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韻通考》研究之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朝鮮漢字韻書《三韻通考》產生之歷史背景
——《三韻通考》研究之一

2021-11-26 13:56:48張民權
華夏文化論壇 2021年1期

張民權

根據我們的研究,《三韻通考》編成于金末元初的高麗時期,其底本是同時代編撰的《韻略》,而《韻略》又是根據金朝《禮部韻略》修訂本《新刊韻略》改編的?!俄嵚浴泛汀度嵧肌范际歉啕悤r代的科場韻書。

這個結論,是經過我們對高麗史和社會制度的充分考證,梳理了《新刊韻略》與《韻略》《三韻通考》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后才有如此結論。為此,我們不僅認真研究了《韻略》與《新刊韻略》的編撰內容,《三韻通考》與《韻略》之間韻字編排特點,考察了《三韻通考》版本問題以及四聲相承的韻書編排問題;同時,我們還研究了高麗時代科場詩賦用韻特點,研究了據《三韻通考》編撰的系列韻書,最后根據《三韻通考》幾種版本收藏人的批注,結合高麗末期社會狀態,考證了《三韻通考》的編撰時代,從而解決了中外學術界至今懸而未決的歷史難題,在韻書史的研究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些內容,將在后續各篇相關文章中做詳細研究。

作為本課題研究的緒論部分,本文主要敘述《三韻通考》產生的歷史背景:高麗科舉制度與社會背景關系,主要敘述高麗與唐宋王朝、與金國以及后期與蒙古的關系。

一、《三韻通考》與學界研究概述

朝鮮韻書《三韻通考》,不知著作于何時何人,至今中外學術界沒有一個確切的看法?;蛞詾楦啕惸蛞詾槌r時代,或因襲舊說來自日本云云,均缺乏深入而又細致的文獻考證。作為朝鮮韻書,中國學者幾乎無人問津,至今未見相關論文發表。而韓國學者研究也是鳳毛麟角。然而根據我們的研究,《三韻通考》應當是高麗王朝中后期即中國蒙元時期編撰的。其祖本可能是金代《禮部韻略》及其修訂本王文郁的《新刊韻略》。后來蒙古滅金,或以《新刊韻略》為禮部韻,舉行了“戊戌選試”(太宗十年,1238)。朝鮮人從高麗王朝初期(光宗王昭時期,949─975)就仿效中國科舉取士,使用的韻書為中國《切韻》系韻書。先是金朝行將滅亡時,《新刊韻略》被高麗人改編成《韻略》,用作科舉考試韻書,后來多種復雜的歷史原因,又將《韻略》改編成《三韻通考》,通用于科場。一直使用至高麗滅亡,延續至李氏朝鮮王朝建立(1392)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在使用。大致在朝鮮世祖李瑈在位期間(1455—1468),朝鮮人編撰了《排字禮部韻略》,爾后才停止使用?!杜抛侄Y部韻略》也是《新刊韻略》改編本,只是刪去了原韻書中相關貢舉條制以及《壬子新增分毫點畫正誤字》等內容。朝鮮韻書《排字禮部韻略》有明英宗天順甲申本、箕城本和萬歷仙巖書院本等,今韓國圖書館等多有收藏,中國內地圖書館也有少量收藏。不敘。

研究《三韻通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前面說過,其底本是同時代編撰的《韻略》,而《韻略》又是根據《新刊韻略》改編的。《新刊韻略》是金朝《禮部韻略》修訂本,元朝被定為官韻書《禮部韻略》。如此,我們可以看到《新刊韻略》在朝鮮時代的歷史傳播,通過《三韻通考》的研究,反過來又可以研究《新刊韻略》乃至《廣韻》,因此,它不僅在韻書史上有學術意義,而且在文化傳播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關于《三韻通考》研究,國內學術界鮮有文章或著述涉及,有時至多是在文中稍稍提及而已,國外如日本、韓國學術界也是如此。通過網絡,偶爾能查閱到幾篇專文研究,諸如:

