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頌
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兒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對評估早產兒腦功能發育狀態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20例早產兒進行研究,根據胎齡分為早期組54例、中期組65例和晚期組101例,并選擇我院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兒1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aEEG振幅電壓、背景活動、NBNA評分,以及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 隨著胎齡增長,上邊界振幅逐漸減低,下邊界振幅逐漸升高,對照組下邊界振幅高于3組早產兒,上邊界振幅低于3組早產兒,對照組NBNA評分均高于早產兒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EEG背景活動、下邊界振幅電壓與 NBNA為正相關,P<0.05。 結論 aEEG監測早產兒腦活動較為準確,與NBNA評分存在一定關系,對觀察早產兒腦功能發育情況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應用。
關鍵詞:新生兒;振幅整合腦電圖;早產兒;腦功能發育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隨著新生兒科整體發展,原本無法存在的早產兒通過救治可存活,但由于早產兒發育不充分,面臨的并發癥也在不斷增多[1]。其中早產兒腦損傷是由于病理因素導致的早產兒腦缺血或出血性疾病損害,嚴重會導致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死亡[2]。腦電圖(EEG)是評估新生兒腦功能的常用方式,可反應大腦皮層神經活動,但由于早產兒腦發育異常,其腦電生理存在獨特的規律,導致評估期間存在異常[3]。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是將腦電信號整合后得到的腦電背景活動,能夠持續檢測早產兒腦功能,本文將早產兒評估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2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并選擇我院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兒150例,均來自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納入標準:①出生胎齡<37周,相關資料完整;②aEEG檢測結果清晰準確;③家屬均知曉本文相關研究。排除標準:①伴宮內窘迫或窒息缺氧病史;②生命體征紊亂、需要呼吸支持。研究組:男102例,女118例,胎齡28-36周,平均為(33.54±1.54)周。對照組:男76例,女74例,胎齡37-42周,平均為(39.54±0.41)周。
1.2 方法
制作好新生兒資料,記錄好各組新生兒的性別、胎齡、出生時間、產婦健康等基本資料,了解新生兒有無頭皮破損、血腫情況,對電極頭皮進行定位清潔,給新生兒戴好彈力網帽,清潔盤狀電極并充以適當導電膏,打開管理軟件,輸入新生兒信息后介入電極,固定盤狀電極在網帽下相應頭皮處,利用電極采集信號并以半對數形式保存。記錄波譜帶圖形和原始 EEG,信號采集于新生兒出生后1周內開始,持續時間≥4h。其中早期28-32周,中期 32-34周,晚期34-36周。
1.3 觀察指標
選取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NBNA),了解新生兒神經發育情況,分析aEEG 參數與 NBNA相關性[4]。
背景活動:連續正常電壓(CNV)為帶寬規則且無明顯振幅差異,aEEG上界>10μV,下界>5μV;不連續正常電壓(DNV)為不規則帶寬且伴明顯振幅差異,aEEG上界>10μV,下界<5μV;爆發抑制(BS)為不連續電活動伴下界持續0-2μV極低電壓;連續低電壓(CLV)為連續下界<5μV電活動[5]。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四組aEEG振幅電壓
隨著胎齡增長,上邊界振幅逐漸減低,下邊界振幅逐漸升高,對照組下邊界振幅高于3組早產兒,上邊界振幅低于3組早產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四組aEEG背景活動
隨著胎齡增長,aEEG背景活動連續正常電壓不斷增多,對照組明顯高于3組早產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四組NBNA評分
對照組NBNA評分均高于早產兒組,胎齡不斷增高評分均出現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aEEG與NBNA 評分相關性
aEEG背景活動、下邊界振幅電壓與 NBNA為正相關,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早產兒救治水平提高,早產兒腦損傷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其中aEEG是近年來發展的腦功能監測項目,主要用于早產兒的床旁監測,判斷預后具有重要意義[6]。存在腦損傷的早產兒,其aEEG的異常率會明顯偏高,大部分表現為振幅明顯異常,可用于判斷腦損傷嚴重程度。由于早產兒腦損傷早期缺乏典型表現,會導致早產兒腦損傷無法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早期準確快速診斷,能夠降低腦損傷程度,本文將aEEG納入研究,結果:隨著胎齡增長,上邊界振幅逐漸減低,下邊界振幅逐漸升高,對照組下邊界振幅高于3組早產兒,上邊界振幅低于3組早產兒,對照組背景活動連續正常電壓高于3組早產兒。結果中不同胎齡早產兒均存在差異,提示新生兒腦功能發育隨著胎齡增加成熟,神經活動會更加活躍,使得神經元電信號傳遞能力提升,神經元網絡放電能力增加,表現為aEEG振幅電壓增高[7]。aEEG背景活動隨著胎齡增加,不斷正常化,能夠及時判斷新生兒大腦功能逐漸完整。NBNA是新生兒神經發育的綜合檢查方法,能夠了解早產兒腦發育情況及其發展規律,判斷早產兒神經發育預后。結果中aEEG背景活動、下邊界振幅電壓與 NBNA為正相關。aEEG背景活動并非連續變量,使得其相關性水平相比波普帶振幅偏低,但也能夠證實aEEG檢測腦功能發育具有重要意義。楊磊等[8]學者指出,aEEG背景活動及睡眠-覺醒周期(sleep-wake cycle,SWC)的改變與早產兒PIVH的嚴重程度有關;因此認為檢測新生兒aEEG波譜中有無SWC及其成熟情況,可為臨床判斷腦功能發育狀態提供準確信息,這一點可作為后續臨床研究的另一方面。
綜上所述,aEEG能夠準確評估早產兒腦功能發育情況,對臨床診斷、后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麗霞,章旭平,徐文慧,等. 床旁B超結合振幅整合腦電圖在早產兒腦發育腦損傷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江西醫藥,2019,54(7):796-798.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圍產專業委員會. 新生兒振幅整合腦電圖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19,34(1):3-7.
[3] 徐景武,武兆磊,劉麗君. 28~36周早產兒振幅整合腦電圖的特征與演變過程以及宮外生活對其的影響[J].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21,42(3):104-106,111.
[4] 張小東,鄭增鑫,劉宇軒. 振幅整合腦電圖在不同胎齡早產兒中的活動特點及對腦功能預后評估的價值[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2):16-19.
[5] 馬小風,楊小珍,吳靜,等. 振幅整合腦電圖聯合血清NSE、hs-CRP水平早期預測早產兒腦損傷的價值[J]. 寧夏醫學雜志,2021,43(5):417-419.
[6] 王艷蕊,王桂芳. 振幅整合腦電圖聯合血清NSE、S100-β水平在早產兒腦損傷診斷中的應用[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0,28(11):1290-1293.
[7] 李菊華,楊昕辰. 床旁顱腦超聲結合振幅整合腦電圖檢查在早產兒腦功能發育狀態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0,38(3):482-486.
[8] 楊磊,徐巍,嚴超英. 早產兒顱內出血振幅整合腦電圖背景模式及睡眠覺醒周期的特點[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6,18(10):96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