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廣華
摘要:目的:研究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在冠狀動脈狹窄及其心肌功能。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為研究對象。共評價476支(580段)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分別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觀察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及心肌功能。結果: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共檢出232段狹窄,其中,輕度狹窄172段,中度狹窄46段,重度狹窄14段;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共檢出230段狹窄,171段輕度狹窄,45段中度狹窄,14段重度狹窄,敏感性98.7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心輸出量(CO)(3.24±0.79)L/min,每搏輸出量(SV)(46.0±11.7)ml。結論: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用于冠狀動脈狹窄診斷,敏感性較高,可準確評估患者的心肌功能。
關鍵詞: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狹窄;心肌功能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1--01
前言:冠狀動脈狹窄是一種由粥樣硬化引發的常見癥狀。臨床根據冠狀動脈狹窄嚴重程度的不同,區分為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阻塞4種類型。若未及時干預,容易進展為冠心病,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為了評估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的功能,本研究將68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患者的檢查流程及結果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為研究對象。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分別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5.4±1.2)歲。共評價476支(580段)冠狀動脈。
1.2方法
1.2.1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
給予冠狀動脈狹窄患者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造影檢查選用GE公司平板式Innova 2000型號全數字化血管造影機。以Judkins技術經患者股動脈穿刺插入6F冠狀動脈造影導管,分別行選擇性左冠狀動脈造影、選擇性右冠狀動脈造影。以碘普羅胺注射液(Bayer Pharma AG)為造影劑。將6F導管直徑作為標準。
1.2.2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
觀察組行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西門子Somatom Plus 4,Volume Zoom多層螺旋CT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檢查流程為:(1)冠狀動脈平掃:以前瞻性心電門控序列行冠狀動脈平掃(低劑量),設置掃描邏輯及床進動參數分別為4、10mm,準直器寬度設置為4×2.5mm;重建層厚為2.5mm,每層均掃描0.36s。(2)主動脈小劑量掃描。給予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靜脈注射(肘靜脈)20mL非離子型對比劑,注射速度為3.0ml/s。延時12s后,行同層動態掃描,按照每層間隔2s的順序,持續掃描8層。確定最佳延遲掃描時間后,以3.0ml/s速度給予患者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行回顧性心電門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設置螺距、床進動參數分別為1.5-1.8、1.5-1.8mm,設置準直器寬度為4×1.0mm,設置重建層厚為1.25mm。將每層掃描時間設置為0.5s。掃描結束后,運用表面遮蓋法、容積成像法等進行圖像重建,以評估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狀況及心功能。
1.3觀察指標
觀察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檢查結果。
觀察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心肌功能。
1.4評價方法
1.4.1冠狀動脈狹窄評價方法
選用目測直徑法評估冠狀動脈狹窄:血管狹窄程度=(狹窄端正常血管直徑-狹窄處直徑)/狹窄端正常血管直徑×100%。
1.4.2冠狀動脈狹窄分度
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內徑100%狹窄;重度狹窄:管腔內徑75%-99%狹窄;中度狹窄:冠狀動脈50%-74%狹窄;輕度狹窄:官腔內徑狹窄低于50%。
1.5統計學方法
統計工具選用SPSS20.0軟件。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結果
2.1患者的檢查結果
以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共檢出232段狹窄,其中,輕度狹窄172段,中度狹窄46段,重度狹窄14段;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共檢出230段狹窄,171段輕度狹窄,45段中度狹窄,14段重度狹窄,敏感性98.74%,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2.2患者的心肌功能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患者的心輸出量(CO)(3.24±0.79)L/min,每搏輸出量(SV)(46.0±11.7)ml。
3討論
機體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需要心臟為其供給充足血液,而心臟功能的正常發揮則需要冠狀動脈為其提供充足血液。冠狀動脈狹窄的發生將會對患者的心臟功能產生干擾,誘發呼吸困難、心悸等癥狀,若未及時治療,嚴重者甚至出現死亡。
作為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多層螺旋CT是指在一次掃描旋轉中同時獲得4個或4個以上層面投影圖像的成像系統。與單層螺旋CT檢查相比,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的優勢主要包含以下幾種:(1)縮短掃描時間,提高掃描長軸方向的空間分娩率;(2)可于1-2s內完成病灶圖像的重建,掃描速度較單層螺旋CT高出3-6倍左右。(3)掃描圖像清晰度、分辨率更高,且圖像中的偽影相對較少,可保障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可為臨床提示提供患者灌裝動脈主干、2-3級分支的管腔狀態。圖像資料可清晰顯示管腔內部、管壁及管壁外狀況,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本研究將68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患者的580段冠狀動脈行導管法冠狀動脈造影、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結果表明: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共檢出232段狹窄,其中,輕度狹窄172段,中度狹窄46段,重度狹窄14段;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共檢出230段狹窄,171段輕度狹窄,45段中度狹窄,14段重度狹窄,敏感性98.74%,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心輸出量(CO)(3.24±0.79)L/min,每搏輸出量(SV)(46.0±11.7)ml。因此,這種診斷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結論:醫院可于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推行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提高患者的診斷敏感性,為臨床治療方案的治療提供依據,進而幫助患者獲得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1]陳敏,湯彩敬,許杰雄.64排128層螺旋CT冠脈成像技術與冠狀動脈造影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狀動脈狹窄病變在影像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7,7(21):161-163.
[2]趙雪梅,李家俊,劉亞欣,張宇.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評價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7,20(06):693-696.
[3]馮朝陽.64排螺旋CT在冠狀動脈CT造影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0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