但上述文章,限于條件,未睹原文,難以悉知具體內容。根據論文提要介紹,大致研究了《三韻通考》與《禮部韻略》的關系,《三韻通考》三重韻形式對日本韻書《聚分韻略》的影響。但這些論文均沒有發現《三韻通考》與簡本《韻略》的關系,也沒有發現此二書與《新刊韻略》的關系,籠統地說《禮部韻略》是不確切的,而他們所謂的《禮部韻略》,往往與宋代科舉韻書《禮部韻略》畫等號。因此,既然無法借鑒,只有另起灶爐。

近十年來,我們一直關注這項研究,多方尋找文獻資料,廣泛征詢學界師友,力求對這一歷史懸案有所解釋。我們深知,《三韻通考》及其相關韻書的研究,是一個有待開拓的研究領域,于漢語韻書史以及中國近代語音史的研究,以及朝鮮語言學史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此項研究重大的歷史意義還在于:它展現了中國韻書在朝鮮的歷史傳播及其嬗變,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史及其歷史影響。朝鮮后期編撰的《增補三韻通考》《華東正音通釋韻考》《三韻聲匯》和《奎章全韻》等,都與《三韻通考》有著直接的關系,其歷史源頭都是中國金代韻書《新刊韻略》等。

我們首先研究了朝鮮韻書《排字禮部韻略》及其與《新刊韻略》的關系,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并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這是我們的前期研究基礎。非常感謝韓國光云大學曲曉云教授提供的多種韻書材料,并參與我們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難度非常大,首先要收集大量的朝鮮韻書文獻及相關歷史材料,然后要對這些韻書進行比較和研究,同時還要對高麗及朝鮮科舉史進行研究,然后還要對高麗和朝鮮時代外交史、政治史,以及與中國歷朝諸如宋金遼元明時期之關系史進行研究。高麗自高宗起,進入高麗王朝發展的中后期,此時正是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草原,進而踏平中國北方之金夏之際,最后其子孫忽必烈逼迫南宋王朝自溺于瓊州海峽,至此大一統的蒙元帝國正式建立,而此時的高麗王朝也成為虎視眈眈下一只可憐的小羔羊而已,隨時在被吞噬中。而這段時間是中國近代史重大轉折時期,里面的問題非常復雜。而高麗韻書《韻略》和《三韻通考》就產生在這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盡管我們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有時限于文本接觸,難免力不從心,因此,本文研究,其中還存在著很多不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還有待于中外學術界同仁共同努力,一起來解決《三韻通考》這個歷史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

以下為《三韻通考》與《韻略》書影

高麗時代科舉韻書《三韻通考》與《韻略》兩種。前一種藏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后二種藏日本內閣文庫。

二、歷史背景:《新刊韻略》與中國金元科舉制度

(一)《新刊韻略》的編撰及其性質

《新刊韻略》為金末王文郁所著,它是金朝《禮部韻略》的私人修訂本。其書著成時,金朝即將滅亡,因此,該書沒有使用在金朝科舉考試中。蒙古人占據金地不久,亟需一批官員管理事務,于是元太宗九年(1237),在社稷之臣耶律楚材等建議下,下令實行科舉,第二年正式開考,史稱“戊戌選試”,共選取儒士4030人之多。這次《新刊韻略》可能派上用場,使用在科舉考試中,因為舉人皆為亡金之士子(當然還有舊時契丹遼人和西夏人)。因此,《新刊韻略》取得了官韻書的地位,至高無上。蒙古憲宗二年壬子歲,也就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新刊韻略》得到刊刻,曰《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后世稱之為“劉淵平水韻”,并看作是宋理宗朝劉淵所作。其實這種稱呼是個至少誤解了七百年的歷史概念,“江北平水劉淵”,只是《韻會》作者熊忠假托的名字,因為《新刊韻略》是金朝韻書,屬于滅亡的夷族政權,懼怕元人不認可接受,故以“劉淵”言之,而劉淵為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時人,故以“劉淵平水韻”代稱《新刊韻略》。

