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榮
(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北京 100013)
長期以來,我國對學齡前兒童教育分為托兒和幼兒2個階段,其中3周歲以下為托兒所階段,3~6歲為幼兒園階段。3~6歲階段是幼兒身體運動和智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幼兒體育活動將有助于兒童的生長發育、健康水平和運動認知發育以及社會適應等。黨的十九大報告不僅提出“辦好學前教育”,更將“幼有所育”置于7項民生與社會事業之首。幼兒體育作為學前教育的首要內容,不僅關乎全體幼兒的身心健康、國民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而且直接關系到滿足人民群眾對子女接受有質量教育的美好向往。
幼兒體育活動是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手段。核心素養強調孩子關鍵能力、價值觀念和必備品格的培育,其發展是一個終身持續的過程:最初在家庭和幼兒園中培養,隨后在大中小學培養,需要在一生中不斷完善。在核心素養理念引領下,應將幼兒體育活動與學前教育有機融合,加強幼小銜接,從多方面進行價值建構。
幼兒體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身心健康是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幼兒參與體育教學活動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從健康、科學、語言、社會、藝術5個領域提出了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這就是幼兒核心素養的主要目標。幼兒體育活動應對充分融入健康、科學、語言、社會、藝術等5個領域,通過科學的設計、組織幼兒體育活動,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促進幼兒的個性、態度、情感、認知能力的和諧發展,塑造幼兒活潑、開朗、樂觀、頑強的性格,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力。以游戲為載體,打通學科內在聯系,通過“體育活動+”的方式,搭建繽紛的幼兒體育活動內容體系,豐富幼兒實踐,積極構建“以體健身、以體健心、以體育德、以體啟智、以體養成”的核心素養培育理念和價值追求。
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健康、知識、情感、社會適應等多方面的表現,幼兒體育主要從“健體、健心、啟智、養成”4個方面進行功能定位。
1.2.1 健體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幼兒時期的生物機體機能尚未發育成熟,但是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時期。科學、適宜的體育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幼兒身體機能的正常發育,塑造幼兒勻稱、強健的身體形態,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發展,提高幼兒的綜合運動能力,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因此,遵循幼兒的身體生長發育特點,注重科學化地指導幼兒進行體育活動對幼兒健康成長就尤為重要。
1.2.2 健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幼兒心理健康以適應集體生活、情緒愉快為主要特征。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與教師、其他兒童的交流過程中,鍛煉聽說能力、移動能力、操作能力、運動技能,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學會團結協作、學會互助、學會關心、學會競爭,能夠承受挫敗。這些積極、樂群、合作、謙讓、交往的完美人格形成首在體育,是幼兒體育活動最顯性的社會性培養方向。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會面對失敗和成功,正確面對失敗和成功就是心理健康最簡單的表達方式,遵守規則和秩序也是必須要具備的品德。
1.2.3 啟智促進幼兒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幼兒時期是開發右腦的最佳時期,幼兒大腦皮層的言語中樞尚未成熟,抽象思維剛剛萌芽,仍以右腦為中心去認識事物。如果采用科學的、正確的方式手段以及靈活多樣的活動,在體育活動中認真對待每個幼兒的興趣和特質,盡最大可能幫助幼兒發掘潛力,注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思考力、觀察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等非智力因素培養,就能促進幼兒右腦的發育,從而增強幼兒的創造性和促進智力發展。
1.2.4 養成促進幼兒運動興趣和習慣養成。幼兒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啟蒙與基礎階段,對成年后運動習慣的養成和健康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幼兒的天性是好奇、模仿、樂于玩耍、愛運動。而針對幼兒開發的體育活動內容,迎合了幼兒發揮天性和自我發展的需要,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激發濃厚的探究興趣。因此,在幼兒階段,培養幼兒對體育的熱愛和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幼兒體育活動的影響下,更有可能培養出一生的運動習慣。
近年來,隨著幼兒體育持續升溫,政策制定、輿論導向、社會焦點、家長關注都集中在幼兒體育上,在社會聚焦氛圍下問題層出。
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然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短板,“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依然突出,需要進一步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教育質量提升。實行二孩政策后,幼兒人數持續增加,國家對幼教的教育雖然重視,公辦幼兒園近幾年也在不斷增加,相關政策也在不斷更新,包括學前教育立法已經全面啟動,但是相關政策保障還是滯后。目前的幼兒教育政策法規對幼兒體育未能全面深入認識。
目前,我國還沒有《幼兒園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標準,我國幼兒園是非義務段教育,幼兒園分為公辦、集體辦、民辦等多種形式辦園水平差異較大,因而各地、各校的幼兒體育差異也較大,幼兒體育活動組織缺乏有效、科學的指導和扶持。
《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展的2個目標是要求幼兒“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以及手的動作靈活協調”。《指南》提出了具體要求,但是實踐操作中,還是欠缺對3~6歲幼兒技能學習的具體目標和學習標準,特別是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個性等特點。還有待細化選擇發展幼兒身體活動的最佳動作內容,幼兒體育活動的整體組織,活動內容選擇,活動量監測,基本活動能力培養和養成和教養,呈現出活動內容凌亂,沒有連續性和系統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幼兒體育是終身體育培養的基礎和啟蒙階段,足夠的趣味性吸引孩子“愛玩、能玩、常玩”。體驗是幼兒成長動力的源泉,在豐富多彩的運動體驗中,只有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培養幼兒對體育的興趣性、自主性與積極性,形成影響一生的健康態度。幼兒體育的活動手段主要是通過幼兒體育游戲形式實現,重要特征是趣味性、體驗性。幼兒體育活動中更強調游戲性、體驗性和探索性,要求的競技性活動相對少一些,游戲性活動多一點。幼兒園經常開展的體育項目有田徑、籃球、足球、高爾夫、舞蹈、快樂體操、武術等,由于沒有統一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標準,在幼兒體育教學活動中出現很多偏差,不少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未能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隨意性大,實際操作中經常參考競技體育項目的目標來組織活動,導致幼兒體育活動成人化、專項化。
