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20年間多學科協作診療在三甲醫院中應用極其廣泛且在提高療效、較少相關病種住院天數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擬于康復療養機構建設多學科診療平臺,提升治療效果,提高療養人員滿意度。
關鍵詞:多學科協作診療;康復療養機構;使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1--01
多學科協作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簡稱MDT),是依托多個學科團隊,針對一種臨床疾病進行討論其診療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個體化治療方案。與傳統診療模式相比,病人不需要單獨往返于各臨床科室,而是各科室的精英團隊綜合了解病人情況,共同提出治療措施。從臨床效果看,MDT更符合基本醫學模式,有利于整合醫療資源,更加符合病人的需求,滿足各層次人群服務需求,也對醫患矛盾問題起到了緩解作用。
1 MDT應用現狀
1982年Bill Heald最早開始倡導直腸術后的臨床多學科綜合治療,現在德、美、法、意等國家已經將MDT視為臨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比較早且成績優異的有北京協和胰腺內分泌腫瘤,上海中山醫院的早期診斷、聯合器官切除,江蘇省人民醫院門診MDT中心,南京鼓樓醫院著名專家會診中心消化疑難病MDT中心。1998年至今,三甲醫院爭相開始研究MDT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并且的顯著效果。
2康復中心可行性探索
2.1病種方面
康復療養中心接收人群以亞健康狀態和慢性病為主,病種多,疾病伴隨時間長,顯效慢。現行模式以療養員-理療科單一路線為主,少部分人員會帶近期體檢或檢查報告,主要以專科治療為主,綜合治療較少。因為病程長,在院療養時間(<15日)短,治療中最佳時機和最佳手段選擇的問題尤為重要,所以集合各個科室的優勢力量,為療養員制定切實有效地治療方案十分有必要。
2.2醫生方面
現代醫療精細化程度高,導致醫生業務知識和技能面窄,缺乏綜合治療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而我們所面臨的基礎人群年齡大、病種多,更要求我們綜合判斷和指導的能力。而且單一科室治療時容易對患者心理、精神、社會等因素關注較少,導致很多社會性問題的發生。
2.3療養員方面
療養員本身對醫療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能夠在療養期間花費時間治療,是希望在一定時間內取得效果的,不能有針對性的診斷疾病或找出能夠有效治療的方法,會讓療養員對醫療水平不滿,從而整體滿意度降低。
3小結
綜上所述,在康復療養中心建立MDT平臺很有必要,有助于解決專科醫生疾病譜狹窄、療養人員基礎疾病多、治療難度大的問題,也能在短時間內讓療養員的某些方面得到改善,解決其存在的根本問題,從而提升療養機構的醫療信譽,也能夠對療養的各個維度達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呂藝芝,楊堅,陳郁明,姜立.我國三級醫院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開展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2021,25(2):21-23.
[2]高揚,邵雨辰,蘇明珠,孫曉杰.癌癥患者的多學科團隊協作診療模式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管理,2019,39(3):34-37.
[3]趙洪蓮.基于多學科協作的預見性護理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0):134-137.
[4]黎娜,馮麗雅,李沃林,梁春玲.多學科協作模式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發生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21,20(2):23-26.
[5]楊華清,張鴻悅,章耀華,劉曉磊,李強.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馬蹄內翻足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1,49(8):896-899.
[6]盧峰,胡念東,謝亮海,李志鋼,譚道林.醫院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應用管理實踐[J].中國衛生產業,2021,18(10):50-52.
[7]張京華.多學科協作集束化護理對難治性癌痛患者自我效能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1,42(7):612-615.
[8]李光輝,周璞,張岸梅,陳露,鐘良志.人本主義教學模式在放射腫瘤學住培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2):48-50.
[9]楊婷婷,王雯,楊陽,關珂,王衛香,許楨,甘勇,申麗君.基于SWOT分析的臨床營養優質服務單元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8):1395-1397.
[10]赫捷,陳萬青,李霓,沈洪兵,李江,王勇,李靜,田金徽,周寶森,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顧問組,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專家組,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工作組.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1,北京)[J].中國腫瘤,2021,30(3):161-191.
[11]張佳,姜睿璇,白雪松,鞠奕,趙性泉.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在頭暈/眩暈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1,13(4):前插1,1-5.
[12]蔡聯英,王文娟,梁運嘯,宋懷宇.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新醫學,2021,14(7):730-734.
作者簡介:劉元元(1991.09-),女,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護理管理、中醫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