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玲
(中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 362000)
近年來,由于城市經濟發展, 城市規模不斷增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投入不足,雨、污水管網老舊、設計標準偏低,存在合流、混接區域,造成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處理壓力大。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快補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是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重要基礎。根據《廈門市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20200102)》,將老舊小區范圍定義為1999年年底前建成,并通過竣工驗收的非商品房小區(項目)和非個人集資房小區(項目),對違建多的小區不納入改造范圍。本文以廈門某老舊小區為例,對老舊小區改造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主要調查內容包括:對改造小區范圍內的現有排水點進行調查,溯源排水戶,摸清未納入污水管網的排水戶;查清排水管網的布局情況以及雨水、污水管道、檢查井、排水口等排水設施的連接情況;摸清管道及檢查井缺陷類別、外來水種類、水量大小、缺陷等級評估和雨污混接情況。
該老舊小區位于廈門市思明區,始建于1998年,用地面積約13 000 m2,分為6棟住宅樓及停車場,現有常住人口為600人。經現場管理人員反饋,小區內部分路面下沉,管道積水。小區內設置有兩個化糞池,一個垃圾收集點,收集點就堆放于路邊,未設置相關污水收集設施。
小區內管道主要采用雨污分流排放,污水排入化糞池后接市政污水主管,存在部分雨污合流情況。該小區A棟屋面設置13根DN150UPVC排水立管,其中住宅南側外立面6根、北側外立面6根、西側外立面一根;B棟和C棟分別12根,南北側外立面各6根;陽臺上雨水立管存在洗衣機排水混接、管道破損情況。
堅持以分流制為指導思想,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完善。盡可能采用雨污分流制,近期確實無條件采用雨污分流制的片區,采用截留式合流制,截留倍數結合各片區具體情況比較分析后確定。能實施雨污分流制的居住小區從源頭上考慮,即對單體建筑的排水立管、排水出戶管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做到正本清源。
(1)雨污合流的建筑與小區進行雨污分流;
(2)雨污混接的建筑與小區進行雨污混接改造;
(3)陽臺廢水與屋面雨水混接的建筑進行雨污混接改造;
(4)對沿街餐飲企業,內部設成品隔油器、室外設集中隔油池,沿街非餐飲企業預留接駁井;
(5)對老舊化糞池進行修復和更換,無化糞池的建筑與小區增設化糞池;
(6)對于沉積、結垢嚴重且與市政/地塊主干管連接的DN200的管,若更換,建議更換成DN300;
(7)建筑與小區改造改造過程中,應因地制宜進行海綿適宜性改造,如雨水立管斷接、下凹綠地改造、透水鋪裝改造等。
(1)對于建筑雨污混流、雨污混接的排水管要重新建立雨水立管,原雨水立管作為污水管,排至小區污水管網;
(2)對于建筑周邊有綠地的場所,建筑周邊綠地根據現場條件,改造為下凹綠地,新建雨水立管斷接至綠地;建筑周邊沒有綠地的場所,新建雨水立管直接排至雨水管網;
(3)下凹綠地內設溢流雨水口,并排放至小區雨水管網;
(4)將住戶私自接至排水溝的污廢水管線,改接至污水井;
(5)底商餐飲污水應進行規范、有效除渣和除油后,方可排至污水管網。
改造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改造技術路線
在廈門快速發展的40年內,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3年前,采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88(1997年版)中無陽臺排水,需要獨立設置的要求,多為建筑屋面雨水與陽臺雨水共用雨水立管,現狀立管混接形式多為洗衣廢水接入屋面、陽臺共用雨水排水立管,或洗衣廢水接入陽臺雨水立管。第二階段,2003年9月至2010年5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GB50015-2003)中規定,陽臺排水系統應單獨設置,并應采用間接排水,實現了建筑屋面雨水與陽臺雨水分設立管的要求,現狀立管混接形式多為洗衣廢水接入陽臺雨水排水立管。第三階段,2010年5月,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廈門市規劃局和廈門市市政園林局三部門聯合發布建筑工程陽臺、屋面排水設計要求,一明確規定各陽臺應設置獨立的排水系統,接入室外污水系統;二屋面雨水管道應獨立設置,接入室外雨水系統,嚴禁其他任何廢水接入。2010年后建設的建筑陽臺排水排入污水系統,不存在洗衣廢水混接雨水立管的問題。陽臺排水管道錯接亂排、建筑功能的改變,是室外排水系統雨污混流的主要原因,也是清源的關鍵和困難之所在。用戶室內排水管的改造涉及面廣、量大、情況復雜,應進行現狀調查和統計分析,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整改[1]。
