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艷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系,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管理提供依據。方法:以2017年2月~8月,醫院風濕免疫科收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納入病例組,根據DAS28標準評分分組,緩解組、低度組、中度組、高度組各20例,另按照年齡、性別,選擇普通健康對象20例。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進行組間對比,同時將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清維生素D與病程、ESR、CRP、DAS28評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對照組、緩解組、低度組、中度組、重度組的25-羥維生素D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25羥維生素D水平與病程、ESR、CRP、DAS28評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與ESR、CRP存在相關性(P<0.05)。結論: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類風濕關節炎有關,低血清25羥維生素D會加重病情。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25羥維生素D;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1--01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機制尚無明確的定論,可能與免疫紊亂、遺傳易感性、環境因素有關,其中免疫功能紊亂可能在疾病發生中發揮關鍵作用。維生素是人體必須的維生素,現代研究證實其在調節鈣磷代謝、免疫調節、激素代謝、細胞增殖與分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2月~8月,醫院風濕免疫科收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納入病例組,根據DAS28標準評分分組。其中疾病緩解20例,緩解組,其中男2例、女18例,年齡(58.5±11.4)歲。疾病低度活動20例,低度組,其中男2例、女18例,年齡(57.9±10.2)歲。疾病中度活動20例,納入中度組,其中男2例、女18例,年齡(58.0±9.6)歲。疾病高度活動20例,納入高度組,其中男2例、女18例,年齡(57.7±8.4)歲。
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②無可能影響血清25羥維生素D水的其他慢性病,無腎功能衰竭;③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近6個月未服用維生素D制劑;②誤漏診;③可能導致維生素D變化的原發病。
1.2 方法
所有對象晨起抽取1管靜脈血4ml,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檢測25-羥維生素D。檢測方法:靜置30min,3000r/min,離心5min,收集上清液-80℃凍存,送檢。同時將所有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均整體合計,收集患者的DAS28評分、病程、CRP、ESR,進行相關性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實驗室指標服從正態分布,采用()表示,病例組對象、對照組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指標分析
對照組、緩解組、低度組、中度組、重度組的25-羥維生素D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相關性分析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25羥維生素D水平與病程、ESR、CRP、DAS28評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與ESR、CRP存在相關性(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顯示,病例組不同分期的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普通低于對照組(P<0.05)。有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血清25羥維生素D的關系研究并不少見,一項基于24篇文獻的meta分析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健康對照組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更低[MD=-16.52,95%CI(-18.85,-14.19)]nmol/L,與本次研究結果相近。有關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危險因素也證實,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低血清25羥維生素D有關。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疾病的嚴重程度分期來看,緩解組、低度組并無顯著差異(P>0.05),但當患者進展為中度、重度時,會出現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顯著下降,提示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下降還與疾病發作、加重有關。從相關性分析來看,25羥維生素D水平與ESR、CRP存在相關性(P<0.05),提示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越低,則患者的ESR越高、CRP越高,提示25羥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血沉加速、CRP水平上升。
維生素D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發展中的具體機制并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維生素結核DVR可以通過先天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抑制炎癥過程而DVR在巨噬細胞、樹突細胞、B和T淋巴細胞及中性流行病高表達,維生素D水平過低,會導致細胞自分泌以及旁分泌障礙,加重炎癥反應;②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抗原提呈、抗體產生、淋巴細胞增殖障礙,IL-6、IL-2、干擾素γ細胞因子釋放過多,通過復雜的細胞因子網絡作用,增強單核細胞轉變為巨噬細胞的能力,形成炎癥級聯反應,加重細胞損傷,維生素D可以抑制Th1細胞反應異常增強過程中,維持機體穩定的免疫狀態。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25羥維生素D水平與ESR、CRP存在相關性(P<0.05),但相關性比較弱,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進展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管理,除重視補充維生素D外,還需要其他危險因素的控制。特別是那些維生素D缺乏與疾病嚴重程度不相符的對象,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因素,如遺傳、環境危險因素,需要加強管理。
小結: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與類風濕關節炎有關,低血清25羥維生素D會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
[1]邢桂芝,沈春瑾,劉鑫穎,等,崔志成.初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及臨床意義[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7,20(05):521-524.
[2]謝榮華,龐琳烜,杜望磊,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疾病活動度相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5):484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