受到“戊戌選試”的鼓勵,元大德年間,《新刊韻略》又得到刊刻,一為大德十年(1306)平水中和軒刻本,一為大德四年(1300)梅溪書院刊本。仁宗延祐年間正式實行科舉取士,以《新刊韻略》為元朝科舉韻書即“禮部韻略”,并對韻本稍有修訂增補。增補的韻書今存有《文場備用排字禮部韻略》《魁本排字禮部韻略》等。而朝鮮一直奉行“事大慕華”政策,所謂:“我朝自祖宗以來,至誠事大,一遵華制?!逼浜笤O科取士,衣冠制度,一遵華制,熏陶化成,垂數百年。五代末宋初,高麗奉中國的遼朝為正朔,遼被金滅,又與金結盟;金被元滅,又稱臣于元。元滅,朝鮮對明朝稱臣。又朝鮮從高麗光宗以來,就實行科舉取士制度,立三場程序,考試科目為詩賦頌和策論等。既然如此,高麗科舉韻書是什么?

(二)科舉考試與韻書關系

中國自隋唐以來至清朝滅亡,都實行科舉取士制度,其中除明朝外,考試科目中都有詩賦考試。詩賦考試必須要以某部韻書為用韻標準,自隋陸法言《切韻》問世以后,歷朝歷代都以之為詩韻標準韻書,盡管韻書的名字稱謂有所改變,但韻部范圍沒有多大改變,至多是韻部之間同用獨用的規定有所變更而已。所以,一部韻書在中華民族的融合和發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切韻》的偉大之處。唐代及后來北遼等(他們也有科舉)是否據《切韻》編寫了《禮部韻略》,史缺不可考,但在《切韻》框架下,無論有無此書都不影響詩賦考試的用韻規定。

為什么要編撰《禮部韻略》?一是語音與韻書編撰修訂關系,陸法言《切韻》五卷當時平上去入四聲只有193個韻部,且注釋文字特簡,今出土的韻書殘卷即可見之。后來唐代修訂為195韻,后又修改為204韻或206韻。中國地域非常遼闊,方言“土音”之間差異甚多,士人詩賦押韻寬窄不一,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官方的規定,以便于科場考試統一規范。二是隨著歷代韻書增訂,所補收的韻字也越來越多,而注釋文字也越來越詳細繁富,不便于考場攜帶使用。如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陸法言:“撰為《切韻》,凡一萬二千一百五十八字,以為文楷式”(卷二)。而《廣韻》序稱:“凡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萬一千六百九十三字。”

或許當時《切韻》和《唐韻》注釋簡略,篇幅不大,可以不另編簡本《韻略》,但《廣韻》不一樣,增收大量韻字,注釋繁富,不便于科場使用,故有編寫簡本《韻略》之必要。盡管當時《廣韻》編纂之初衷是為了“懸科取士,考覈程準”,但本著科場使用的便利,和國家政治的考量,還是編寫了《禮部韻略》。所以,宋初景德年間修訂《廣韻》的同時即編撰了簡本《韻略》,僅收字9500有余。所謂“韻略”者,詩賦常用字也,且韻字注釋簡略,但其韻部范圍沒有改變,今傳世的北宋之日本真福寺本和近年江西撫州南城本《禮部韻略》,可見其編排性質。金朝人也編寫了《禮部韻略》,可惜原本失傳,今傳王文郁《新刊韻略》只是修訂本,收韻字9300有余,但韻字還是原來的,只是注釋增多,遠非原本。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獻》一書,在公布的文獻中有《廣韻》和所謂“平水韻”等韻書卷頁,其中“平水韻”殘卷,根據我們的研究,它就是《禮部韻略》的早期版本,原書僅有6200字左右,而后金代《禮部韻略》修訂時增加了3000字以上。殘卷與《新刊韻略》比較,可以看出金人《禮部韻略》的編撰過程。因此,黑水城出土的韻書殘卷,對于我們認識金人禮部韻以及王文郁《新刊韻略》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中國實行的科舉選士制度,也影響到周邊國家實行科舉制度,因為它確確實實是封建時代比較公平的以選拔人才為宗旨的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于國家發展和人民素質提高都非常有利。根據學者的研究,歷史上除了高麗仿照唐代科舉取士外,日本和越南也先后實行過科舉制度。據文獻記載,日本神龜五年戊辰(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始行進士試,大致公元十世紀承平年間(931—938年)后衰微結束,前后230余年。越南實行科舉較晚,始于李朝仁宗太寧元年(1075年,北宋熙寧年間),19世紀后,法國殖民者禁止阮朝官方文書漢文的使用,在全國范圍內停止漢文教育,1919年,科舉制度廢除。日本和越南的科舉程序及考試科目等,與中國各歷史時期大同小異,不敘。本文主要研究高麗韻書《韻略》《三韻通考》與科舉制度的關系,而對日本、越南科舉制度則不做研究討論。

