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林
(泰州市姜堰區市場監管局,江蘇 泰州 225500)
新行政法推行要求基層行政管理部門要履行好自身的崗位職責,充分發揮出基層在強化監管執法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職能作用。基于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基層監管建設工作,科學有效做到民主行政、規范行政以及依法行政,最終實現國家建設發展執政為民的總體目標。作為基層市場的監管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監管法律制度依法辦事,正確認識到本職崗位工作的重要性,要注重提升自我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結合實際監管工作問題,及時采取優化改進工作措施。
基于國家新行政法制定實施下,基層監管部門開始加快職能轉變的工作步伐,從以往的“重審批輕監管”有效轉換為“寬準入嚴監管”。然而一些基層管理工作人員自身的監管工作理念較為落后,他們思想觀念過于保守,仍在沿用傳統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工作模式,內部監管工作制度更多是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出其實際性作用。除此之外,對于市場上準入后發生的監管問題,一些基層監管部門存在著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他們普遍認為理應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工作原則[1],即該企業是由工商部門發出營業執照的,那么就應該由工商部門進行監督管理,責任應該由工商部門全權承擔。這種錯誤的監管認識觀念一定程度影響到我國市場監管機制的創新改革,還會導致市場監管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嚴重下滑,不利于保障人們的切身合法權益。
由于受到以往行政管理體制的影響,各地方政府行政執法職能會在屬地管轄、級別管轄以及權限分散等內容的約束下,出現一些事權劃分不夠清晰,或是基層市場監管職責重疊、分散的現實問題,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新行政法執行過程中頻繁發生權責交叉、監管權責不一等現象,嚴重影響到我國基層監管工作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在當前基層市場執法監督管理中,還存在著各部門多頭重復執法、執法空白以及監管盲點的問題,各基層部門之間的協同監管機制執行效率偏低。比如,基層市場上的各項監管信息、主體登記信息以及執法信息等無法得到及時共享傳遞,基層監管部門之間協同管理交流不夠密切,這樣就容易形成跨部門、跨地區以及跨層級之間的信息孤島,嚴重影響到我國基層監管工作的科學高效開展。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基層市場的監管工作手段較為單一,監管信息化建設水平相對落后。隨著全球化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國之間的科技合作交流變得日益頻繁起來,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創新,一定程度推動了我國市場跨時空、跨領域的創新融合發展,并完全顛覆了傳統線下消費模式與傳統產業管理模式,因而會對我國基層市場監管工作創新實踐提出眾多的要求[2],基層監管部門將會面臨更多的現實挑戰問題。在傳統基層市場監管工作中,各監管部門所采用的監管方式為人盯人監管,該種監管方式效率低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已經無法適應當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針對于此,基層市場監管部門必須加強對信息化監管建設工作,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和市場要求,合理引進應用各項科學技術,并強化監管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促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運用好各項智能監管技術,全面提升基層市場監管工作水平。
在新行政法實施指導下,基層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有效融入監管改革工作中。市場監管部門管理領導必須加強對全體監管執法人員的科學指導工作,促使他們能夠及時轉變自身的監管工作思維理念,能夠打破傳統監管工作模式的弊端。首先,要指導監管人員確立服務發展主線理念,正確理解到基層市場監管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機制,科學有效地健全基層市場監管服務發展機制,要針對市場監管工作對象和內容實施精準執法服務。然后,要指導監管人員樹立科學監管工作理念,督促監管人員嚴格按照相關部門制定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內容進行依法辦事,確保能夠充分發揮出崗位職責作用,幫助國家政府構建出成熟完善的市場秩序。在基層市場監管制度創新實踐工作中,政府有關部門認真夯實監管法治工作基礎[3],要科學明確基層市場的監管事權劃分,科學規范市場不同監管部門的職責邊界,杜絕出現重復執法、監管空白以及監管盲點等問題。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需有效構建出跨部門聯動響應機制和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切實落實好各監管部門協同管理機制,有效形成監管部門的工作合力,發揮出各部門在基層市場上的監督管理作用。
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的不同職責通常是在不同職能目標框架下所演變而成的,為了科學厘清基層市場監管職責體系,就必須將其職責統一在市場職能目標總體框架下。政府部門可以依據各監管部門在基層市場環境職能中實際所扮演角色的不同、監管能力的不同,科學有效將監管職責劃分為市場主體準入與退出體系、市場綜合監管體系、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食品質量監管體系以及知識產權監管體系等,這樣有利于明確清晰各監管部門崗位人員的職責,避免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監管事權重復使用的現象。通過規范界定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責,有助于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職能目標,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并推動各個監管工作環節順利地進行。與此同時,為了全面提升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的協同監管機制執行水平,各地區政府要采取有效的獎懲措施,科學引導不同監管部門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聯系[4],及時傳遞分享監管信息、主體登記信息以及執法信息等內容,防止形成跨部門、跨地區以及跨層級之間的信息孤島。
在當前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基層市場監管工作需要積極發揮出先進技術的作用,創新完善基層市場監管手段。基層市場各監管部門要根據自身的工作性質和要求,合理引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有效構建出完善的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大大提高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與此同時,基層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監管人才隊伍組建培養的投資力度,確保能夠建設一支現代化的監管隊伍。基層市場監管部門要定期組織監管人員參與到專業的培訓教育活動中,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促使他們能夠根據崗位職責要求靈活運用好各項監管智能技術與管理方法[5],全面提升自身監管能力。監管部門還可以通過邀請信息化技術專家進行座談交流會,向監管人員普及最新信息化管理技術與實踐工作經驗,確保監管人員能夠樹立起先進的信息化監管工作理念,同時掌握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在基層市場監管領域中的最新應用。
綜上所述,新行政法的頒布實施對于基層市場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監管部門要想提高自身的監管水平,充分保障社會民眾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注重監管工作的創新實踐改革。監管部門首先要轉變監管工作理念,優化改善監管工作制度,明確自身監管工作職責,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依法辦事。此外,監管部門還需加強自身的信息化監管建設工作,合理引進應用各項先進技術,全面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