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蔚豐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鼻竇炎(CRS)鼻內鏡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選取76例CRS患者,按隨機排列表法分組(觀察組、對照組),38例/組。選取時間: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兩組均行鼻內鏡手術治療,術后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對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對比兩組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結果:兩組生活質量對比中,護理前兩組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理、情感、社會、精神四個維度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患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鼻竇炎(CRS);綜合護理干預;常規護理;鼻內鏡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疾病,該病發病原因主要考慮為感染、呼吸道變態反應及免疫機制破壞。據統計CRS在我國發病率為2.2%-8%,已成為危害國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CRS患者常有嗅覺減退、鼻塞、流涕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球后視神經炎、眶內蜂窩織炎、顱內病變等惡性并發癥,故對于該疾病需秉承著早發現、早治療原則,選用科學的治療方式、謹防疾病惡化對患者造成更嚴重危害[2]。臨床對于CRS治療分種兩種情況,其中對癥狀較輕患者常采用藥物治療,癥狀較重則采用鼻內鏡下手術治療。本文主要對行手術治療患者展開研究,有研究發現該術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并發癥且需長期用藥緩解不適癥狀,故術后第一階段的護理意義重大。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有研究[3]表明常規護理或難以在上述情況中取得理想護理效果,同時提出綜合護理干預更適合該情況患者,本文甄選出76例樣本,對比兩種護理模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對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竇炎(CRS)患者進行篩選,甄選出76名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排列表法分組(觀察組、對照組),38例/組。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34-57(42.14±8.26)歲,平均病程1-7(3.52±2.15)年,1型15例、2型14、3型9例;對照組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齡34-57(42.19±8.23)歲,平均病程1-7(3.62±2.11)年,1型16例、2型14、3型8例。數據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CRS診斷標準[4];(2)知情并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2)嚴重精神障礙患者;(3)患者及家屬配合度較低;(4)有鼻內手術史患者。
1.2方法
治療方法:兩組(76例)患者入院后均行鼻內鏡下手術治療。
護理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常規病房護理,包括常規的疾病宣教及手術介紹;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并提示其日常注意事項;用冰塊對鼻部進行冰敷護理。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常規護理方法):(1)心理干預:鼻內鏡下手術治療后,患者常出現鼻部疼痛及不適,患者需常期用藥,治療周期較長,故多數患者在此過程會產生較強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定期運用心理健康量表檢測患者心理狀態,對于心理狀態較差患者采取認知干預、家庭綜合干預、放松療法等手段行心理治療。(2)并發癥干預:由于鼻內鏡下手術治療后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故術后需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同時需囑咐患者作息規律,避免腦脊液鼻漏的發生,同時對術后并發癥嚴重患者應立即交床位醫生處理,謹防各種危險因素對患者造成不可逆傷害。(3)疼痛干預:鼻內鏡手術治療術后患者伴有疼痛劇烈的情況,護理人員需在術后給予患者持續冰敷,同時要求患者處于規定體位,方便分泌物引流。對于疼痛難以忍受的患者給予鎮痛藥物干預。(4)飲食干預:囑咐患者食用軟質食物為宜。(5)加強日常宣教: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并對其日常行為進行干預。
1.3觀察指標
(1)隨訪并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根據生活質量量表[5](SF-36)評定,選取生理、情感、社會、精神四個維度。評分標準:每個維度均為1-100分,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2)對比兩組心理狀態。根據SAS(焦慮自評量表)滿分不足50分無抑郁,50-60分輕微,61-70分中度,超出70分嚴重。SDS(抑郁自評量表)<53分為正常,53-62分輕度,63-72分中度,>72分重度[6],對心理狀態評估。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四個維度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中,護理前兩組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理、情感、社會、精神四個維度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對比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鼻竇炎(CRS)是一種發生于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主要好發于慢性扁桃體炎及鼻腔用藥不當患者。隨著內鏡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臨床常給予嚴重CRS患者鼻內鏡下手術治療,但術后多數患者訴鼻部不適感較強,故對該情況的護理至關重要。
有研究[7]提出常規護理難以在CRS行鼻內鏡下手術治療患者中取得顯著護理效果,原因在于該術后患者常出現多種危險并發癥,且患者因治療周期長、疼痛加劇等情況會出現較強負性情緒。另外有研究[8]提出對比常規護理模式,綜合護理干預是更適合上述情況患者的護理模式,其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減少并發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對比兩種護理模式,結果如下:兩組生活質量對比中,護理前兩組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理、情感、社會、精神四個維度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對比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造成兩組各項數據差異的原因在于:綜合護理干預的心理干預通過量表評定及心理疏導,有效減少心理障礙發生,并同時起到了預防心理障礙的作用。并發癥干預可有效規避并發癥發生,緩解患者痛苦,同時其各種干預策略可對患者并發癥做出最科學的處理,能有效預防二次發作。疼痛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飲食及加強宣教能有效規避日常不良行為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CRS鼻內鏡手術患者中更具優勢,可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梅.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2):2209-2212.
[2]石勝君.臨床路徑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術后患者的心理和預后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7):1188-1190.
[3]馬靈草,戴晗青,常淑瑩.心理護理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5):2329-2332.
[4]丹靜靜,陶樹東,黃永望.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對慢性鼻竇炎男性患者鼻音的影響[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21,29(3):292-294.
[5]劉文,韓淼淼,蘇文蓮,等.慢性鼻竇炎患者功能性鼻竇內鏡手術后糖皮質激素經鼻腔脈沖霧化與口服給藥效果比較[J].山東醫藥,2021,61(23):84-86.
[6]李云艷,張蓓.綜合護理干預在婦科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21,27(2):327-328.
[7]張凌,成惠玲.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患者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1):2080-2082.
[8]黃濤,張秀琳.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吞咽障礙治療中的價值[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9):1651-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