目前,在幼兒師資培養上存在學前教育專業缺乏體育動作發展課程,體育教育專業缺乏學前教育相關知識的狀況。幼兒教師多數為學前教育專業,對于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知識學習較多,但缺乏對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學前教育和體育教育專業知識是保障幼兒體育活動正常開展的關鍵。在缺乏幼兒體育專業教師的情況下,就極大地制約了幼兒體育活動的有序開展。
活動環境中的運動是幼兒最好的學習,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運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獲得身心的成長和素質的養成。幼兒從運動中獲得體驗,積累經驗,表達見解,完善規則,不斷挑戰自身潛能,增加運動樂趣。功能性場地器材可以讓幼兒玩出花樣,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生成各種游戲,不僅能夠給幼兒提供體能鍛煉,也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和創造力。目前,幼兒園的場地器材很多,但缺乏身體運動功能性活動環境與設施器材。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沒有幼兒版部分,目前對幼兒身體素質的評價,只有《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采用統一測試指標,評價分析時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給出相應的評價標準,事實上現有指標難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從目前情況看,缺少幼兒體育活動的過程評價,制定科學的幼兒體育測評標準能夠客觀準確地分析幼兒身體發展狀況,對幼兒體育有很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在核心素養理念本位下,幼兒體育活動不只是運動,還是一種內在精神的教育。幼兒體育活動應從政策引導、內容體系、師資隊伍、場地器材和學習評價5個方面進行整體優化和品質提升。
隨著全民健身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終身體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健康生活的主題活動將持續推進。重視幼兒體育活動,對建立新的幼兒教育理念,完善終生教育體系建設尤為重要。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把發展幼兒體育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及時制定幼兒體育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制定國家幼兒園體育活動大綱,大力推動幼兒園對體育課程的重視。提供幼兒體育教育內容指南,保障幼兒體育教育落到實處。突出示范引領,引導幼兒園、教師、家長轉變觀念,加強對幼兒身體健康、身心和諧發展的科學認識和重視。
讓幼兒參與體育活動,是為了滿足幼兒好奇、好動、好玩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享受樂趣,達到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陶冶情操的目的,為形成完美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打下堅實基礎,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做好啟蒙教育。不是什么體育項目和游戲都適合幼兒,我們要開發科學的、體系完備的幼兒體育活動內容體系,規范幼兒體育活動標準,合理開發幼兒體育內容資源,為幼兒的體育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動作練習、運動形式和身體模仿內容。同時,編寫運動項目基本動作技能學習標準,建立幼兒小中大班不同階段的、循序漸進的、由易到難的動作技能學習標準。體育活動內容旨在對幼兒身體形態、技能、素質、認知強化、感覺統合等方面進行正面干預和培養,最終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體育是一個專業化、系統化的學科,需要有科學的培養體系以及專業的教材與教師。建議在師范學前教育專業中應增加體育教育專業方向,在體育教育專業中應增加幼兒體育教育專業方向,從2個方面雙向發力補齊幼兒體育教育專業師資缺乏的短板,或者,在學前教育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中開設幼兒體育活動課程。幼兒教師的體育素養決定著幼兒體育活動的質量。還要加大對幼兒,師資的培訓力度,多途徑加強幼兒體育師資建設,幫助他們提升專業素養,使幼兒教師能夠了解和掌握幼兒體育的理論與實踐,掌握幼兒體育教育的新目標、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教法,保證幼兒體育活動的科學開展。
科學合理的體育活動環境和器材設施,可以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充分滿足幼兒體育活動的需要,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運動能力的發展,這就需要研發適合幼兒體育活動開展的空間環境與配套設施。幼兒體育活動的器材要適應開展戶外活動的安全要求,功能要齊全。通過幼兒體育活動器材的練習后,能使幼兒的能力、智力及個性品質得到增強和發展。完善幼兒體育場地器材標準,使活動場地的功能達標,為幼兒提供一個科學的、功能性的活動空間。配套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場所,幼兒可自主選擇體育活動項目,如草坪、秋千、木樁、繩網等,幼兒能玩出各種花樣,甚至不用教師組織安排,幼兒就能自由自在地揮灑著兒童愛動的天性。幼兒從體育活動中獲得經驗、表達見解、完善規則,不間斷挑戰自身潛能,在自然靈動的幼兒體育活動背后是先進育人理念和精心的設計。
制定客觀準確的幼兒體育評價體系是幼兒體育科學有序發展的保障,是組織開展幼兒體育活動的重要標準依據。一是要進一步突出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在幼兒體育活動中,要對幼兒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和運動負荷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對每位幼兒診斷性評價來掌握幼兒在心理及體育技能方面的發展水平。二是要更多地運用綠色評價、真實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等方式,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和養成。三是要進一步突出全面評價、結果評價和綜合評價,能夠科學地、全面地評估幼兒身體素質、技能及社會適應等身心全面發展的情況,還要考慮幼兒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伴隨著智力與人格的發展,發揮好評價指揮棒的作用。
實際上,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幼兒體育活動質量提升是一個不斷完善和創新的過程,需要教師、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用心對待日常幼兒體育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 明確核心素養目標,才能不斷提升幼兒體育活動的質量。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構建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的多樣化環境,包括分層次的活動目標、多元的活動內容、多途徑的興趣養成、多功能的活動環境等,把幼兒體育活動完全融入學前教育、融入家庭生活、融入社會活動,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讓幼兒體育活動全面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