至于日本和越南科舉考試使用的韻書是什么,沒有確切的文獻材料可以說明之。在此,不妨補敘一下,日本唐宋時期的漢詩押韻,與今日《廣韻》同用獨用例非常吻合。說明這些詩人對《切韻》《廣韻》等韻書的熟悉,以至爛熟于心。如紀長谷雄(851—912)《貧女吟》長詩,其四個韻段內押韻都很整齊,他們是:(1)“貧新辛身云.人勤”(真文.欣合韻),(2)“年仙筵錢前”(先仙),(3)“亡鄉長霜”(陽),(4)“晨巾春塵因人紳”(真)。除第一個韻段真文欣三部合韻外,其他都很整齊。當然,日本紀長谷雄時代《廣韻》還沒有編纂,但他的詩歌押韻與唐詩用韻還是比較一致的。而他使用的韻書無疑是《切韻》《唐韻》之類。此時,日本漢文漢詩都非常繁榮,除了日本人努力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外,或許與日本貢舉制度有很大關系。

所以我們說,一部韻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科舉詩賦考試需要韻書,無論你是漢族人,還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抑或滿人,要獲得仕途,就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就必須遵守韻書規定的韻部范圍和文字規范(此點宋代尤為嚴格),所以,韻書在中華民族的融合及其發展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不僅如此,隨著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高麗、日本、越南都實行了科舉取士制度,也都需要韻書,等等。也就是說,以《切韻》為代表的傳統韻書,不僅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而且影響了中國周邊的世界歷史文化。

三、高麗科舉制度與科場韻書

高麗建國(918)四十年后,光宗(王昭)九年(958)采納五代周人雙冀建議,正式實行科舉考試。金宗瑞《高麗史節要》卷二光宗戊午九年(后周顯德五年,遼應歷八年):“夏五月,命翰林學士雙冀知貢舉,試以詩賦頌及時務策,取進士。御威鳳樓,發榜,賜甲科崔暹等二人,明經三人,卜業二人及第。用冀議,初置科舉。自此,文風始興?!笨荚嚳颇啃问降却笾路绿瓶婆e法。關于高麗科舉制度等,鄭麟趾《高麗史·選舉志》卷之二十七至二十九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此引朝鮮學者柳馨遠研究簡而說之,括號文字為原文注釋。

高麗太祖首建學校,而科舉取士未遑焉。光宗用雙冀言(冀本五代周人,來仕高麗)。始以科舉選士,自此文風始興。大抵其法頗用唐制。有制述(或稱進士)明經二業,及醫、卜、地理、律、書、《三禮》《三傳》《何論》等雜科,各以其業試之而賜出身。其進士則試以詩賦頌及時務策,而所常用者詩賦。明經則以《易》《書》《詩》《春秋》等,皆用帖括口問。(《三禮》業則以《禮記》為大經,《周禮》《儀禮》為小經?!度齻鳌窐I則以《左傳》為大經,《公羊》《穀梁傳》為小經。)其試官令文臣一人為知貢舉,后增置同知貢舉。其設場或比年或間歲,未有定期。其取士亦無定額。

