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萍
摘要:一名矮小瘦弱的八年級男生因為達不到父親的學業(yè)期待而出現(xiàn)焦慮不安,伴隨軀體癥狀如口腔潰瘍、胃痛等,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心理教師用敘事療法進行心理輔導,聽了該生的成長故事后,外化焦慮,解構焦慮,挖掘支線故事,發(fā)現(xiàn)學生的美術天賦尤其突出,通過豐厚故事重建自我,重寫故事,并邀請父親的見證。學生慢慢放下焦慮,選擇了學習美術專業(yè)道路。
關鍵詞:學習焦慮;敘事療法;親子關系;初二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32-0035-05
一、個案概況
(一)一般資料
來訪學生小A,13歲,八年級男生,獨生子,身材瘦弱矮小,性格內(nèi)向,善良敏感。父親留學歸來,是銀行高管,母親通過自己努力不斷進修學習,現(xiàn)任職某投資公司主管,父母工作都特別忙。父親在隔壁城市,一般兩周回一次家,即使回家,也經(jīng)常在家進行電話會議。父母對孩子要求非常高,父親為小A報了各種網(wǎng)課,但是小A很不想上這些輔導班。爺爺奶奶都是退休知識分子,每天跨區(qū)來照顧小A,特別用心,會精心挑選食材為小A做飯。人際關系尚可,有幾位好朋友經(jīng)常陪伴和關注,但有幾位調(diào)皮的男生經(jīng)常嘲笑小A身材矮小。學業(yè)水平在班級中等偏下,小A對自己的學業(yè)非常緊張,經(jīng)常因為作業(yè)不能完成而情緒崩潰。擅長美術,從小學習美術,繪畫作品多次獲獎。
(二)主訴及表現(xiàn)
小A感覺學習越來越跟不上,學習壓力很大。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達不到父親的期望,什么都做不好,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小A五年級時被社團老師當眾批評、懲罰,自尊受到傷害,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學業(yè)表現(xiàn),成績一落千丈。七年級下學期時,學習焦慮越發(fā)明顯。常常焦慮不安,尤其晚上寫作業(yè)的時候很焦慮,考試前一周也會很焦慮;情緒上易激惹,在家經(jīng)常對父母大喊大叫;有輕生的念頭,覺得活著太累了,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還不如死了算了。有一些生理表現(xiàn),如口腔潰瘍、胃痛等,食欲不佳,睡眠不佳,半夜易醒,睡不踏實,較長時間才能再次入睡。
(三)醫(yī)院診斷
某市級醫(yī)院臨床診斷為“焦慮狀態(tài)”,日服用1/4片鹽酸舍曲林片、一片復合維生素。
二、案例分析
(一)自我價值感低
因為學習方面一再達不到父母的期待,小A陷入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沒用。身材瘦弱矮小,經(jīng)常感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走路都能被人拎起來,運動會也不能參與。即使美術作品多次獲獎,也依然覺得自己很沒用,評上十佳校園小畫家也沒什么意義感。
(二)家庭壓力大
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不當,父親嚴厲專制,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父親高考落榜,直接去國外留學,非常希望兒子能夠參加高考,考上重點大學。父親絲毫不考慮小A的意愿,瘋狂地給小A報網(wǎng)課,報了小A又不愿意學,影響情緒,影響睡眠,成績也沒有提升,退了又報,報了又退。對于美術學習,小A只是當作培養(yǎng)興趣愛好,不希望在上面花費太多時間。
母親從小在離異家庭長大,性格強勢,事業(yè)心強,忙于工作,工作非常出色,很少有時間關注孩子、照顧孩子。小A小學六年級畢業(yè)后,全家搬到現(xiàn)在的學區(qū)房,經(jīng)濟壓力比較大。母親會經(jīng)常用自己的奮斗經(jīng)歷給小A施加壓力。
(三)青春期同伴壓力大
在八年級,很多男生都快速發(fā)育,身高突飛猛進,小A則情緒焦慮,胃口不佳,睡眠不佳,身體發(fā)育沒有跟上,一下子變成班上最矮小的男生。有同學嘲笑時,他無法應對。和小A一起玩得好的幾個朋友,成績都在年級前五十,而小A卻在年級后五十,小A感覺自己不配和他們做朋友。
