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鎮育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 廣州 511436)
要探析有關法律職業共同體職業倫理建設,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什么叫法律職業共同體這個概念,也就是它的定義。法律職業共同體簡單來說就是法律職業隊伍,也就是從事法律行業的人。一說到法律行業,我們首先當然會想到的是在法庭上居中裁判,公平正義、表情嚴肅的法官。其次呢,就是從事捕和訴的檢察官,檢察官一般在刑庭出現,也就是說檢察官一般在刑事案件中處于控辯審的控方,代表國家行使國家公權力對刑事犯罪的被告起訴。最后就是從事法律服務行業,為自己的當事人爭取訴訟利益的律師。沒錯,以上的三種職業都算是法律職業共同體,他們是傳統意義上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而廣義上講,法律職業共同體不止包括我們經常見到的法官、檢察官、律師,還包括從事法律行業的其他人員,比如法學家,以及其他從事法律行業的人員,例如公證員等。我們的法律職業共同體不僅有法律知識和法律思維,還有豐富的法律實踐經驗。
我們常說:“沒有方圓不成規矩”,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自己的規矩,法律行業共同體的行業規矩就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職業倫理規范,就是從事法律行業的法律共同體也就是法官、檢察官、律師等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當前,我國的法律對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等均有制定專門的道德規范準則來約束他們,例如法官有法官的職業要求,檢察官有檢察官的職業道德要求等。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職業倫理規范具有多方面的性質,它不僅有行業性、職業性,還具有政治性、實踐性,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正式性(表現形式為正式的)和更高性,更高性是指要求、約束力、強制力等更高。雖然我國并沒有制定統一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職業倫理規范標準來約束法律職業共同體,我們還是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共同點,也就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職業倫理規范的共性。
相信追求司法公正是每一個法律人的初衷,每一個法律人在當他們踏入法學這個神圣的學科的時候就立下追求公平正義的崇高理想。追求司法公正就是要主體平等,合法公開,公正是法治的靈魂和核心,既要實體公正也要追求程序公正。而在我們的法律實踐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政治因素影響法律公正,可以明確的是,法治不僅是解決政治腐敗的共和憲政方案,而且是解決統與分裂、集權與分權的治理方案,而不是政治的工具。[1]
清潔奉公,就是要求我們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要有廉潔修身,清正廉潔,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突破職業的道德底線。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都有規定法官和檢察官不得私下接觸,接受當事人的財物。
相信每個法律人決定投入法律事業時都是一心一意想永久奉獻于我國的法律事業的,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成員始終忠誠于我國的憲法、法律,把奉獻于中國的法治建設作為自己的畢生所求,維護我國的法律的權威和地位。
法律職業共同體要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堅持為人民服務,要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讓每一個司法案件實踐不僅實現了法律價值和社會價值,還要實現群眾效果。學習抗日戰爭時期的馬錫五審判模式,法官要依靠和發動群眾,實行一套便利人民群眾的審批制度。
首先,要提高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共同職業形象,法律職業共同體就要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法官、檢察官、律師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終身學習,將法學理論靈活運用于法律實踐中。其次,要提高自己的司法實踐能力。此外,維護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共同職業形象就要遵守法律法規,發揚傳統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
我們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司法價值取向上,是以“公正優先,兼顧效率”為價值取向,法官、檢察官等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成員要不斷改進工作,迅速、及時投入司法工作,使當事人以最少的耗費利用訴訟制度。全面提高司法的時間效率、資源利用率,減少司法活動的成本。
法律職業共同體職業倫理建設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措施之一。法律職業共同體職業倫理建設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們的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利于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水平的提高,具有輻射性,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作用。雖然我們投入大量精力和工作量來強化我們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職業倫理建設,但是目前我國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職業倫理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一些現象和事實的觀察,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
近些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律師職業道德守則》這三大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規范性文件的出臺對我國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職業道德約束起到很好的效果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是經過司法實踐所驗證的,說明我們前期的努力是有用的,但是,我們要用兩點論來看待我國目前的法律職業共同體制度保障的建設,我們國家的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制度保障體系還是需要完善。我們的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制度保障只針對各自的行業領域,不夠全面適用于整體行業,各法律職業的倫理規范差距較大,因此,我們要建立統一的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職業整體規范。
目前,雖然我國的法學高校很多,但我國的法學高校法學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法學高校為了擴大生源,開設法學專業,但是高校雖然有設置法學專業,卻對法律職業倫理的相關課程不夠重視,有的高校雖然有開設,但是形同虛設,導致學生不夠重視。學生時期不重視,等成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成員時就難以彌補。另外,我們的法律職業人員對法律職業倫理教育也是不夠重視的,他們參與組織要求的法律職業倫理教育積極性不足,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的是組織在這方面的教育培訓不夠重視,導致他們難以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
法律職業倫理規范的建設的目的是要好好服務于司法實踐的,但是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法律職業共同體往往會忽視法律職業倫理規范的建設,而專注于業務方面的建設,這樣會導致在司法實踐中會忽視法律職業倫理規范的作用。所以有時候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某些行為為外界難以理解、抵觸。[2]
正如前面所說的,雖然我國最高院、最高檢、中國律師協會頒發了各自的職業道德基本守則,但是這說明各個職業領域的規范會有所差距,需要我們提煉總結各自的共同點,需要有個領頭部門或者幾個部門聯合制定一個適合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的法律職業共同體職業倫理的統一規范,為他們提供完善的法律職業制度保障。可以考慮由中國法官協會、檢察官協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等共同制定關于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職業倫理規范制度,把三個職業群體的職業倫理一體化、規范化、具體化、程序化,成為大家的共同的手冊和準則。[3]
注重法律職業道德倫理教育首先就要注重法學高校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倫理教育,比如加大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比例,法學教材的編寫也有有所側重。其次要重視法律職業隊伍的法律職業道德倫理教育,比如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考核方式中提高職業道德倫理課程的比例。最后,在法律職業準入中,提高對法律職業道德倫理的考核。
實踐可以為理論帶來成果,通過實踐,例如通過宣傳法律職業道德模范人物來調動法律職業共同體參與法律職業道德倫理建設的積極性,從而營造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倫理建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