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摘要:本文從“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入手,反思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探索“崗課賽證”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關鍵詞:“崗課賽證” 問題 ?措施
作為中職教師,如何將新發展理論融入專業教學,如何把新課題切實轉化為新成果、新優勢,需要我們理論結合實際,在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一、“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現實意義
“崗課賽證”模式改革是以技術崗位復合型人才需求出發,以典型工作項目為載體,與行業企業共同構建模塊化、能力遞進式的課程體系;同時以行業認證、技能競賽的能力和素養要求為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對傳統課程體系和育人體系進行重構,進一步梳理校企合作關系,讓校企聯系更緊密、人才培養更科學、人才產需更匹配,更加契合產業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以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創新異常活躍,技術融合步伐不斷加快,催生出一系列新產品、新應用和新模式,新產業加速發展對高質量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中職學校及教師如何改變傳統教學思維,探索深化“崗課賽證”教育改革,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培養水平,提高人才質量,對我們而言是機遇,也是嚴峻的挑戰。
二、影響改革推進的主要問題
按照“崗課賽證”各環節相互銜接的標準來看,中職學校頂層設計和專業建設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人才培養針對性不強。
一是專業設置定位不清晰。由于招生激烈競爭的客觀原因,學校在專業設置上一味追求招生的吸引力,沒有整體規劃,缺少精心設計,甚至不同專業方向課程完全一致。二是教材內容缺乏實用性。一方面教材使用跟形勢脫節,內容陳舊,更新不及時。另一方面教材的編撰和企業實際脫節,企業沒有充分有效參與進來。三是人才培養和企業用工匹配度不高。畢業生最終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不足,我們需要從就業環境、崗位要求、學生自身發展等多方面出發,確定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2.師資隊伍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一是“雙師型”教師緊缺。信息技術教師有企業實踐背景、能夠切實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匱乏。二是教師培訓低水平運轉。培訓內容超前或滯后,與教學實際脫節缺乏最前沿知識培訓,缺少相關企業鍛煉經歷,更缺少科研實踐。陳舊的知識體系和僵化的技能素養,一定程度影響了人才培養的成色。
3.“崗課賽證”各環節銜接的不夠緊密。
一是崗課分離。以計算機專業為例,課程設置往往以“必需”和“夠用”為度,無法滿足企業對崗位人才的需求。二是課賽分離。一方面,沒有真正把大賽標準融入日常教學;另一方面,為了出成績博榮譽,大賽訓練擠壓日常教學,“為賽而賽”的情況普遍存在。三是崗證分離。證書是工作的“敲門磚”,但實際上,中職學歷很難被企業認可。近年來,中職學校大力推進“1+X”證書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定位不明確、標準不統一、學生基礎薄弱、考證動機不強、評價激勵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原因交織,并沒有取得成效。
三、關于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思考和探究。
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需要進一步圍繞教學實踐,進行“崗課賽證”相互銜接、相互聯通的一體化設計。
1.以崗定課,實現專業人才的定向培養。
一是要緊扣崗位技能標準設置課程內容。通過深入企業實踐調研,明確本專業所對應的企業崗位,圍繞崗位進行系統化分析,確定完成工作任務所必須的課程。二是要緊扣崗位技能來設計實踐教學。以計算機專業為例,上機實踐環節要把企業實際案例按知識點分解后,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綜合技能遞進設計實踐教學過程。實際操作題目、崗位指導手冊及教學評價標準,應盡可能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編寫、共同完成,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課賽融合,將大賽標準融入教學日常。
一是以賽促學。開發與大賽項目有關的教材和課件,將大賽項目變成教學資源,將競賽成果融入教學設計中,重構相融互促的教學新模式。二是以賽促教。近年來,技能大賽十分明確的導向就是依托企業實際工作任務和相關內容來確定賽事項目。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專業發展的前沿動態,促進自我更新、自我提升,逐步形成以企業愿望為目標、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的教學理念。三是以賽促改。改變“以成績論長短”的單一評價方式,將職業道德、從業規范等要求融入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課證融通,加快推進“1+X”證書制度。
一是圍繞新目標探索新方案。做好“1+X”證書制度試點,首先要做好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對接,對專業崗位面向、培養規格、畢業要求等關鍵要素進行梳理、科學定位。二是組建新團隊凝聚新合力。一方面要選擇有專業技術背景的領導擔當學科帶頭人,帶領專業教師探究“1+X”證書的內涵和要求,對推進改革做出頂層設計;另一方面,要“內外結合”培優教師隊伍,校內教師“走出去”,企業高技能人才“請進來”,全面提高教師教學和培訓水平。三是突破藩籬,建立健全社會培訓評價功能。單一對學生評價,很難將專業教學和企業標準無縫對接。專業建設也應該主動向社會、向企業靠攏,依托具備條件的大中型合作企業,面向企業高技能人才,探索過程規范、評價公正、社會認可的技能等級評價模式。通過工作開展,反推高技能人才培養適配度提升,實現知識教學向技能教學、理論教學向學習實踐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葛立欣.基于“課賽證”融通的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J].軟件工程.2017年
[2].聶爽爽.技能大賽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賽教融合、賽融于教”教學改革探索[J].電子世界.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