三、確定咨詢目標和咨詢技術
(一)咨詢目標
近期目標減輕焦慮,降低輕生風險。
長期目標提升自信水平,積極勇敢面對生活,熱愛生命。
(二)輔導的理論支撐和所用的主要咨詢技術敘事療法通過敘述故事去幫助來訪者找出遺漏片段,以喚起來訪者改變的內(nèi)在力量。激發(fā)來訪者內(nèi)在的動機,鼓勵來訪者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
敘事療法的八大理論假設:(1)問題才是問題人不是問題;(2)每個人都是面對自己生命挑戰(zhàn)的專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咨詢師應當相信個案會再度對生命取得主權,會重新獲得自我的資源;(3)個案見治療師前,早就治療一段時間了;(4)許多問題都是種族、階級、性取向、性別等文化環(huán)境所營造出來的;(5)尋求幫助的概念會造成個案低估自己的能力,會限制他們對自我資源的運用;(6)人的一生當中,總有幾次不被問題影響的經(jīng)驗,問題是不會百分之百操縱人的;(7)咨詢師的責任是塑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環(huán)境;(8)意義并非事先存在,必須由我們透過交流的交互作用去創(chuàng)造意義。
敘事療法四大技術包括:(1)問題外化,將問題與人分開,問題是問題,人是人。如果問題被看成是和人一體的,要想改變相當困難,改變者與被改變者都會感到相當棘手。問題外化之后,問題和人分家,人的內(nèi)在的本質(zhì)會被重新看見與認可,轉而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2)解構,人們的問題往往受主流文化的影響,解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要用一般主流的方式去看人們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解構去珍惜,去看到屬于人們獨特性的知識。
(3)見證,有人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故事,讓故事更進一步豐厚,也讓這個故事更有價值,也可以讓其他聽故事的人反思、學習和感動。有局外見證人團隊和跨時空見證形式,要把握好見證的時機。
(4)重寫,陪伴人們?nèi)ネ饣藗兊闹骶€故事,要看到支線故事,嘗試去豐富支線故事,找到亮點——特殊意義事件。
四、輔導過程
咨詢每周一次,共6次。第一階段1次,第二階段1次,第三階段3次,第四階段1次。
第一階段:搜集資料和建立關系——故事敘說。
第一次來訪,是因為體育課上和同學打鬧被老師批評,小A心里難以接受,一只腳跨在窗臺上說想跳樓,被同學拉下來后,第二天不愿意來上學,在家休息了一天后來學校,班主任推薦過來接受咨詢。因為平時也上心理課,對心理教師有一定的信任,此次咨詢主要講述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
咨詢片段:
咨詢師:感覺你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傾聽主線故事)
小A:是的,最開始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感覺自己內(nèi)心很受傷。一次社團課學太極的時候,老師說我動作不好,還在下面打鬧,就讓我當眾打給大家看。我不打,老師就說我不尊重他,把我爸叫去學校批評了一頓。后來我爸回去,狠狠訓了我一頓。從此以后,我學習受到了影響,成績一直下降,到了六年級下學期,我爸很著急,給我報了各種線上補習班。一開始我覺得還好,可是后來我越來越不想學,因為我感覺學了也沒用,學校的作業(yè)都寫不完。
咨詢師:你確實挺不容易的。(共情)
小A:真的很累,作業(yè)寫不完,有時候早上四五點起來補作業(yè),白天很困,很沒精神。我也很怕體育課,我有鼻炎,跑步不舒服,但是如果我不上體育課,我又擔心中考體育成績。很多事情堆積在一起,我真的很累,不知道該怎么辦。
第二階段:講述以問題為中心的主線故事,外化焦慮;通過特殊意義事件挖掘支線故事,解構焦慮。
問題外化:來訪者主要的問題是學習焦慮,因為自己達不到父母的高期待,擔心對不起父母,自責自己為什么做不到。情緒困擾是問題,而不是來訪學生本人是問題。
咨詢片段:
咨詢師:你現(xiàn)在最擔心的是什么?
