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加圣
摘要:目的 明確中醫體質辨識與干預在改善冠心病預后方面起到的作用。方式 將6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0例僅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30例則加以針對性的中醫體質辨識與干預),并對比。結果 冠心病在中醫當中具有多種證型,以痰濕質、陽虛質、氣虛質較為常見,且觀察組在心絞痛發作頻率、生活質量改善等方面優勢明顯,呈P<0.05。結論在冠心病患者當中推廣中醫體質辨識干預,優勢明顯,安全性高。
關鍵詞:冠心病;中醫體質辨識;心絞痛發作頻率;預后
冠心病是一種預后較差的慢性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發病機制為在各類危險因素的干擾下引起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家族遺傳等等,但隨著我國醫學專家對冠心病的深入研究,發現呼吸睡眠暫停、高甘油三酯等幾類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該病的發病率增加[1]。相對而言,冠心病的危害是非常多的,其會使患者存在嚴重的心絞痛癥狀,也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這類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倘若在合并心肌梗死后沒有及時接受規范性的治療,也會使病死率大大提升。現如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深入,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有一定的增加趨勢,而上述疾病一旦發生,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這便需要臨床充分重視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結合其多方面的情況來展開有效的干預,以延緩病情惡化,最大程度改善預后[2]。目前中醫體質辨識療法也在臨床中廣泛應用,由于這種療法安全性較高,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睞,基于此,本文就中醫體質辨識干預為主,將其融入冠心病患者治療工作中,將研究結果進行報道,如下:
1、研究一般資料和方式
1.1一般性資料
以拋硬幣隨機分組原則為基準,劃分我院60例冠心病患者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時間維度2019年1月份至2020年6月份,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呈P>0.05,詳見表1:
1.2研究所用方式
常規治療方案:兩組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甘肅蘭藥,H62020529)、單硝酸異山梨酯(魯南貝特,H10940039)及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H20051407),劑量分別是100mg/次,1次/d;40mg/次,1次/d;10mg/次,每日睡前服用。
中醫體質辨識干預方案:由科室內工作經驗豐富的醫師負責參照相關文件來對組內患者多方面的情況展開分析,認真填寫《中醫體質分類與判斷量表》,以對患者疾病證型展開鑒別,發現觀察組患者以痰濕質、陽虛質、氣虛質為主。在明確觀察組患者疾病證型后,結合個體差異來施以飲食、用藥、自我護理、生活起居方面的知識宣教,雖然說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上升使患者獲取醫學科普知識的方式愈發多元化,可鑒于醫學術語的專業性較強,一些患者可能也無法全面理解,所以需要通過知識宣教的方式來為其建立正確的認知。其次,要設計合理的中醫干預方案,比如穴位按摩、針灸、中藥調護等等。
2.研究結果
治療結束后開展長達一年的隨訪,發現觀察組在心絞痛發作頻率、生活質量改善等方面優勢明顯,呈P<0.05,且觀察組患者以痰濕質、陽虛質、氣虛質為主,詳見表2與表3:
3研究結論
一般來說,冠心病早期患者可能難以察覺到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發展,斑塊大量堆積,使得動脈腔壁愈發狹窄,在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時往往病情已經非常嚴重,這類疾病的危害在于會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大降低,倘若治療不及時也容易因合并并發癥而死亡[3]。中醫學者認為,導致冠心病發生的因素主要以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寒邪侵體為主,將其劃分為“胸痹”、“心痛”等范疇,在治療方面,會通過中醫體質辨識來明確患者之間的差異,以實施最為適宜的治療方案,體質辨識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一大優勢,指醫師借助中醫理論,來明確不同患者的癥狀體征,再全面地對病理變化性質展開分析,以此來了解疾病本質[4]。
現如今,中醫體質辨識干預已廣泛投入到各類慢性疾病的治療工作中,相對而言這類干預方式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其安全性較高,且能使疾病的治療更具針對性,另一方面,這類干預方式在調節人體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真正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有效改善了疾病預后[5]。基于此,本文嘗試將中醫體質辨識干預投入冠心病患者治療工作中,發現這類疾病患者多為痰濕質、陽虛質或氣虛質,經過一年隨訪發現其整體療效更佳,呈P<0.05。由此可見,在明確冠心病患者疾病證型的基礎上,輔以針對性、多元性的中醫調理,對改善患者體質、控制病情發展十分有利,從而起到改善預后的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得知,冠心病患者疾病證型多以痰濕質、陽虛質、氣虛質為主,與此同時實施合理的干預措施,能更為有效地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宮照敏, 張海瑞. 研究和分析冠心病合并心絞痛采用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J]. 醫藥前沿, 2018, 008(003):353.
[2]劉超,甘佳樂,白忠旺,等.中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研究進展[J].國醫論壇,2021,36(04):76-78.
[3]王麗紅. 探討中醫辨證施治干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J]. 醫藥前沿, 2016, 6(002):338-339.
[4]孫敏, 魏冉梅. 中醫辨證施治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探討[J]. 雙足與保健, 2018, 027(002):191-192.
[5]張道香, 馮小燕, 黃瑞聰,等. 中醫體質辨識和干預對冠心病預后的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 2020, 015(00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