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紅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與傳統形式的玉米耕作方法相比,保護性耕作更具有創新作用,而且這種耕作方法主要是通過將秸稈殘茬充分覆蓋耕地表面的形式,能夠有效的簡化耕作的流程,在機械免耕或者少耕的基礎上,保證玉米種子發芽,改善土壤的結構和肥力,也能夠有效的提升玉米作物的抗旱能力,可以減少風蝕與水蝕的影響,進而達到理想的節本增產的目標。然而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因素,由于應用范圍并不大,所以還需要在農業生產中通過實踐總結技術經驗。
關鍵詞:玉米;保護性耕作;發展;推廣
一、常見的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相關內容
(一)玉米寬窄行留高茬種植技術
玉米寬窄行留高茬種植技術的要點在于將均等壟長的種植形式,改變為不均等形式的種植方法,并且在窄隴上播種以后,較寬的土壤上可以進行松耕的形式,經過一個周期以后,農業生產者可以對土壤進行旋耕,那么窄行的秸稈就會留在土壤之中,在下個周期中,農業生產者可以將寬窄行的耕作方式更換過來,實行隔年深松土壤以后,窄行之上密度相對較大的種植能夠將窄行土壤中的養分利用起來,并且盡可能的提升玉米的吸收能力,減輕土壤負擔以后能有效的提升產量。
(二)機械精少量播種技術
在玉米種植中應用中型拖拉機和精少量播種施肥機聯合開展播種工作,能夠逐步完成開溝、施肥及播種等程序,農業生產者應在播種之前檢查機械的情況,注意要求施肥量、施肥深度與播種量,合理保證播種的深度和種肥的間距,不能在耕作中出現斷肥或者斷種的情況。除此之外,農業生產者還要對種子進行預先處理,可以有效的減少土壤間病蟲害的影響,在精量播種時還應除去種子之中的雜質,發芽率就能夠保持在95%以上。
(三)其他形式的玉米配合耕作技術
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中還包括其他配合技術,如選擇玉米品種、合理密植及合理施肥等等,由于保護性耕作播種時,通常土壤的溫度會比傳統播種技術應用時的土壤溫度低1-2℃,所以農業生產者在選擇玉米品種時需要其具備較強的可逆性及株型緊湊的特征,要盡可能選擇生長速度快的玉米品種,并且在玉米移栽的過程中,考慮到保護性耕作的種植密度情況,每畝地可以適量的增加300-500株玉米。農業生產者在開展施肥管理工作時,要考慮氮肥的使用情況,比傳統方式高出15%-20%最為適宜,能夠使秸稈充分的腐化和分解,而且土地貧瘠的情況下如果要進行追肥,也能夠保證玉米生長的養分得到充分的供應。
二、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
(一)加強基層農業種植中的宣傳工作
農業生產者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由于傳統的觀念影響非常嚴重,所以農業生產者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比較弱,那么農業生產部門應當適時的加強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宣傳工作,對農民可以做好技術培訓工作,尤其是基層的農技站及農業主管部門更要做好宣傳工作,并鼓勵農村的合作社及農機大戶參與試驗田的觀摩,進而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可以組織玉米免耕播種的現場會及收獲時的觀摩會,邀請當地的農民參會,使之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保護性耕作的經濟效益,提升基層的農業生產者對新技術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而且這種技術的推廣應用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擴大宣傳影響范圍。
(二)建立保護性耕作發展的長效機制
農業部門要建立起長久有效的管理機制,就需要農機的社會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的工作支持,促進保護性耕作推廣隊伍的長效發展,而農業生產者在宣傳工作的影響下也能夠逐漸轉變自身的耕作觀念,可以在政府部門的督導下聯合開展保護性的耕作,進而使社會化、市場化的運行機構越來越健全。農業主管部門要想構建成型發展保護性耕作的長效機制,應當加強政府部門對基層農業技術項目的資金引導,如農機購置的補貼、加強機械化示范田的建設、對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增加支持力度等等,要對農業生產者主動購置保護性耕作機具起到鼓勵作用,可以實現跨區作業、訂單作業,或者為基層的農業生產者提供承包服務、租賃服務,減少農業生產者承擔的壓力,也可以在擴大影響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推動保護性耕作模式朝向市場化的目標發展,不斷增強農機裝備的利用率與經濟效益,才是長效機制建立起來的客觀要求。
(三)完善技術與提升機具的使用效能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與科研人員應當遵循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深入到田間地頭中去實地考察玉米種植的土壤環境條件與作物的變化條件等,再結合實際的情況不斷完善保護性的耕作技術,可以更好的改變當地環境的不足之處。在保護性耕作機具的推廣應用中,技術人員要做好農業機具的售后服務,考慮到春播和秋收兩個階段是農業極具應用程度最高的階段,所以農業主管部門要在這兩個階段提供完善的維護、檢修的服務,降低農業生產者在使用機具時的故障率,可以防止因機具的原因延誤農時的問題,而農業機具的生產廠家應當在春播和秋收兩個農忙的季節,委派專業的維修人員到田間地頭中,為農民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可以保證機具使用性能,同時這種實踐反饋也為技術人員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素材,有助于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完善和提升,加強有關部門對技術的實用性研究力度。
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在實踐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寬窄行留高茬種植技術、機械精少量播種技術與其他形式的玉米配合耕作技術相搭配形成的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已經相對完善,但仍需要在農業耕作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對此,基層的農業主管部門也應擴大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范圍,加強基層的宣傳工作,建立長久有效的發展機制,進而提升機具的使用效能,完善技術的服務體系,為農業生產者的實際應用解決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保護性耕作模式分析及機具的選擇應用[J]. 孟祥文.農業機械. 2015(01)
[7]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探討[J]. 周鐵建,劉長善.當代農機.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