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亭亭 張海燕
【摘要】目的:研究對喂養不耐受的新生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喂養不耐受新生兒112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例。對照組新生兒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新生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新生兒的體質量增長時間和癥狀消失時間。結果:觀察組新生兒體質量增加時間(2.99±0.17)d、嘔吐消失時間(3.07±0.33)d、腹脹消失時間(3.09±0.26)d、胃潴留消失時間(3.00±0.29)d,分別短于對照組的(4.91±0.49)d、(4.81±0.73)d、(5.09±0.63)d、(5.31±0.66)d,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喂養不耐受新生兒的臨床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縮短新生兒體質量增加時間,同時促進癥狀快速緩解消失,臨床效果十分理想。
【關鍵詞】喂養不耐受;新生兒;綜合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喂養不耐受是新生兒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在出生之后,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發生胃腸功能紊亂,對腸內營養物質不耐受。這種疾病的發生,會導致母乳喂養率的降低,新生兒無法獲取充足的營養,自身的身體、智力、免疫力發育都將受到影響。所以,對于喂養不耐受的新生兒,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幫助新生兒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胃腸道發育成熟,進而改善營養狀況,促進新生兒的良好發育。基于此,本文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喂養不耐受新生兒112例,研究了對喂養不耐受的新生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喂養不耐受新生兒112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例。對照組中男新生兒32例、女新生兒24例,年齡在10-28d,平均年齡為(15.4±2.4)d;觀察組中男新生兒30例、女新生兒26例,年齡在12-29d,平均年齡為(15.6±2.3)d。兩組新生兒對比性別、年齡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均為單胎足月分娩的新生兒,均存在喂養不耐受的癥狀表現,且符合相應的診斷標準,新生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其它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兒,合并其它消化系統疾病的新生兒,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臨床資料不全的新生兒,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新生兒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監測新生兒病情變化,采取保溫護理,適當調整飲食。
1.2.2觀察組
觀察組新生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建立產科和兒科合作護理模式,加強科室之間的交流聯系。產科向兒科提供產婦資料,兒科向產科反饋新生兒情況,明確分工、緊密配合。開展吮吸護理,采取非營養性吮吸的方法,促進新生兒胃腸道功能恢復,盡早實現經口喂養。每日使用無孔橡皮奶頭,給新生兒吮吸練習,每日8次,每次10min。在每次胃管喂養前訓練,直到可以自行吮吸。加強喂養護理,盡量給予早期經口喂養,促進新生兒消化系統發育。如果母乳喂養不足,使用配方奶腸內喂養,首次喂養少量多次,待新生兒耐受后,再逐漸增量到正常水平。采取體位護理,喂奶后適當抬高新生兒頭部,保持右側臥位,防止溢奶吐奶。采取撫觸護理,將室溫調節到28℃,避免患兒受涼。每日撫觸2次,在喂奶或洗澡后1h進行。撫觸前清潔消毒并搓熱雙手,在肚臍部位以順時針掌心按摩,每次15min。
1.3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新生兒的體質量增長時間和癥狀消失時間。其中,癥狀觀察指標包括嘔吐、腹脹、胃潴留。
1.4統計學處理
對研究得到的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處理,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的形式,代表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并用T和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體質量增加時間(2.99±0.17)d、嘔吐消失時間(3.07±0.33)d、腹脹消失時間(3.09±0.26)d、胃潴留消失時間(3.00±0.29)d,分別短于對照組的(4.91±0.49)d、(4.81±0.73)d、(5.09±0.63)d、(5.31±0.66)d,均有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很多新生兒出生之后,胃腸道功能發育較慢,消化酶的活性、含量較低,對營養物質吸收消化能力不足。同時胃腸道動力、協調性較低,因而容易發生胃食管炎,出現嘔吐、腹脹、胃潴留等癥狀,進而表現為喂養不耐受。這種情況將會影響新生兒正常進食母乳,導致母乳喂養率下降,營養物質吸收不足,導致生長發育延緩,且出現不良癥狀。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對喂養不耐受的新生兒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如盡早對新生兒開展吮吸訓練,加強喂養護理和體位護理,在適當的時間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新生兒進行撫觸和按摩等。通過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幫助新生兒緩解癥狀,促進胃腸道功能改善,進而加速身體發育。
綜上所述,在喂養不耐受新生兒的臨床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縮短新生兒體質量增加時間,同時促進癥狀快速緩解消失,臨床效果十分理想。
參考文獻:
[1]杜欽霞,駱麗華,劉冬云,等.綜合喂養干預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9,27(5):304-308.
[2]陳翠卿,曾錦霞,韋朝霞,等.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喂養不耐受的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狀況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8,40(14):1637-1639.
作者簡介:張亭亭(1989.12-)女,漢,內蒙古包頭市。主管護理師,本科,新生兒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