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朱艷陽 趙麗 胡曼曼 袁雪

摘要:目的 探討PDCA循環管理在降低骨科術后疼痛管理缺陷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2月骨科病房60例手術患者為對照組(PDCA循環管理前),選取該科室2020年5月-7月60例手術患者為研究組(經PDCA循環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應用PDCA循環管理后,研究組的NR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9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DCA循環管理應用于骨科術后疼痛管理中,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疼痛管理;PDCA;術后疼痛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術后疼痛是指由手術本身或手術治療相關因素導致的疼痛,是手術患者的主要癥狀之一[1]。術后疼痛是傷害性疼痛,如果早期不能充分控制,很可能會發展為慢性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睡眠,導致患者焦慮、煩躁等心理問題,還會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進程。[2]規范的疼痛管理及合理恰當的疼痛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疾病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3]但近年來,盡管高效的鎮痛藥物及新型鎮痛技術不斷應用于臨床,疼痛管理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對骨科術后患者實施早期有效的疼痛管理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院骨科疼痛管理的規范性,我院骨科于2019年12月開展了PDCA循環管理活動,已頗有成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9年12月-2020年2月手術患者6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52.30±12.62)。2020年5月-7月本科手術患者60例為研究組,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齡25-84歲,平均年齡(49.03±16.26)。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較均衡,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疼痛管理,研究組根據PDCA循環管理法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進行整改,具體如下:
1.2.1 P制定計劃
(1)組建QC小組,全體成員結合科室情況及工作經驗對可能造成術后疼痛管理缺陷的原因進行分析、匯總,并進行現場查檢,得出該科室術后疼痛管理缺陷率高達73.5%。根據80/20原則得出“護士疼痛評估不規范”、“鎮痛效果觀察不到位”2個主要問題點。經公式計算得出目標值為30.9%,故設定目標值為30.9%。
(2)針對2個問題點,小組成員頭腦風暴,根據人、機、料、法、環五大要素進行原因分析,通過特性要因評分表選出要因,再進行現場查檢,繪制柏拉圖,根據80/20原則得出“未制定規范評估流程”、“評估工具不夠直觀”、“沒有相關培訓”、“術后訪視信息不完善”、“疼痛知識培訓不足”、“麻醉師各班間無交班”6大真因。
(3)根據6個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首先,規范疼痛評估流程;其次,加強護士疼痛護理的培訓考核;再制作疼痛評估標尺;最后,完善術后麻醉訪視登記本。
1.2.2 D對策實施
(1)規范疼痛評估流程,護士長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全員覆蓋。(2)加強在職護士疼痛護理基礎知識及技能的培訓考核,提高專業素養,每年不少于2次由麻醉醫生及藥劑師對全科護士進行疼痛管理及鎮痛藥物相關知識培訓及考核;并將鎮痛藥物相關知識制作成二維碼置于鎮痛泵上,方便護士查閱。(3)引用長海痛尺,制作展板式疼痛評估標尺(4)加強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疼痛評估及宣教,使患者及家屬參與到疼痛治療中。(5)病區內設有關于疼痛相關知識欄及宣教手冊,由醫生及護士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宣教。(6)完善術后麻醉訪視登記本,規范訪視信息登記,落實麻醉醫生交接班工作。
1.2.3 C效果確認
質控小組在進行每一項對策后進行相應的檢查,對于缺陷問題讓每位護士參與解決,并定期組織自查。再次對該科室疼痛管理缺陷進行現況調查,調查結果疼痛管理缺陷率為26.4%。
1.2.4 A處理方法
(1)將術后疼痛評估流程標準化,作為術后患者常態化的評估方式。
(2)建立規范化護士培訓,每年2次組織全科護士進行學習。
(3)建立監管制度,設定專人每月對登記本內信息進行督查。
(4)繼續完善標尺。
1.3統計方法
利用SPSS 22.0軟件處理,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NRS評分比較
應用PDCA循環管理后,研究組的NR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PDCA循環管理后,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97%,高于對照組的9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將疼痛定義為組織或潛在組織損失所引起的不適感,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4]在骨科常見疼痛中,術后疼痛是最常見、最急迫的急性傷害性疼痛,可導致一系列臨床癥狀及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4]疼痛管理是一項系統干預,其目標是控制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對患者的康復及治療效果有積極影響。[5]疼痛管理受眾多因素影響,近年來,疼痛管理效果仍不理想。美國疼痛協會提出通過質量改進改善疼痛管理。[6]有研究表明,PDCA循環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應用于臨床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7]
本次研究對研究組應用PDCA循環管理后,研究組的NR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9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中我們先組建QC小組,分析、匯總疼痛管理缺陷的原因,進行現場查檢,找出主要問題點,針對問題點進行一系列的原因分析,確定根本原因,并制定對策,在進行每一項對策后質控小組進行相應的檢查,所有對策實施后,再次進行效果確認,我院骨科術后疼痛管理缺陷率由PDCA循環管理前的73.5%下降至26.4%。將有效對策標準化,繼續實施,并定期組織自查。此外相關研究表明,PDCA疼痛管理用于骨科患者術后疼痛中,能夠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疼痛。[1]這與本文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在降低骨科術后疼痛管理缺陷中應用PDCA循環管理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王金露.PDCA循環管理在骨折術后疼痛評估中的價值[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3):120-122.
[2] 趙福紅.基于疼痛管理的快速康復理論在下肢骨折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價值[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21,34(3):471-472.
[3] 張慕,陳曉宇.疼痛管理對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后早期康復影響[J].臨床軍醫雜志,2021,49(2):203-204.
[4] 鄭焰華.疼痛護理質量管理在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2):1713-1715.
[5] 徐虹.探究疼痛管理在肩周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母嬰世界,2021(6):252.
[6] 劉靜,陳靜,閻桂蕓.疼痛管理小組在混合痔術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7,23(12):958-960.
[7] 張玉珍,葉曉群,王鳳娟.PDCA循環在提高癌痛管理規范性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20):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