以上為高麗光宗時科舉科目之大概,后在考試形式上雖或有損益變更,但基本科目沒有多大改變,尤其是詩賦考試,一致沿用到高麗末恭愍王、恭讓王為止。以后李氏朝鮮亦沿用之。至于科舉取士方式,《宋史·高麗傳》記曰:“貢士三等,王城曰土貢,郡邑曰鄉貢,他國人曰賓貢。間歲試于所屬,再試于學,所取不過三四十人。然后王親試以詩賦論三題,謂之簾前重試。亦有制科宏詞之目,然特文具而已。士尚聲律,少通經?!卑础端问贰匪浤怂螘r高麗科舉,與光宗時雙冀所定科舉程序有所更革,其中一點就是,只試以詩賦論三題,不試時務策。這項革新發生在高麗顯宗庚戌元年(1010,宋大中祥符三年),參見《高麗史》等文獻。宋人徐兢著述記載也可說明這一點。

宋徽宗宣和六年甲辰(1124,高麗仁宗王構二年),徐兢出使高麗考察,作《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詳記高麗山川風土人情時務等。其書卷十九《進士》和卷四十《儒學》載有當時高麗科舉制度事。曰:“進士之名不一,王城之內曰土貢,郡邑曰鄉貢。萃于國子監合試幾四百人,然后王親試之,以詩賦論三題,中格者官之。自政和間遣學生金端等入朝,蒙恩賜科第,自是取士,間以經術時務策,較其程試優劣,以為高下。故今業儒者尤多,蓋有所向慕而然耳。”(卷十九)。又《儒學》曰:“其國取士之制,雖規范本朝,而承聞循舊,不能無小異。其在學生,每歲試于文宣王廟,合格者視貢士。其舉進士,間歲一試于所屬,合格偕貢者,合三百五十余人。既貢,又命學士總試于迎恩館,取三四十人,分甲乙丙丁戊五等賜第,略如本朝省闈之制。至王親試官之,乃用詩賦論三題,而不策問時政,此其可嗤也。自外又有制科宏辭之目,雖文具而不常置。大抵以聲律為尚,而于經學未甚工,視其文章,仿佛唐之余弊云。”(卷四十)所記宋時高麗科舉制度頗為詳覈。其主要考試內容,是詩賦論三題,以聲律為尚。

據文獻,高麗光宗科舉以后凡四百三十余年之間,賜及第者,為二百五十三榜,而其數為六千五百二十二人。高麗末進士試凡一百三十九榜,生員試凡三十三榜,入格者前后凡一萬一千六百一人。醫卜地理等雜科,不在其中。

這里再補敘一下,高麗科舉制度的前期基礎,是自新羅三國時向唐朝派遣的留學生及其賓貢制度。如新羅人崔致遠就是唐僖宗時期的賓貢進士。韓致奫(1765—1814)《海東繹史》:“按東國人登中朝科者,始自新羅金云卿(唐長慶初),其后登唐朝賓貢者五十一人,五代梁唐又三十一人。其姓名可考者,金夷魚、金可紀、崔致遠、崔匡裕、金文蔚……”高麗以后,此制未歇,繼續向宋(主要是北宋)及元派遣高麗子弟入太學學習,以及賓貢科舉等。這些人回國后,將中國儒家文化和科舉文化帶回國內,對高麗文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所以,留學生制度和賓貢制度為高麗科舉制度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聲律考試,需要科場韻書的范圍指定。然而,朝鮮自高麗建國以來,并沒有完全獨立編撰過禮部科舉韻書,那他們的韻書是什么呢?可以想象,早期以《切韻》《唐韻》為主,宋以后則參以宋《廣韻》《禮部韻略》,金人崛起則以金《禮部韻略》為主。毫無疑問,其科舉韻書隨中國時代而改變,不管是使用五代時中國編撰的《唐韻》抑或宋金《禮部韻略》,其依據中國韻書考試的性質不會改變。即使是后來高麗人編撰了簡本《韻略》和《三韻通考》,仍然沒有脫離中國的《新刊韻略》,《新刊韻略》是《廣韻》的簡編本,《廣韻》是《唐韻》《切韻》的修訂本,這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韻書功用。