小A:學習搞不好,中考怎么辦?
咨詢師:所以你內(nèi)心緊張不安,擔心會考砸。
小A:是的。
咨詢師: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感受一下你的焦慮。
閉上眼睛,深呼吸三次,用心感受你內(nèi)心的感覺。
你感覺到你的焦慮存在于你的體內(nèi)。慢慢地,慢慢地,你看到它了,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問題外化)
小A:一團黑色的氣體,像球一樣。
咨詢師:好的,那你給它起個名字吧。
小A:小灰灰。
咨詢師:它是什么時候來到你身邊的呢?
小A:六年級時,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后;也可能是七年級剛開始,怎么學都趕不上的時候,就感覺它一直在。
咨詢師:小灰灰對你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小A:它讓我很難受,還容易發(fā)脾氣。我一直活在惶恐里,學習越來越差,擔心自己考不上高中。醫(yī)生還說我的胃痛、口腔潰瘍應該和心理壓力有關。估計都是小灰灰的杰作吧。
咨詢師:你說容易發(fā)脾氣,是指什么情況?(具體化)
小A:我和我爸媽三個人在家的時候,我就好煩,我們很容易就吵起來了。我爸每次都讓我去學習,我很煩,就會自己進房間,把門關起來,在房間里大哭一場。
咨詢師:你覺得小灰灰的意圖是什么?
小A:它讓我很容易煩躁,讓我心不安。
咨詢師:小灰灰讓你煩躁,讓你心不安的意圖是什么?
小A:它不想讓我放棄自己吧,因為有它我就得不停地學。
第三階段:自我認同的再建構,家庭治療中父親的調(diào)整和見證。
重新編排:敘事觀點認為,我們可以在重新敘述自己的故事中,發(fā)現(xiàn)新的角度,產(chǎn)生新的態(tài)度,從而產(chǎn)生新的重建力量。在小A的主要問題故事里,焦慮是主旋律,我們可以通過重新編排來發(fā)現(xiàn)一些遺漏的片段,發(fā)現(xiàn)新的角度和態(tài)度。
咨詢片段:
咨詢師:什么時候你的情緒比較平靜穩(wěn)定?(尋找例外)
小A:畫畫的時候,我有時會沉浸在里面很久。
咨詢師:你生氣時,你一般是怎么平復自己情緒的呢?(挖掘支線故事)
小A:我一般會在網(wǎng)上找朋友聊一聊,或者自己畫一會兒畫。
咨詢師:這看來是很有效的方式。
小A:有時候有效吧。由薄到厚:在消極的自我認同中,尋找隱藏在其中的積極的自我認同。敘事療法認為,當事人積極的資源有時會被自己壓成薄片,甚至變得視而不見。可以將薄片還原,在意識層面加深自己的覺察,從而形成積極有力的自我觀念。
咨詢片段:
咨詢師:說到畫畫,你還有什么話想跟我分享的嗎?(由薄到厚,豐厚支線故事)
小A:我從小學畫畫,作品也拿過很多獎,上次就拿了“校園十佳小畫家”獎。
咨詢師是的,我看到校園網(wǎng)投票,你的票數(shù)好像最多。
小A是啊,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幫忙轉發(fā),幫忙拉票。
咨詢師:看樣子,同學們都很支持你。
小A:是呀,我以前為班級畫的板報,還拿了校級一等獎。(豐厚支線故事)
咨詢師太厲害了,我好佩服你的畫畫才能啊。小A:我覺得能為班級做點事情的時候,同學們好像都很開心,他們好像也更喜歡我一些,我也開心。
咨詢師畫畫才能是你一項很大的優(yōu)勢啊。
小A:還好吧,可是畫畫再好又怎樣,我學習成績越來越往下沉。
咨詢師:你了解過學畫畫的人將來都有什么出路嗎?并不是所有人都走普通中考這條路。
小A:可以去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可是我爸不想讓我走專業(yè)路線,他覺得這是沒有前途的。他想讓我正常參加中考、高考,考名牌大學。
見證跨時空見證,未來的自己對現(xiàn)在的自己說什么。局外人見證團隊,父親如何看待孩子的努力,母親如何看待孩子的狀態(tài),班主任如何看待孩子的改變。
咨詢片段:
咨詢師:我感覺這兩三年以來,你很不容易,你在學習壓力那么大的情況下,堅持畫畫,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A:我也不知道啊,可能它是我生活中的唯一支柱吧。
咨詢師:你的努力最想被誰看到?
