絡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各種非主流思潮在線上線下廣泛傳播,特別是精致的利己主義和消費文化有抬頭之勢,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狀態產生了嚴重沖擊。因此,切實將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加強紅色基因在他們中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何謂紅色基因?紅色基因有哪些新的時代內涵?把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哪些挑戰?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新時代孕育積淀的優秀精神結晶。紅色基因是一種革命精神,是革命年代優秀的共產黨人和革命戰士面對敵人時呈現出來的英勇頑強、意志如鋼、敢于戰斗、不怕犧牲、寧死不屈、不畏艱險的革命和戰斗精神。在這種革命紅色基因的激勵下,又孕育出永放光芒的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紅色基因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2]筆者認為,在新時代,紅色基因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堅定信仰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守正創新破難題等四個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陳云同志110周年誕辰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全黨同志一定要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把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結合起來,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鑄牢堅守信仰的銅墻鐵壁,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3]在新時代,我國“五位一體”的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特別是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也隨之出現了一些“噪聲”,例如有些人逐步喪失了理想信念;有些人盡管保持了基本的道德品質,卻把追求金錢和物質財富作為唯一的人生目標。但是,在廣大的共產黨黨員和人民群眾中,仍然涌現出大量始終堅持遠大理想信念、淡泊名利的先鋒模范人物,激勵著我們繼續向著“兩個百年”偉大目標努力奮斗。
馬克思在青年時代指出,“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的情況并依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4],作為忠誠、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高貴精神應長久發揚。例如,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一再強調在革命斗爭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奠定了全黨開展工作的思想基礎。此外,他還結合中國社會發展實際,創造性地開辟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樹立了實事求是的光輝典范。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驗證了只要堅持實事求是,就會取得偉大成就,反之就會陷入重大挫折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領導全體中國人民逐漸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新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各種“唱衰”“捧殺”中國的陰謀論調及逆全球化的錯誤思潮此起彼伏,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基于我國國情創新性地走出“一帶一路”的新路,相繼提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增強社會民生福祉的發展戰略,大力提升了我國綜合國力和社會生產力,進一步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實事求是闖新路都是紅色基因的重要構成要素。在新時代,這種紅色基因引領我們既踏踏實實、戒驕戒躁,又勇于開拓、創新發展。
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攻克社會發展難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涌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艱苦奮斗故事。革命時期,在毛澤東、朱德等的領導下,紅軍在井岡山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斗爭;憑著不怕吃苦的精神,紅軍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兩彈一星”精神、焦裕祿精神、鐵人精神、無不充滿艱苦奮斗攻難關的紅色基因。今天,盡管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也出現了一些奢侈浪費現象,但是大多數民眾和黨員干部仍然保持了艱苦奮斗精神。廣大人民群眾明白他們剛剛或即將過上全面小康生活,還需要艱苦奮斗使自己避免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廣大科技工作者也認為,我國在很多科學技術領域還相對落后,核心的科技難關只有靠自己攻克才能避免被“卡脖子”,始終不忘艱苦奮斗。盡管科研條件不斷改善,但是他們犧牲小我、克服困難、攻克難關、成就大我的精神散發著耀眼光芒。
守正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秉承的優秀紅色基因之一。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和社會建設時期始終堅守正道、正義,并破解了不同時期面臨的諸多難題。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樹立了偉大正義的光輝形象,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始終反對以犧牲環境、精神文明等為代價,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破解諸多發展難題。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走老路邪路,為我國開創了一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相信科學、積極防疫,在國際上樹立起守正負責的積極形象。近年來,涌現出很多“平凡的英雄”,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堅守正道,顯示出強大的正能量。不難看出,堅守正道、認真負責、開拓創新、突破難題作為新時代的紅色基因,必將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全面小康,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目標的重要精神支撐。
將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幫助他們免受各種非主流思潮沖擊,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三有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目前情況看,將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些高校相關部門領導對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經費支持力度依然不足。而造成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夠的根本原因,在于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往往是隱性的,也就是說我們很難一眼看到其取得的成效,其成效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后才能顯現出來。
目前,遍觀全國高校,關于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平臺數量還比較少,院級、校級研究平臺不足以支撐教師開展相關的研究,缺少專門的紅色基因傳承研究團隊。由于研究力量的不足,導致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不夠深入和系統,紅色基因專題研究的學術性和專業性不足,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性不夠。
