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婷


摘要:目的 分析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應用宮腔鏡下電切術與診刮術治療的療效。方法 根據回顧性分析選擇我院6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予以宮腔鏡下診刮術治療的30例為參照組,予以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的30例為研究組。比較手術情況、月經量變化、并發癥情況。結果 研究組手術及術后陰道流血時間較短且術中出血量較少,P<0.05;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及3個月月經量較少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0.05。結論 將宮腔鏡下電切術與診刮術應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中,療效確切,但電切術可減少患者的月經量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是一種療效理想且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診刮術;宮腔鏡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子宮內膜息肉是婦科發病風險較高的疾病,主要特點為子宮內膜產生局限性增生,生成息肉樣贅物,好發對象為育齡期婦女,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腹痛、子宮不規則出血及不孕等,其性質為良性病變,但存在惡變的可能性,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臨床通常采用藥物治療該疾病,但療效并不理想。手術切除息肉組織為該疾病理想的治療方式。近年來,隨著宮腔鏡手術的不斷發展及進步,將其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的效果得到認可。據相關研究報道[2],宮腔鏡手術能在直視下探查宮腔中病變,且能準確將息肉組織進行摘除,療效顯著,能顯著降低疾病復發率。宮腔鏡下電切術與診刮術為該疾病的常用手術治療方式,兩者相比,前者對息肉組織的切除效果更確切,能準確且有效的清除病變組織,但相較于后者存在氣栓、水中毒及低鈉血癥等風險[3]。本文分析在該疾病治療中應用宮腔鏡下電切術與診刮術治療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回顧性分析選擇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予以宮腔鏡下診刮術治療的30例為參照組,予以宮腔鏡電切術治療的30例為研究組。參照組年齡22-45(30.12±5.13)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1.12±0.31)年,息肉直徑5-15(9.23±1.12)mm,體重40-65(54.12±2.26)kg;研究組年齡23-46(30.15±5.15)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1.15±0.35)年,息肉直徑5.-16(9.26±1.15)mm,體重41-66(54.16±2.28)kg,兩組基礎資料一致,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標準,經超聲檢查確診;伴有月經量異常增多、子宮不規則出血等癥狀;年齡≥22歲,未出現絕經;近3個月未接受激素治療;無宮腔鏡手術禁忌癥;依從性良好;身體耐受,可正常接受手術治療。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存在手術禁忌癥者;依從性差者;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拒絕治療者;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術前均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包括血尿常規、肝腎及凝血功能、陰道分泌物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在月經結束后1周接受手術治療,對于月經量過多者予以止血及抗感染治療。
參照組予以宮腔鏡下診刮術:指導患者術前排空膀胱,在手術開展前3h左右在患者陰道內放置由武漢九瓏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73696,規格:0.2mg)生產的米索前列醇片400ug以使宮頸軟化,指導患者采取截石位,予以靜脈全麻。對外陰、陰道及宮頸進行消毒,后鋪無菌巾,探查宮腔深度,實施膨宮,借助宮腔鏡采用合適規格的刮匙刮取出息肉組織,同時負壓吸引干凈宮腔。
研究組予以宮腔鏡下電切術,術前準備、體位及麻醉方式同參照組,常規消毒外陰、陰道及宮頸,后鋪無菌巾,采用宮頸擴張器使宮頸充分擴張,后將宮腔鏡置入,探查宮腔內輸卵管開口情況、內膜增生情況、息肉數量及體積等,借助宮腔鏡定位息肉基底部,對于無生育需求者采用電切環至息肉根部將基底部進行徹底切除,有生育需求者僅將功能層予以切除,后采用電凝止血,將切除的息肉組織送實驗室作病理診斷。兩組術后均給予預防感染治療,術后需每日清洗外陰兩次,禁止劇烈運動,禁止性生活一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手術情況,包括手術及術后陰道流血時間、術中出血量。
(2)比較月經量改變情況。
(3)比較并發癥情況,包括頸管狹窄、宮腔黏連、宮腔感染及尿潴留。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手術情況
研究組手術及術后陰道流血時間較短且術中出血量較少,P<0.05,見表1。
2.2 比較月經量改變情況
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及3個月月經量較少,P<0.05,見表2。
2.3 比較并發癥情況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P<0.05,見表3。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育齡期女性發病風險較高的疾病,大多是由子宮內膜過度增生,造成宮腔內出現多個腫物[4]。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確,可能與內分泌紊亂、炎癥及高血壓等原有疾病誘發相關[5]。此外,年齡增長、不良的飲食習慣所致的肥胖也是誘發該疾病的危險因素。患者發病后,最常見臨床癥狀為子宮不規則出血及不孕,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為其采取合理及科學的治療方案,可顯著降低疾病對其身心健康的危害,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臨床常采用定位診刮術治療該疾病,雖能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但會對其機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有研究指出[6],將宮腔鏡電切術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療效確切,且手術給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小。
一般情況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理且高效的治療方案,能減輕手術給患者帶來的損傷,此外能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接受宮腔鏡電切術治療的療效明顯優于宮腔鏡診刮術,患者治療后月經量減少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分析原因:宮腔鏡診刮術清除范圍較廣,易造成宮腔內大面積損傷,從而導致大量出血,且對宮底部等特殊部位的息肉難以徹底進行清除,強行清除易使宮腔出血,損傷子宮內膜組織,對患者恢復造成影響[7]。而宮腔鏡電切術在術中不會對正常的子宮內膜等帶來損傷,術中可對宮角部及大血管以電極凝固,可顯著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術后陰道流血時間[8]。研究結果中顯示研究組治療后1個月及3個月月經量較少的原因為:電切術將息肉根蒂進行完整的切除,保留子宮內膜,對卵巢功能造成的影響較小,術后月經周期及月經量能較快的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將宮腔鏡電切術與診刮術應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中,療效確切,但電切術能使患者的月經量較快恢復正常,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是一種療效理想且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黃素艷,賀青蓉,秦煒,等.宮腔鏡下診刮電切術和冷刀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對比[J].現代儀器與醫療,2021,27(2):71-74.
[2]楊穎,李華,萬紅麗.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對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較[J]. 中國性科學,2019,28(7):97-99.
[3]薛學麗.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結合曼月樂宮內節育器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效果及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6):979-981.
[4]李曉輝,王慶玖,田夢蝶.少腹逐瘀湯化裁與桃紅四物湯化裁對子宮內膜息肉行宮腔鏡下電切術后患者的治療效果[J].中國性科學,2021,30(1):116-119.
[5]曾薇薇,金平,蘇圣梅,等.育齡女性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后復發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預防[J].現代婦產科進展,2020,29(6):453-455,459.
[6]劉威,孔娜,左宇.宮腔鏡下行電切術結合刮宮術在多發性子宮內膜息肉中的近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208-210.
[7]許雁晗,劉海燕,劉紅.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除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2):2889-2891.
[8]孫宏,吳蕾.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除術與子宮內膜息肉摘除加電凝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比較[J].安徽醫學,2019,40(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