小A:我不想被誰看到,我自己知道就好。
咨詢師:如果你穿越到了10年后,23歲,大學剛畢業(yè)后的你,他看到了13歲那個和小灰灰共處的你,非常焦慮不安,他會對13歲的你說些什么?(跨時空見證)
小A:他可能會感謝我吧,感謝我如今的堅持才有了他順利的大學畢業(yè)。
咨詢師他會感謝你,除了看到你的堅持,還看到了什么?
小A:嗯……沉默)看到我挺愛我爸的吧?
……
咨詢師:怎么說?
小A:我爸一直逼迫我學,生怕我一事無成,我內(nèi)心無數(shù)次想過反抗,但是我沒有。他自己高考落榜,他很擔心我考不上大學,我也理解他心里的恐懼。
咨詢師你感受到你爸的情緒,所以你也理解他。
小A是的,我理解他的不容易,他那么辛苦地工作,買了這個學區(qū)房,都是希望我學習好。
咨詢師10年后的那個你,看到一個很愛爸爸的你。我從你這段話里,也看到爸爸很愛你。
小A是的。但我感覺他的方法不對,他逼得我喘不過氣來。
咨詢師所以你的努力,其實除了你自己知道以外,你內(nèi)心是很渴望爸爸也可以看到的。
小A:好像是的。
后來,班主任、心理教師一起約談了小A的父母,由于父親在外地,選擇線上參與。主要溝通內(nèi)容包括小A現(xiàn)在焦慮的情緒狀態(tài)和輕生的念頭。媽媽表示,對小A的學習會放松一些,要好好調(diào)理孩子的身體狀態(tài)。父親表示,自己也愿意嘗試去調(diào)整,但改變需要時間。
父親承認給孩子很大壓力,孩子也在努力地面對和調(diào)整,有時候頭很痛也堅持學習。在心理教師和家長的微信互動中,心理教師讓父親把對孩子的認可表達給孩子。(局外人見證)
第四階段:重寫生命故事,獲得勇敢前進的力量。隨著小A對自己美術能力的不斷認可和堅持,父親也轉變了態(tài)度。小A逐漸有力量去面對生活里更多的困難和挫折。
咨詢片段:
咨詢師看到你這周狀態(tài)不錯,面帶笑容進來了。
小A:我在努力補數(shù)學和英語。
咨詢師我很好奇是什么使你對學習重新有了動力。
來訪學生:我以后學美術專業(yè),我要考的那所學校,文化科考三門主課,我語文還好,不用補,體育也不用練了。我頓時覺得輕松了好多。咨詢師:你爸答應讓你走美術專業(yè)路了嗎?小A:是啊,我爸終于想通了。咨詢師:是什么讓你爸發(fā)生這么大改變的?小A:我媽說我爸每次和老師談完,對我的態(tài)度就好很多,不過過幾天依然對我學習又有新要求。后來有一次,我凌晨一點多還在寫作業(yè),第二天早上也沒請假就去上學了。我媽說我爸大哭了一場,說我真的挺不容易的。
咨詢師:哦,爸爸確實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看到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替你開心。假如將來,你爸又后悔讓你學美術了,讓你重新備戰(zhàn)中考,怎么辦?
