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璐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1)
高校開放性不斷加強,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可能會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同時還會擾亂校園秩序[1]。很多大學生的社會閱歷比較少,對于各類風險因素的防御意識和能力均比較弱,尤其面對校園詐騙,往往缺乏識別和應對能力,導致高校詐騙案件頻發。因此,對當前高校詐騙案件進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推銷式詐騙指的是通過為他人推銷某種物品,以非法獲取財物為目標的詐騙方式,受害者主要為大一新生。新生剛進入大學校園,面對多樣化的推銷方式,警惕心比較弱。有些犯罪分子會偽裝成為高年級學長學姐,進入大一新生宿舍推銷各類產品,與新生攀談,在獲得新生信任后,將產品以低價大量賣給新生,再慫恿新生以高價賣出,從而賺取利潤。有些新生經不住誘惑,從詐騙分子處購買大量物品,等發現是偽劣產品后已無法找尋到詐騙分子,錢財損失較大。
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很多人通過網絡平臺購物,犯罪分子利用網購詐騙高校師生的案件頻頻發生。有些犯罪分子以低價銷售產品,或者通過QQ發送虛假支付寶鏈接,如果學生點開鏈接,就會直接進入犯罪分子賬戶,甚至在輸入網銀賬號密碼后,即可被釣魚網站盜取信息。有些犯罪分子冒充網購店家,謊稱產品有質量問題,需要退貨或者訂單無法完成,需完成退款處理,引誘學生進入釣魚網站,騙取其銀行存款。還有些犯罪分子以代刷信譽實施詐騙,發布代刷信譽返現的廣告,只需學生購買其指定的商品,即可返還本金。有些學生一開始購買小額產品,可獲得本金和傭金,在嘗到甜頭后大額購買產品,卻血本無歸,造成財務損失。
贈品式詐騙即通過贈予學生物品實施詐騙。犯罪分子會以發送信息、電子郵件或者撥打電話的方式,通知學生領取物品。部分學生信以為真,主動與犯罪分子聯系,對方卻謊稱小禮物是免費的,但是需要出運費,要求將運費打給指定賬戶,運費打完之后對方又提出小禮物暫時缺貨,需要過幾天才可發貨,直到最后無法聯系到對方。
在高校各類詐騙案中,電信詐騙的發生率比較高,犯罪分子可能冒充老師或者同學,向學生借錢,在實施詐騙時撥打學生電話:“你聽得出我是誰嗎?連我都不認識了嗎?”以此誘導學生說出教師或者同學的名字,然后謊稱突然遇到急事需要一筆錢,引誘學生將錢匯入至其賬號中。比如,某高校小李同學突然收到一條信息,稱他媽媽在網上預訂的機票,由于天氣原因不能正常起飛,要求小李撥打短信中的電話改簽,需通過ATM機轉50元航班改簽費用,小李同學按照信息要求匯款,但是銀行卡中的所有存款不翼而飛。
網絡技術發展迅速,很多大學生選擇在網絡中找兼職,或者畢業生通過網絡招聘網站投遞簡歷,犯罪分子瞄準學生求職心切、社會閱歷不足的問題,對大學生實施詐騙。比如,冒充國內某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或者自稱為某公司助理,根據學生投遞簡歷的信息撥打電話,要求學生電話面試,然后以各種理由要求學生繳納培訓費、押金等等。
高校應提高對于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視度,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機制。第一,開展安全教育選修課,將課程學習與學生的學分掛鉤,將安全教育落到實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安全防護知識。第二,針對輔導員開展安全知識培訓教育。高校可邀請公安專家開展講座或者座談會活動,為輔導員介紹當前最新和最常見的詐騙方式,再通過輔導員為學生開展防詐騙培訓,引導學生提高防范意識,避免在各類誘惑下上當受騙。部分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在校學習期間,往往會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上尋找兼職或者實習工作,不法分子會根據學生的個人資料實施詐騙行為,對此,輔導員應對這類學生加強安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客觀、理性地看待網絡世界,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避免過度消費或者貪圖小便宜,避免存在僥幸心理,保證財產安全[2]。
通過對各類校園詐騙案件進行分析,很多大學生在剛進入校園時,由于年齡比較小,社會經驗少,因此往往缺乏防范意識,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詐騙對象。對此,高校在防詐騙工作中,應重點關注缺少獨立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的新生,組織其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活動,并加大宣傳力度。當新生進入大學校園后,即可開始始業教育,比如,可邀請轄區派出所民警,在校園內開展安全防范專題講座活動,為學生介紹高校中比較常見的、典型的、詐騙金額較大的詐騙案件,通過介紹案件的發展過程、詐騙方式以及防范措施,使大一新生能夠提高對于詐騙案件的重視度,了解常見的詐騙方式和手段。在始業教育中,應以提高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甄別詐騙方式的能力、詐騙后應對能力等作為目標,選擇適宜的始業教育內容。其次,學校保衛處和學生處也可為大一新生發放《安全告知書》《校園安全服務手冊》等。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均遇到過校外人員進入班級或者宿舍中推銷產品,或者招募代售學生。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在發現宿舍中進入校外推銷人員,一般會保持警惕心理,對于他人的推銷表現出冷淡的態度。但是,依然有小部分學生好奇心較重,與推銷人員攀談,容易上當受騙。對此,應加強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在宿舍樓棟可安裝電子門禁系統以及監控系統,針對外來客,需根據規章制度做好登記管理[3]。
在高校管理中,學生是校園管理的主體,同時學生也可作為校園的自我管理主體,因此,在詐騙案件防范中,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安保工作,引導學生融入校園安全建設工作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針對高校詐騙案件,學生治安的優勢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有些學生對于校園詐騙案件的了解程度比較低,因此面對犯罪分子往往缺乏警覺性,而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治安管理,能夠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以及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第二,學生安保組織的靈活性比較強,與保安部門相比,能夠深入學生內部,詳細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及心理狀態,及時發現隱患。對此,高校可組織成立學生安保小組,與保安部門加強合作,共同參與校園巡邏檢查、防詐騙宣傳工作中。
在高校安全管理中,保安部門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如今,高校詐騙案件發生率逐年增加,學校領導以及保安部門必須予以高度關注,增加校園內巡邏次數,加大排查力度,重點加強校園、宿舍出入管理,避免詐騙分子進入校園。校園保安部門還應與公安機關加強合作,如果已發生詐騙案件,則應深入調查,盡量幫助學生追回經濟損失。
高校詐騙案件發生率比較高,并且具有反復性特征,部分犯罪分子往往針對不同學生采用相同的詐騙方式,在多個校園內,針對不同學生實施詐騙。對此,各大高校之間以及高校和公安機關之間應加強合作,學校安保部門與公安部門加強合作,加強信息溝通交流。針對校園內部所發生的性質惡劣的詐騙案件,高校需立即通知公安機關,并主動收集、提供線索,配合立案偵查,對校園內部加強監控管理,總結詐騙案件中犯罪分子的特點以及詐騙方式,為其他高校提供經驗分享[4]。各大高校之間創建信息溝通交流網絡,發生詐騙案件及時通報,便于高校安保部門和公安機關展開布控,及時抓獲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