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對神經內科接受腦血管造影手術的患者使用術前術后護理指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抽取神經內科腦血栓患者100例進行研究,依循雙色球分組法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術前術后護理指導,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出院前一天觀察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與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住院期間觀察組致殘率12.00%小于對照組30.00%(P<0.05)。結論:神經內科腦血栓住院治療期間實施術前術后護理指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生存質量與預后情況,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血栓;常規護理;術前術后護理指導;預后情況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1--01
若人體腦組織有血液、氧氣嚴重缺乏誘發的病變現象,則可稱作腦血栓。該病是一種高發性腦血管疾病,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有研究指出,急性腦血栓發病后,需第一時間進行對癥治療,還需在治療期間做好護理干預。也有研究指出,急性腦血栓實施術前術后護理指導,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深厚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腦血栓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對比常規護理、術前術后護理指導的實施效果,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抽取神經內科腦血栓患者100例進行研究,依循雙色球分組法分組。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4-80歲(62.39±6.17)歲。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45-80歲(62.63±6.20)歲。兩組資料對比,P>0.05,可展開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康復護理,嚴格遵醫囑為患者提供相應藥物治療疾病,寬慰患者情緒,對患者實施生活、飲食與運動等方面指導,患者住院期間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定期測量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血壓水平、血糖水平,及時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對癥治療。
觀察組行術前術后護理指導,第一,術前心理護理指導;急性腦血栓的致殘率較高,所以患者會產生嚴重不良情緒,影響疾病治療和護理。護士需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傾聽患者訴求,基于患者心態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依從性,促使患者樹立治愈信念,積極配合治療。第二,術前疾病知識教育;護士需主動向患者介紹急性腦血栓這一疾病,詳細闡述疾病癥狀表現、治療方案、常見后遺癥以及康復方法,讓患者了解疾病,明確疾病并非不可對抗,促使患者嚴格遵醫囑配合臨床醫療服務,促進機體及時康復。為了鞏固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還需發放急性腦血栓知識手冊,鼓勵患者多閱讀手冊,詳細了解疾病,學習疾病康復方法,積極進行康復。第三,術后體位護理;護士需輔助患者定時更換體位,將左側位、右側位、平臥位作為主要臥位。若醫院經濟實力較強,還可為患者提供海綿墊,分散受壓部位壓力,提升患者舒適度,預防壓瘡發生。第四,術后早期康復訓練;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明確患者的功能障礙發生情況。若患者存在語言功能障礙,則需指導患者從單字發音開始,一邊播放視頻或音頻,讓患者跟著進行發音,訓練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若患者存在肢體功能障礙,不僅需要定時幫助患者更換體位,還需結合患者病情,在患者無法下床時指導患者進行肢體關節被動運動、肩關節旋轉收縮、腕關節與指關節屈伸等多項訓練,促使患者肢體功能逐步恢復。在患者病情穩定可下床活動后,指導患者下床進行適當活動,但需控制活動量,不能過度。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1)神經功能、運動功能與生存質量,分別應用美國國內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 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評估,分別在患者入院當天、出院前一天進行評估。(2)致殘情況,包含偏癱、四肢無力、語言功能障礙、其他四項,統計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的殘疾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評分指標比較
以神經功能、運動功能與生存質量為統計指標,入院當天兩組比值顯示(P>0.05);出院前一天兩組比值顯示(P<0.05)。見表一。
2.2兩組患者的致殘率比較
以偏癱、四肢無力、語言功能障礙、其他四項為統計指標,住院期間觀察組致殘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二。
3.討論
神經內科涵蓋的疾病較多,包括腦血栓、腦栓塞、腦卒中等多種疾病。腦血栓屬于常見腦血管病,這是一種危害性極高的疾病,即便患者接受現今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案,患者依然有很高幾率會發生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喪失部分或是全部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無法正常進行生活及工作。再者,患者患病后往往需要長時間治療及康復,會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而且會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很多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情況并不理想。從調查分析可發現,我國主要應用藥物以及康復鍛煉等多種方法達到治療目的,但長期治療期間,患者治療依從性持續下降,最終甚至不依從性康復治療。而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度。患者對自身疾病缺乏系統、準確的認知,不明白堅持治療對生命健康、生存質量的積極影響,所以治療依從性低下。針對這一情況,在腦卒中治療期間,積極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準確掌握度,促使患者配合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
急性腦血栓的發生、發展與患者的飲食習慣、疾病影響因素等等存在密切關系。疾病發生后,患者的病情發展速度非常快,若不能第一時間進行有效處理,患者會有很高的死亡率。臨床多在確診急性腦血栓后,第一時間為患者提供對癥治療。但想要保障治療效果,必須輔以相應的康復護理。術前術后科學護理指導是一種新型護理方法。
術前術后護理指導是臨床比較推崇的一種康復護理方案,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外對于是否在早期提供康復護理存在一定爭議。部分研究學者認為,急性腦血栓患者過早參與康復訓練,會起到反效果。部分研究學者認為,急性腦血栓發生后,應積極進行治療康復訓練,可促使患者相關功能逐步康復。但隨著術前術后護理指導的成熟與應用,現今實施術前術后護理指導時,多會評估患者的病情狀態,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護理方案,實現針對性康復護理。在實際實施康復護理時,多會考慮患者的整體病情,所以術前術后護理指導的效果比較理想。
綜上可知,神經內科腦血栓患者實施術前術后護理指導,具有顯著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牛亞靖.腦血栓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的效果分折[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z1):397-398.
[2]陳宇,林睿.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腦血栓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42):242-243.
[3]陳捷清,陳麗清,區艷婷,等. 急性腦血栓病人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臨床效果分析及對致殘率的影響[J]. 全科護理,2018,16(18):2249-2250.
[4]閔定花.加強心理護理為主的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8):1456-1457.
[5]彭玲波,韓景莉,趙玉榮,等.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血栓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的影響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