小A:我覺得他不會的,就算他會,我也要堅持學美術,將來的人生路還是要我自己走的。
咨詢師:回頭再看你的成長經(jīng)歷,你感覺怎么樣?
小A:五年級前都挺幸福的;六年級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一個壓力期、迷茫期,好在自己沒放棄,很努力,轉換頻道,準備迎接新戰(zhàn)斗。考美術自主招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想試一試。
結束咨詢和追蹤鞏固階段
對來訪學生的正性自我給予肯定和強化,采用尋找積極生活見證人和強化技術。積極生活見證主要是指不定期和其母親、班主任了解情況,并將情況反饋給來訪學生。強化技術主要是指通過一些電影和書籍來提高自我認識和自我鼓勵。例如閱讀《心靈奇旅》,思考人生的意義;閱讀《哈莫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挖掘自我力量,尋找自助方法。
追蹤反饋:小A的媽媽表示孩子最近臉色好看很多,胃口和睡眠都好了一些,偶爾在家還是會和父母鬧情緒,但是好多了。班主任表示,小A在班上更積極主動了,運動會期間,主動為班上同學們做飲料、涼粉、豆腐花之類,情緒也非常穩(wěn)定。美術專業(yè)課上投入更多了,數(shù)學和英語還在努力追趕。
五、咨詢反思
敘事療法運用于該來訪學生學習焦慮的輔導,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1.來訪學生的自助是核心,充分挖掘其潛能
小A感覺到自己“像在沼澤地里,越努力越往下沉”,他有強烈的意愿想要改變。當咨詢師引導他去看到自己身上的美術才能時,他堅持學習美術的同時,也努力挖掘自己其他優(yōu)勢,比如樂于助人,為班級同學做一些事。一步步挖掘自身的潛能,感受自我的力量,自我逐漸豐厚起來后,來訪者深深地相信自己可以應對各種挑戰(zhàn)。
2.家長的改變是關鍵
青少年很在乎自己在同伴或父母眼里的樣子,所以對于青少年個體,局外見證人團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本案例中,小A父親的改變真的很關鍵。在學校的心理咨詢中,要充分調(diào)動局外見證人的力量,家校攜手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在大都市,很大一部分父母都是高學歷人才,自身條件優(yōu)越,對孩子往往有很高的期待,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混”得不如自己,認為孩子要在學習上取得不錯的分數(shù)才是成功,這需要我們反思。
3.同伴互助
本案例的咨詢過程沒有描述同伴的見證和參與,后來通過班主任了解到,同伴見證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小A經(jīng)常因為身體不適不來學校,有些同學主動提出幫他補課。當小A在朋友圈發(fā)布消極言論時,同伴會主動鼓勵、安慰他。他的美術能力得到同伴們的認可,校園小畫家評比時,大家都幫他去拉票。由此可見,對于青少年的心理輔導,除了充分發(fā)揮家長的能動作用,盡可能地調(diào)動同伴的見證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的生命是由無數(shù)個故事組成的,有美好的也有糟糕的,而且故事本沒有意義,故事的意義是人們自己建構的。當我們關注到糟糕事件并賦予消極意義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充滿問題”的人生;當我們把關注點放在那些美好的事件上,賦予積極意義時,我們就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敘事療法對學校里的心理咨詢,對很多被問題所捆綁的學生,例如多動癥、抑郁情緒、課堂問題行為等很適用。用敘事的理念看待他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具備很多優(yōu)勢潛能。不走千軍萬馬要過的獨木橋,他們其實也可以走少有人走的特長專業(yè)路。
編輯/張國憲 終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