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華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99)
目前,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國際間競爭的重要手段,其對技術升級創新和企業發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落實知識產權戰略,并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在實際進行管理中,應提升對知識產權的了解,明確其戰略價值,并在了解知識產權管理內容、缺陷的基礎上,采用有效措施對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開展進行優化,從而為社會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893年,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局成立。1967年,正式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該組織于1974年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我國于1980年6月3日成為該組織正式成員國。
知識產權戰略屬于國家長期發展戰略,在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知識產權戰略方面,我國制定了5項戰略,包含:(1)知識產權普及戰略。該戰略制定基于我國基本國情,主要目的是讓人民群眾了解知識產權,以及包含的相應規則。(2)創新戰略。該戰略實施目的是讓知識產權成為一種激勵人民積極創新制度,并防止知識產權被濫用。(3)應用戰略。此類戰略主要應用于短期未能發揮其價值,但在長期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此類戰略實施需要依托于國家相關單位支持。(4)保護戰略。該戰略主要用于保護知識產權擁有者合法權利,戰略適時中需要依托于司法支持。(5)人才戰略:戰略實施中以利益保護為主、輔助實施評獎等手段,并將知識產權產生的相應經濟效益交予知識產權所有人。
在具體進行管理中,為保證相關工作開展合理性,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展開工作。而知識產權相關標準主要有以下方面:(1)專利法。要求依法建立專利保護制度,加強對發明創造專利權維護力度。(2)商標法。應結合時代發展變化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整,確保其可為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指導。(3)著作權法。隨著新型著作作品誕生,適時進行修正。(4)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當下以2002年實行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為標準。(5)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6)《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 29490-2013。
該模式是在企業管理模型基礎上形成的新模型,管理規則遵循PDCA循環,管理中通過輸入知識產權所有人管理需求,可輸出知識產權管理成效。
該過程根據管理工作落實流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獲取管理。獲取的知識產權主要來源于公司研發立項或購買他人知識產權,管理中應先制定產權獲取工作計劃、方式和途徑,并建立檢索跟蹤機制,提升對獲取風險和成本估量,并留存知識產權獲取記錄,同時在獲取中還應做好技術產權秘密保護。第二階段,維護管理。應先建立知識產權分類管理檔案,并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確定其維護成本和價值,然后根據價值選擇繼續維護或放棄。第三階段,運用管理。知識產權涉及各個行業和領域,且可使用、許可和轉讓,在投融資、企業重組等相關活動中,知識產權可發揮重要作用。應盡可能實現對知識產權多樣化運用,如利用知識產權提升商品市場競爭力、銀行質押融資、獲取使用許可費用、獲取稅收優惠等。第四階段,保護管理。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僅可起到激勵發明和創新知識成果作用,而且利于引進更多資金和先進技術,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實力,可提升技術商業價值。在進行保護性管理中,應從風險管理、爭議處理以及涉外貿易管理等方面進行考慮,并針對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管理措施,如風險管理中,可配置更加先進辦公設備及軟件,并制定風險管理體系,落實風險識別和評測,以此提升對風險管控力度[1]。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中,管理的重點依舊在有形資產方面,尤其是中小企業,缺乏知識產權管理意識,且對相關工作開展不到位。從戰略層面而言,企業并未制定適用于專利保護的相關戰略,導致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開展中缺乏相關參考依據。
很多企業在發展管理期間,過于重視當前利益,且對創新和今后發展規劃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內部未能建立相應專利制度和運用制度。且針對可能產生專利項目,企業專利申請量較少,且質量低下,甚至缺乏對外國專利方面考慮,導致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等方面停滯不前,限制了專利產業化發展[2]。
要實現對知識產權有效管理,需要依托于嚴密組織和規章制度。但當前我國多數企業發展中,在涉及專利方面問題,通常采用聘請專業律師方式協助完成,多數企業并未設置關于專利方面專業性部門,導致缺乏專業性人才,影響了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開展。
人才是企業實現發展的核心力量,而由于我國很多企業發展中對專利方面保護意識不強,導致尚未建立專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配備專利人員,使得很多專利申請后無人管理,難以實現對其充分利用,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專利方面經濟效益。
在現代化社會中,知識產權私有化,使其成為一種無形財產權,已經成為法律中財產保護的重要內容。而專利作為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方式,通過專利方式不僅可提升知識產權價值,而且可實現對其管理,利于提升知識產權所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為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必須重視知識產權作用,并通過不斷建立專利方式,加強對企業財產保護力度。因此,企業相關部門必須提升創新意識,并樹立專利保護意識,加強對知識產權了解,并在現有法律手段基礎上,積極主動地使用各種有效法律武器,加強對自身知識產權維護,從而保證自身利益。在此過程中,企業應提升對技術創新方面關注程度,提升對專利申報意識和保護意識,并通過做好全面宣傳工作,給予在知識產權誕生中做出貢獻的員工獎勵,以此激發員工科技創新積極性。同時企業還應適時對企業中專利管理人員,組織專利申請培訓,提升其對知識產權、專利保護和專利申請方面知識了解程度,促使其可主動配合專利管理部門展開相關工作,加強對知識產權侵犯問題的防范,以此減少不必要的經濟利益損失。
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對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專利申請等工作具有指導作用,同時可提升對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因此,企業在開展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前,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并結合實際需求對制度進行完善,確保其適用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需求,并符合國家制定的最新管理規范。在實際進行專利制度制定中,應確保該制度可應用到企業生產和經營等環節中。并制定檔案管理制度和專利保密制度,確保專利申請工作可在保密前提下得以落實,并通過制定完善專利檔案管理制度,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水平。
人才是企業實現發展的核心資源,而專利管理專業人才則是實現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專利經濟效益的基本保證。因此,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中,應建立專利方面專業人才隊伍。首先,應建立專門用于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機構。其次,可考慮引進熟悉相關法律法規,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復合型人才。最后,應定期對原有人才培訓,提升其綜合素質能力[3]。
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戰略大力推進,各種知識成果所有權維護已經深入到各個企業中,知識產權體系得以建立并不斷被完善,提升了對知識產權管理水平,還應加強對知識產權了解,掌握具體管理內容和管理方式,了解有關工作開展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從多方面進行考慮,采用適合方式進行有效管理,從而推動知識產權戰略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