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九才
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也是黨員干部的根本工作方法,更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得失的大問題。正如習主席所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客觀世界是紛繁復雜、發展變化的,領導干部要了解本質、把握規律,就要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本領,這就需要不斷提升調查研究的能力。
一、端正根本態度,“身到”更要“心到”。思想決定行動,只有思想上與官兵保持一致,行動上才能與官兵打成一片,這是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個別領導干部下基層搞調研,人是下去了,但“心”卻忘帶了,“入鄉”不“隨俗”,以“欽差大臣”自居,不體諒基層的難處,不考慮官兵的便利和時間。還有的搞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似的調研,往往只看到一點表面現象、一個枝節片葉,就以偏概全,指手畫腳。這都是調查研究之大忌。關于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基層官兵是基層建設的主體,是友也是師。實踐于基層,問計于官兵,不僅要身到,更需心到。身到而心不到,是形式上的調查研究,而不是實際上的調查研究,形式上的調查研究是根本了解不到真實情況的。“涉淺灘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鳖I導干部在調查研究中,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身入心至,才能獲得真正有益的東西。
二、改進工作作風,“唯事”更要“唯實”。調查研究是對作風的現實檢驗。如果浮在面上,花大量時間關在房間編材料、找例子、造數據,這樣的報告沒有多大用處;如果不去甄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撿到籃子里都是菜,就會被大量的無用信息淹沒;如果“被調研”,走的是定好的“康莊大道”,看的是擺好的“優美盆景”,不僅徒勞無功,而且有損形象。焦裕祿有一句名言:“蹲下去才能看清螞蟻?!敝挥卸紫氯?,面對面交流、心貼心對話,才能聽到真話、取到真經,掌握第一手資料;蹲下去,點對點溝通、實打實探訪,才能發現問題、摸到實情,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實踐證明,用腳步丈量出來的調研才真實,有基層聲音的結論才有說服力,集中官兵智慧的決策官兵才會樂意執行。時下,個別領導干部的調研之所以達不到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拿出對策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蹲下去看螞蟻”的唯事態度和唯實作風,其結果只會踏入“調查研究隔層紙,決策執行隔座山”的窘境,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毫無意義?!安偾髸月暎^千劍而后識器?!鳖I導干部要用好唯事唯實這把利劍,摸準了實情、體驗了真情、取到了真經,才能在工作中接地氣的同時更有底氣,促進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三、認真分析研究,“深入”更要“深思”。調研工作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差事,沒有深入的作風很難辦好。領導干部通過調查研究,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到了實際情況,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對矛盾進行深思,并透過現象看到其本質,從而認識并把握它的內在規律。反觀現實,個別領導干部的調研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概略估量多、精準數字少;空話套話多、實質性內容少,一般評述多、具體結論少;拼材料、湊字數,水分多,可操作性建議少。究其原因,深思不夠是一個重要因素。要學會去偽存真,即使是調研得來的第一手資料,也未必都貨真價實。這個單位的情況與那個單位的情況,干部的意見和士兵的意見,未必完全一樣,甚至相反。要善于去末取本,一個單位不論是出成績還是出問題,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間接原因,既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只有找到真正的根源,才能直達“命門”。這就需要由表及里、深入淺出、反復推演地分析研究,用心去甄別真偽,善于傾聽不同意見尤其是反面意見,如此才能深挖出問題背后的問題、原因背后的原因,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切實解決問題,“求實”更要“求是”。調研得到的只是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和辦法,要進入具體的工作,還需要細化為推動落實的時間表、任務單、路線圖,使之成為具體標準和實際抓手,也就是做好調研的“下篇文章”。反觀現實,有的領導干部搞調研,內容寫了很多,管用的卻沒有多少;問題“秀”了很多,對策措施卻沒有多少;情況數據羅列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卻沒有多少。這種花大氣力做“虛功”的現象必須糾正。習主席曾說:“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睂Υ耍诠俦P心關切的問題上,領導干部要迎難而上,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敢于“特事特辦、馬上就辦”。拿出應有的擔當和氣魄給基層官兵吃下“定心丸”,而后,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堅持問題導向,用問題倒逼出辦法。此外,還要堅決摒棄因循守舊和故步自封,善于用發展的歷史的眼光和思路,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取信于官兵,不斷推動調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