現在我們知道,蒙元時,高麗王朝使用的科舉韻書就是《新刊韻略》之改編本《韻略》和《三韻通考》。朝鮮李朝學者李圭景曰:“勝朝光宗時,設科取士,則韻當用中國所行《切韻》。而自此以下,隨歷代所用矣。入于本朝,初因麗韻矣。”按此所謂“麗韻”者,即本文所要研究的《三韻通考》。

先是,高麗人據金人《禮部韻略》或《新刊韻略》編撰了一部簡本《韻略》。其編寫的年代應當為蒙古滅金前夕,金章宗完顏璟之后。

四、高麗中后期與女真金國及蒙古的關系

如果追溯當時高麗歷史背景關系,那是相當的復雜,尤其是高麗王朝與女真金朝和蒙古草原民族的關系。

金章宗在位時間為公元1189—1208年,在位二十年,是金朝發展最為成熟時期。章宗之后,金朝衰落,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章宗病死,因無子,由叔父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改元為大安,從此開啟金朝禍釁之門。此時蒙古崛起,鐵木真雄心勃勃,欲吞沒金夏及宋中國北方諸王朝。泰和六年(1206),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落,建立大蒙古汗國,稱成吉思汗。先是滅夏以后,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春,蒙古進攻金朝中都,由此拉開蒙金戰爭序幕。此后攻戰不斷,而衛紹王政亂于內,兵敗于外,亡征已見。至后來宣宗、哀宗二十余年間,國力日蹙,不僅與蒙古,還先后與夏、南宋發生戰爭,四面受敵,可謂是南開宋釁,西啟夏侮,連兵宋夏,內致困憊,自速土崩,最終被蒙古消滅,時在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

本來,高麗與金關系甚好,但自蒙古步步進逼金國,至衛紹王死后,高麗基本上不與金來往,“貞祐以后,道路不通,僅一再見而已”(《金史·高麗傳》)。特別是高宗王皞即位后,兩國鮮見來往,高麗與金的關系基本結束。這些,可以從《高麗史》《金史》等歷史文獻中考察出來。高宗正式即位時間為1213年,此年為金宣宗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

因此,從當時蒙古伐金等事看,結合高麗科舉制度情況,我們有理由認為,現在日本和韓國保存的韻書《韻略》編撰,大致是在金章宗以后高麗人所編。此時高麗與金朝的關系松弛,高麗人根據金朝使用的《禮部韻略》改編為新的科舉韻書《韻略》。寬泛地說是高麗高宗時期(1213—1259年),《三韻通考》可能是元宗時期編撰(1260—1274年),所以,《韻略》編撰在高宗時期就已完成。

下面,我們再考察高麗與蒙古的關系,并進而探討高麗人編寫《韻略》和《三韻通考》的客觀環境和主觀條件。

然而,盡管戰亂不息,高麗卻如期舉行科舉考試,從未間斷過,而《韻略》就是在這種戰亂背景下編撰的。道理很簡單,金朝滅亡,高麗不可能直接使用金人《禮部韻略》,只能將其改造為一本新的韻書。而蒙古又很長時間沒有實行科舉取士制度,也就沒有編撰科場韻書,高麗無可依傍,只能如此。

至于《三韻通考》其他方面的問題,將在后續文章中繼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欧美色视频在线|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亚洲人在线| 在线观看无码a∨|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电影|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亚洲人成高清| 广东一级毛片| 欧美亚洲网|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九色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99这里精品|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洲综合色婷婷|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色国产视频| 国产综合欧美|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欧美福利在线|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欧亚日韩Av| 欧美精品导航|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91视频区|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亚洲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成年A级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