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要】目的 探究影響結直腸息肉生成和復發的臨床因素。方法 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確診患結直腸息肉的50例患者為觀察組,未患有結直腸息肉的50例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找出影響結腸息肉生成和復發的臨床因素。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體重指數以及載脂蛋白B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于對照組,以上指標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滿足P<0.05且患者抽煙、喝酒的習慣也會影響患病的風險,同樣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年齡、不良生活嗜好、低密度脂蛋白較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較低的患者均為結腸息肉生成的危險人群,以上指標很大程度的加大了患者的患病風險,患者應加強對自身情況的重視。
【關鍵詞】結直腸息肉;生成和復發;臨床因素
結直腸息肉是當前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患病后通常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以及腹部疼痛等情況,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多次腹瀉致脫水,該疾病不僅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困擾,也是引發結直腸癌的較大危險因素之一,若患者長期未治愈會增強患癌的風險,在今后的臨床過程中應加強對該疾病的重視程度,降低結腸息肉對患者造成的影響。結合影響結直腸息肉生成和復發的因素展開探究,從而更為有效的在今后臨床過程中對患者患病情況進行規避,盡早對患者開展有效的方法的和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檢查并確診結直腸息肉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上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通過入院后的檢查確定患有結直腸息肉,患者的年齡在23歲至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94±1.24歲,患者高中以上學歷人數為36例,高中以下學歷人數為14例。再選取同期的50例健康患者納入到對照組,以上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通過入院后的檢查確定患有結直腸息肉,患者的年齡在22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98±1.38歲,患者高中以上學歷人數為32例,高中以下學歷人數為18例。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無顯著差異。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以上患者均無慢性胃腸道疾病,不存在消化系統手術史,并且消化系統無腫瘤;患者參與組別前一個月內未服用過阿司匹林以及他汀類藥物;患者無心腦血管疾病且無精神方面疾病,能夠在參與組別過程中積極與醫護人員進行配合,滿足以上條件后即可將患者納入到組別之中展開探究。
1.3方法
觀察組患者均開展內鏡檢查,患者術前一天采取流質飲食,術前7小時進行灌腸,待患者排出大便為水樣且無糞渣混入后即滿足條件,灌腸后禁食。手術過程在高資歷醫生單人操作下完成,在腸鏡過程中將息肉切除,切除過后送至病理科進行檢驗。觀察組患者手術過后,將其與對照組患者共同進行抽血,清晨取患者空腹血進行檢測,記錄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體重指數、載脂蛋白B、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情況,并將以上指標以及患者的年齡情況進行列表對比。
1.4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體重指數、載脂蛋白B、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情況,并將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行記錄,將以上指標開展對比.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 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較采用 χ 2 檢驗,以 P <0. 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情況,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高于對照組,可見年齡是提升患結直腸息肉的危險因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應加強對這一疾病的重視程度以及防范意識。
再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液情況,觀察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體重指數以及載脂蛋白B分別為3.35±0.92(mmol/L)、23.52±2.32(kg/m^2)、0.94±0.24(g/L),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52±0.57(mmol/L)、20.83±2.37(kg/m^2)、0.81±0.15 (g/L),觀察組患者的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別為1.09(mmol/L)、1.30±0.31(m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1.58(mmol/L)、1.48±0.38(mmol/L),以上指標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滿足P<0.05。
通過探究不良生活嗜好的人患病風險也更高,經常抽煙、喝酒的患者患有結直腸息肉的風險也明顯高于生活健康的患者,該指標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滿足P<0.05。
3結論
結直腸息肉是當前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有該疾病的病因較為多樣,患病后主要表現為腹痛以及排便次數增多,為降低該疾病惡化,應加強對這一疾病的重視程度,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為患有結直腸息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體重指數、載蛋白B以及低密度膽固醇較低,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膽固醇較高,并且患者年齡越大患病風險越大,且多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因此在今后的臨床過程中應加強對以上指標的重視程度,待指標異常后應及時進行檢測以降低自身的患病風險。
參考文獻:
[1]盧蕾,周正宇,高淑華,等. 常規實驗室指標在結直腸良性息肉與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69-73.
[2]叢玲華,鐘國平,陳鯀,等. 結直腸癌Ang-2和CD147的水平及其對預后的預測價值[J]. 醫學研究雜志,2019,48(4):83-87.
[3]張倩,任竣瑤,邢潔,等. 結直腸息肉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1):50-53,66.
[4]羅雄,夏于新,孫曉梅,等. 結腸鏡聯合CEA、CA242鑒別結直腸息肉與癌變的效能研究[J].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1,39(2):2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