要實現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需要一大批掌握紅色基因傳承理論、掌握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和藝術的合格的專設教師隊伍但從目前情況看,專門從事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數量不足。另外,受區域發展水平和工資待遇等的影響,思政課教師流動性較大,一些地方高校引進與留住人才存在較大困難。所有這些問題,也必然影響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使得相關專設性教師數量不足,理論水平和教育藝術不能適應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從事該領域研究和教學的專職教師的責任,更是一般思政教師的責任。而從課程思政的角度看,其他專業課程教師也應參與其中,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發揮教育作用。但是,一小部分思政課教師不僅對紅色基因缺乏研究,而且對紅色基因融入自己負責的思政教學課堂的熱情也有待提高。而非思政課教師,對于紅色基因育人的使命感則更弱。即使要求他們開展課程思政活動,也難以找到專業課程與紅色基因傳承的結合點。其主要原因在于,仍然有少數教師并沒有完全認識到對于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把“紅”與“?!比藶榈貙α⑵饋?。在教學事務中他們只愿意完成本專業的教學任務,而將傳承紅色基因視為分外之事。
今天的大學生群體,一方面迫于就業市場的壓力,他們中的一小部分人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場需要的實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養成上。另一方面,客觀的市場經濟環境和物質主義大潮也使這部分群體日益實用主義化,消費主義、新自由主義、金錢至上、精致利己主義的盛行使其逐步失去了遠大的理想目標追求。相比于前,紅色文化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紅色基因也更難以融入他們的精神世界。不僅是社會日常的紅色基因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甚至是相關紅色文學藝術、電影電視劇,也更難在年輕一代的大學生群體上找到共鳴點。例如,在特定歷史時期形成并激勵了數代中國人的女排精神,對于不了解那段歷史的大學生來說,似乎難以讓其內心激蕩。對具有時代性紅色基因的發掘不足,一些紅色基因產生和流行的歷史背景與當下生活過于脫節,由此導致的陌生感也使大學生群體對一些紅色基因的接受度不高。
針對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挑戰及其背后的原因,我們必須實施有針對性的對策,以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的號召。這些對策主要包括加強領導、搭建相關研究平臺和研究團隊、加強課程建設和壯大師資力量、提高大學生紅色基因接受度、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五個方面。
各級黨組織、政府部門和各類高校領導應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重視和加強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工作。例如,及時成立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或者在既有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中加入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職責。要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制定和出臺關于促進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規范性文件,明確相關領導、專設教師、一般教師的職責,保證一定的教學學時,給予教師相應工資報酬,提高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各高校應努力設立院級、校級的大學生群體紅色基因傳承專門研究平臺,加強專業研究團隊建設,加強市級、省部級甚至國家級研究平臺的聯合創建,以深化紅色基因理論研究。要將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理論課列入各級社科基金申報項目指南,鼓勵各個專業教師申報相關課題,參與相關研究,促進協同創新。此外,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行政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對研究平臺的運行狀態的監管。要進一步充實相關研究的資源基礎,大力提升相關研究人員獲得感,激勵研究團隊產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并促進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努力實現教學相長。
首先,應結合教育部思政司最近出臺的關于加強大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見,充分重視各門思政必修選修課程中與紅色基因傳承相關的章節,保證這些章節應有的教學學時。應響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將紅色文化和紅色基因視為重要的“小傳統和新傳統”文化,在高校開設《紅色基因傳承》之類的素質選修課程。要使相關課程有綱要、有教材、有課程、有課堂,各地高校也要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開發紅色基因實踐教學基地。其次,要加強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校應加強對教師的相關學術培訓,定期開展紅色基因學術講座和教學培訓,增強各類教師的紅色基因知識基礎,提高和積極增強紅色基因育人能力和藝術。[5]
首先,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大學教師和思政工作者應努力端正大學生群體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大學生自覺接受和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優秀紅色文化傳統精神。應努力使大學生樹立精英意識,從而確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樣他們就更可能自覺尋求高尚的精神資源的支撐,能夠更容易地接受紅色基因。[6]其次,應努力將紅色基因形象化、藝術化、時代化,讓大學生特別是社會科學和理工專業的大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浸潤,在潛意識中內化和傳承紅色基因。例如,可以利用現代虛擬現實技術、角色代入技術、深度換臉技術,讓學生回到歷史,身臨其境,以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情感,使紅色基因的內化變得更加自然、無形和牢固。此外,應適當增加紅色基因實踐教學內容和學時,組織學生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紀念館、博物館等參觀學習;提供開放性的紅色歷史圖書資料室,紅色基因數字影視資源庫;引導大學生群體創辦紅色基因學術???,搭建紅色歷史故事匯平臺,定期舉辦紅色基因論壇、學術工作坊、學術講壇,舉辦大學生紅色藝術團體等等,使大學生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對于紅色基因的情感認同。
隨著社會更加信息化和網絡化深度發展,各種固定和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人們接受信息和發表意見的主要渠道。相關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利用網絡技術,開設與紅色基因相關的網絡課程和網絡短視頻,并積極將相關視頻推送到MOOC、微信公眾號,以及快手、抖音、B站等等,24小時占領網絡空間中的意識形態陣地,使大學生在課堂外時時接受網絡紅色文化的熏陶,實現紅色基因傳承的時空拓展。此外,在這個過程中各級政府、各類高校也應為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持續給予有效的網絡信息監管工作支持。要在科學考察與全面把握當代大學生群體日常學習與生活現實規律,高??傮w育人目標的基礎之上為紅色基因網絡化傳播提供有效制度安排,幫助他們進一步規避不良網絡信息侵襲,更加清朗網絡空間,全面發揮現代網絡技術在其紅色基因傳承方面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