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亮 阿布都買拉木·阿布都吾甫爾 金澄宇 馬金山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接受手術治療的肺結節患者特征及結節的形態、病理結構變化,分析引起上述變化的原因。方法:納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以來收治手術的肺結節患者257例,對比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非疫情期間肺結節患者194例的臨床資料,比較兩組患者的人口學特征,結節的影像學特征、病理性質差異,分析造成此種構成變化的原因。結果:新冠疫情期間較非疫情情況下,肺結節手術患者的年齡有所下降,女性患者比例升高;肺結節大小及CT密度降低;術后病理檢查提示原位腺癌比例較對照組增加,但良性結節比例無明顯變化,觀察組腫瘤分期原位癌0期比例提高,IIB期比例下降;相較于非疫情期間,新冠期間因呼吸系統癥狀接受胸部CT檢查及各種因非呼吸系統疾病檢查而意外發現的肺結節比例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新冠疫情期間因肺結節接受手術的患者數量增加,發病年齡降低、女性比例升高,結節的直徑、平均密度及腫瘤分期下降,上述改變與新冠疫情期間加大胸部CT篩查力度有關,從另一個方面強調了肺癌篩查的必要性。
關鍵詞:孤立性肺結節;肺癌;疾病篩查;早期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影響[1-2],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疑似患者均需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測定[3] ,但受制于不適當和不充分的取樣、低病毒載量和所用試劑盒的檢測率等因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可能產生明顯的高假陰性結果,且核酸檢測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延誤診治及防控工作,所以疫情期間胸部CT檢查因其敏感性高、檢查更快等優點,開始頻繁地用于診斷和隨訪。
同時,螺旋CT檢查作為肺癌篩查的重要手段,能夠大幅降低肺癌死亡率,故被多個國家指南所推薦。新冠疫情期間,伴隨著胸部CT檢查的增加,檢出的肺結節病例與較往年相比有明顯提高,我們發現無論是此類患者的人口學特征還是肺結節病理類型的構成比例,與往年相比均有明顯不同。本文對比疫情前后,肺結節手術患者的人口學特征,以及結節的影像學特征、病理性質,旨在分析上述指標的變化以及造成此種構成變化的原因,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來收治的肺結節患者為觀察組,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非疫情期間收治的肺結節患者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主病灶結節直徑小于30mm、大于5mm;②術前胸部CT在影像系統中可查閱,均可對影像進行編輯和測量,結節大小均以影像學測量為準;③經手術治療,有明確病理診斷結果;④非轉移性病灶,患者無腫瘤及結核病史。排除標準:①5mm以下微小結節;②仍在隨訪或未接受手術治療;③轉移性病灶或患者既往有腫瘤、結核病史。符合入排標準的觀察組患者257例,對照組194例。
1.2治療方法
小結節患者均經3個月的嚴格隨訪,部分患者接受抗結核或抗炎治療,結節增大或無明顯消散患者予以胸腔鏡手術。術前有惡性腫瘤病理診斷者,根據情況行肺段切除術、肺葉切除術或楔形切除術,并清掃相應區域淋巴結;術前無病理診斷者,先行楔形切除術,送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再根據病灶良惡性病理檢查結果,選擇是否行肺葉切除術和淋巴結清掃術。
1.3觀察指標
記錄觀察兩組的年齡、性別、民族、吸煙史、腫瘤家族史等人口學特征;觀察分析肺結節的大小、形態、CT密度等影像學特征、肺結節病理性質及發現途徑。同時觀察肺癌TNM分期及對比兩組術后病理分期。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個樣本率間的多重比較,采用Bonferroni方法,并依據重復檢驗的次數重新規定檢驗水準。
2 結果
2.1人口學特征變化(見表1)
2.2 影像學特征變化
新冠疫情期間發現的肺結節,平均大小(16.76±5.82)mm、平均CT值(-287.26±131.64)HU,與非疫情期間發現的肺結節大小(18.47±6.79)mm、平均CT值(-238.58±148.26)HU,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同時,形態學上兩組患者的實性結節、混合磨玻璃結節、純磨玻璃結節比例有所不同,采用多樣本間比較,提示觀察組實性結節比例較對照組有明顯下降(P<0.025),觀察組mGGO及pGGO占比雖有所提高,但與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
2.3病理學特征變化
兩組間整體病理類型構成比例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多個樣本間的多重比較,提示原位腺癌比例較前增加。見表2。根據AJCC第八版肺癌TNM分期,單獨提取各組腫瘤患者,對比兩組術后腫瘤分期,采用秩和檢驗,提示兩組間腫瘤分期存在差異(Z=-3.215,P=0.001),兩組對比,觀察組原位癌0期比例提高,與病理構成變化相符,IIB期比例下降,其他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2.4發現途徑
肺結節的發現途徑主要分為主動健康體檢和被動檢出,被動檢出又可分為已表現出發熱、咳嗽、咳痰、胸痛、胸悶等呼吸系統癥狀而接受胸部CT的呼吸系統檢查途徑,及無呼吸系統癥狀,以其他疾病的診治為目的意外發現途徑。其中疫情期間與新冠檢查有關的肺結節患者僅分布于觀察組的呼吸系統檢查途徑及意外發現途徑中。
兩組對比,提示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多個樣本率間比較,提示疫情期間健康查體檢出結節比例減少,但通過呼吸系統檢查及意外發現途徑檢出的結節較非疫情期間明顯增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