(1)14層及14層以下建筑陽臺排水地漏支管與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立管道連通的,存在陽臺改變功能的,另增設一套雨水立管,現有雨水立管改用作污水管。雨水管道接入附近雨水管、直接散排地面或斷接至下凹綠地,最終排至周邊雨水口或雨水檢查井[2],如圖2所示。

圖2 排水立管改造示意圖一
(2)14層及14層以下,建筑陽臺立管與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獨立設置的住宅樓,直接將現有陽臺立管改入小區污水管道,不再另增設一套雨水立管。雨水管道接入附近雨水管、直接散排地面或斷接至下凹綠地,最終排至周邊雨水口或雨水檢查井,如圖3所示。

圖3 排水立管改造示意圖二(不增加排水立管)
(3)建筑陽臺立管與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獨立設置,但在架空層將兩者立管連通的住宅樓,將兩者截斷,再各自接入雨污管道。
(4)綜合樓商住樓上部住宅部分的排水改造方式應同純住宅樓,下層商業或辦公等部分,應根據雨污分流原則對各排水單位進行排查,對排入雨水系統的污水、排入污水系統的雨水進行糾錯整改,或新建獨立的污水排放管道,規范排水系統,實現雨污分流。
(5)14層以上建筑,由于施工難度大,危險系數高,陽臺排水地漏支管與建筑天面雨水排水立管不論獨立設置還是連通,均直接將地漏支管所在立管改入小區污水管道,增設截污井或樓宇分離器,不再另增設一套雨水立管。
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的執行情況,按照建筑建設年代,居住小區陽臺立管改造方案分為以下4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建筑類型改造方案
陽臺雨水立管改造所用管材與原管材一致,為UPVC材質,管徑同原管徑。
雨水接入污水管——改造雨水管,接入雨水干管;污水接入雨水管——改造污水管,接入污水干管或截流進污水干管。
設計在完善和改造小區內雨水、污水管道的基礎上,對錯接漏接的雨水管和污水管進行改造,對錯接亂接連通管給予封堵,新建一段管道,接入最近的相同屬性的管道體系。
據調研該小區現場未建垃圾桶沖洗池,處理措施如下:
該小區在固定位置放置垃圾桶,每天由保潔人員拎水到收集點,并用刷子沖洗,沖洗后污水就近傾倒入雨水口。本次設計在垃圾收集點旁設一道排水蓋板溝,并設鎖篦式蓋板。平時蓋板封閉,避免污物垃圾進入,下雨時避免雨水匯入。保潔人員清洗時打開蓋板,將污水倒入蓋板溝,垃圾通過篦子攔截處理,底部設de110排污管,就近排至小區污水檢查井。
對餐飲廚余廢水,采用的處理設施為隔油器和隔油池。隔油器為成品設備,內設置固體殘渣攔截、油水分離裝置。隔油器可分為簡易隔油器、隔油設備(不含提升)、隔油設備(含提升)、隔油提升一體化設備。綜合考慮設備占地空間小、施工便捷、施工影響范圍可控、餐廳用戶便于接受等因素,優先選用簡易隔油器的方式。根據餐廳的位置及規模,隔油處理可采用3種方式:
(1)對于點狀餐廳,臨街設置、規模小、同時用餐人數少于10人時,以熱加工為主的餐飲時,建議采用廚房洗滌池下設置簡易式隔油器,同時室外設置隔油沉渣井。
(2)對于2~3家餐廳,臨街設置、餐廳規模小,同時用餐人數在10人以上,30人以下時,可采用廚房洗滌池下設置簡易式隔油器,室外集中設置小型隔油池。
(3)對于海鮮大排檔、小吃一條街,同時用餐人數規模達到30人以上時,建議室內增設隔油器,室外采用集中處理,設置隔油池及隔油間單獨處理,同時為每家店鋪預留排水接口條件。
(1)做好管網排查工作,確保基礎資料的詳實及完整。本工程服務范圍區域內多為現狀建筑城區,城區現狀排水復雜,地下管線多,必須收集詳實的現狀排水資料,包括區域截污水管網、現狀合流管道系統、新建市政管道系統、排水市政設施等。
(2)加強宣傳工作。本工程從各建筑單體的合流立管開始,至內部的排水支管網及市政管網,一并進行分流改造。項目實施涉及到千家萬戶,施工期間將對居住小區內的居民生活、企業小區的正常生產和周邊環境都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應提前做好宣傳工作,以便下階段實施時居民能更好配合,保證項目順利開展。
(3)加強后期維護管理。用戶源頭排水混亂,是產生雨污混流的主要原因。 因此,工程竣工投入運行后,應加強監管工作,以起到提質增效的作用。后續需要加強排水的監督管理,強化執法管理,堅決追究違規排水行為,建設長效保潔機制,從源頭杜絕污染源。本項目中采用的隔油沉渣井、隔油池,需要管網運營單位負責管理,及時清掏、避免堵塞損壞,影響使用效果。要轉變觀念,建設重要,管理更重要,不得重建設,輕管理,大力加強后期的養護管理,以期真正發揮項目實施后的作用。
(4)建議建設“智慧管網”系統平臺,以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為基本特征,以管網數字化為基礎,推進排水管網相關的智能化改造,并同步實施管網的生態化建設。
針對該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項目提出的解決方案,一方面,較好地從源頭控制污染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小區生態環境,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