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擴招在緩解高素質人才巨大需求的同時,就業競爭愈加激烈。在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大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就業情況出現了新的困境。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斷革新使得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的和中專生進入高職生的就業領域,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被夾在其中。本文從藝術類高職高專院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尷尬困境,結合音樂市場中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試析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高職高專 復合型 人才 音樂教育
一.藝術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就業環境緊張
在國民經濟高速、穩定、健康發展的背景下,國家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高校擴招應運而生,在緩解高素質人才巨大需求的同時,就業競爭愈加激烈。2020年1月3日,人社部網站刊文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年均超過800萬人,再加上500萬左右的中職生,青年就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每年新成長勞動力中高校畢業生超一半,農民工群體中80、90后新生代已占據主體。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人數連年實現雙增長,年底總體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據人社部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應屆生畢業人數達874萬人,為2011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大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就業情況出現了新的困境。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高壓的就業形勢下,很多以培養高素質理論人才的本科院校以培養高素質科研人才的研究生學院,向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開始思考轉變培養目標和模式,不斷加重知識的應用實踐環節培訓,強調活學活用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有些科研型高校也提出培養“應用型碩士”的教育目標。而原本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中專學校也開始轉變培養理念,一方面優化學生的實踐培訓模式,加強校內實訓的同時結合實地頂崗實習,如此中專畢業生在就業后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實現了畢業就業無縫連接。本科生和中專生進入高職生的就業領域,高職生就業情況被夾在其中。
用人單位看重的是應聘者所能給企業帶來的效益預期。就業素質就成為了應聘者競爭力的籌碼和標簽。高職生求職過程中,學歷優勢不明顯,技能優勢不突出,職場素養不深厚,也就出現了“動腦不如本科生,動手不如中專生,心態不如農民工”的尷尬狀況。當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素質與用人單位的就業能力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是高職生就業面臨的巨大困境。
所謂挑戰與機遇并存。自2020年1月國內爆發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國內就業受到了一定沖擊。今年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9%,就業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人社部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至5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60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6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55萬人。對比2019年1-5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97萬人,今年就業人數減少137萬人,存在著巨大的就業缺口。
二.藝術類高職高專院校教育現狀
(一)培養目標與任務不明確
高職人才培養的目的是培養出兼具專業性與實用性的復合型人才,而本科是為了培養出學術性人才,可是現在高職與本科的培養目的有相互交叉的地方,甚至有步入對方培養目的的傾向,尤其在藝術類高職與本科院校尤為突出。現在的高職開辦的專業與本科的專業無明顯區別,教學評價體系、考核標準、學時都差不多,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在辦學層次、生源質量、師資力量上略低于本科學校。在開辦音樂學類課程教學時,高職高專對于專業基礎課程和教學的目標并不是很清楚,這就造成其在辦學的時候沒有明確的計劃,在教學模式、課程學時方面,都在模仿本科院校,忽略了高職高專的教育特色。并且,學校把本科院校四年的課程壓縮到三年,這直接影響了專業課的教學質量。高職的培養目標應是培養專業性、技術性的人才,可是現在的培養目標在向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傾向,這樣高職的就業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二)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不適用
現今,各地高職高專為了提升自身的教學層次,促進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在教學模式上不斷地向本科院校靠攏。高職高專的教學模式直接沿用本科的教學模式,而本科院校的音樂專業課程模式又在沿用藝術學校的教學模式。在藝術學院的教學模式中,每一項教學劃分都非常詳細。藝術性學校重視的都是藝術專業性的課程,因此,對直接作用于就業方面的培養相對薄弱,兩者間很難做到相互兼顧。近幾年,各高校都在沿用藝術學院的教學模式,由于角色定位不準,教學效果并不是十分樂觀。本科院校很難適用藝術學院的專業教學模式。本科院校的專業教學模式尚且難以順利開展,更何況是沿用本科院校教學模式的高職院校,自然也就出現了高職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專業科學來有何用”的疑慮。
(三)專業性師資力量薄弱
以人為本,教育興國,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序列中的重中之重。各類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發展過程中,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進步有了歷史性的飛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與人才保障。我國目前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居世界第一,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從業人員總數居世界第二,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大國。
促進民辦高校健康快速可持續性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和深遠的重大意義。在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性與實用性兼具復合型人才的探索之路上,同樣出現著的許多的困難,僅就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其不足集中表現為:教師隊伍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質量不高,教學過程缺乏創新,教師隊伍綜合素養不高,師資隊伍年齡、職稱、學歷等結構不合理,科研能力基礎薄弱,科研成果較公辦學校差距較大,教師隊伍穩定性基礎薄弱,師資隊伍流動性較大,這些不足的存在,既有政策原因,如關于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法規不完善,政策監管落實不到位,關于在校教師的身份不明確,或民辦教師職稱晉升渠道不暢等,民辦高校內部管理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原因,更有民辦高校教師自身的原因等多方面原因。這些不足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都會直接影響民辦高校教育質量。
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不斷完善與制度健全 ,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教學工作若要走在與時俱進的道路上,則要不斷革新進步、創新探索,這也是高職院校音樂方面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迫切需要。這一切教育的優良果實,離不開高職院校音樂方面教師這支隊伍擁有打破固有思想、傳統教育模式、探索新途徑的魄力與勇氣。
作者簡介:
王昊堃(1991年9月),女,漢族,廣東揭陽,碩士研究生,音樂與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