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芬

摘要:目的:探究對于初產婦進行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并以此來為臨床的護理工作提供參考價值。方法:選取來我院進行分娩的初產婦作為研究的對象,選取了124例,采用回顧的方式進行分析,根據分娩方式的進行劃分,并對于病例進行分析。將產婦進行了分組每組的產婦有62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的初產婦在分娩之前進行了產前心理干預;對照組次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方式,并觀察產婦的分娩結局和心理狀態。結果: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狀態以及分娩方式進行比較,觀察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中由于初產婦在進行分娩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嚴重者會產生焦慮、抑郁等的心理狀況,通過針對產婦實施產前的心理干預護理,幫助產婦釋放緊張情緒,提升自信,從而提高了產婦的自然分娩成功率,優化了生育結局,很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前心理護理;初產婦;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妊娠是一般婦女都要經歷的過程,在妊娠時期婦女的身體、心理各方面變化明顯,也比較敏感,其中以初產婦的表現最為突出,甚至影響生育安全性和分娩結果。對比于經產婦,由于初產婦無實際生育經歷,加之對醫學了解的欠缺,從而造成產前心理變化明顯,甚至影響宮縮,嚴重影響了生育狀況和產婦安全[1]。此外,在產科工作中發現初產婦的無指征剖宮產率較高,和初產婦的心理狀態差有直接關聯。為提高初產婦的安全性、優化生育方案,就需要合理平衡初產婦的心理狀態。產前的心理護理,主要干預初產婦的心理狀態。另外,在產科工作中發現初產婦的無指征剖宮產率較高,和初產婦的心理狀態差有直接關聯。為提高初產婦的安全性、優化生育方案,就需要合理平衡初產婦的心理狀態。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在明確初產婦心理狀態、負擔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干預,可以顯著減輕初產婦的身體、心理壓力,也因此提高了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并促進了產婦在分娩時的預后恢復。基于此,本文就以本院的120例初產婦為例,分析配合產前及心理護理干預下的預后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的研究對象是近兩年中我院收治分娩的初產婦,總計124例。納入標準:產檢時檢查的指征一切正常;適合自然分娩;與產婦進行溝通獲得同意。排除標準:精神異常的產婦;堅持剖宮產分娩的產婦。根據產前護理方案實行的1∶1比例法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2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5周歲,平均年齡(25.45±3.45)歲;產婦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42±1.25)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6.15±3.62)歲;產婦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34±1.23)周。兩組初產婦一般資料比較,沒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檢測產婦的各項指征,進行健康的宣教,產前定時測胎心。觀察組:配合心理護理干預。①對于產婦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促使產婦明確自然分娩的好處,以口述以及發放宣傳冊的方式,促使產婦對于自然分娩有明確的認知。②為產婦營造舒心、愉悅的環境,播放舒緩的音樂,調整呼吸節奏,在分娩的過程中明確注意的事項。③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給予產婦溫暖和信心,減少產婦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產生。④心理干預:與產婦進行觀看自然分娩后其他產婦的精神狀態,明確自然分娩對自己和新生兒的有利影響。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初產婦心理狀態及分娩的方式,以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情緒量表評估心理狀態,總分均為80分,分數越高,產婦的焦慮、抑郁情況越明顯。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進行分析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與助產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心理狀態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SAS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妊娠分娩是女生一般都會經歷的階段,由于沒有經驗,在進行分娩之前就會出現各種心理狀況[2]。由于分娩的過程版中會出現軀體、情感的體驗,但在心理、生理上出現的應激反應也會更明顯,對于初產婦而言更為顯著[3]。臨床工作中發現,初產婦妊娠直至分娩期間焦慮及抑郁心理負擔較重,進而影響胎兒體內發育情況、妊娠狀況,甚至影響母嬰安全性、分娩方式,增加了無指征剖宮產率[4]。由此來看,初產婦產前階段的心理護理干預是穩定產婦情緒、改善分娩結局的關鍵[5]。
心理護理干預在考慮初產婦心理狀況的基礎上,從環境、心理、家屬支持、健康教育等多方面進行干預,穩定了初產婦的生理與心理,提高了分娩預后,也保證了母子平安[6]。郁金群研究結果表明,初產婦的產前心理壓力較重,是由多種原因作用結果,因此予以初產婦的產前心理護理對于改變心理狀況和自然生育方式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能有效減少初產婦的不安、抑郁、消極等不良心態,并增加自然分娩幾率,是理想的護理方式。本文研究結論:配合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中初產婦自然分娩率顯著優于對照組,而SAS和SDS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本文的研究結論,與黃雪花等研究結論具有高度一致性,對觀察組產婦采用了產前的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干預后,觀察組產婦分娩后的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結合產前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初產婦的分娩結局、調整初產婦心態,以適應初產婦護理需要,建議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歐陽琴,朱東義,劉玲紅.心理護理聯合產前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1,16(22):111-113.
[2]李海艷.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16):142-144.
[3]王秀芹.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心理狀態、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1,16(16):206-207.
[4]余惠娟.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及產后心理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6):152-153.
[5]牛彩云.產前心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及產后心理的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8):14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