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成 柳英綠
(一)“專”和“專門”都有副詞屬性。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以下簡稱《現漢》:



二者作副詞時的功能主要是限定動作、行為的范圍,意義同“只”相近。根據對語料的調查發現它們還有以下共同點:1)都只限定動詞(或介詞),不能限定形容詞;2)不能重疊;3)不能加“de”(有孤例見3.2例20)。但從《現漢》的解釋中看不出二者的區別。就所給例句來看,將二者互相調換對語句的意思似乎也沒什么影響:
1)他專門愛挑別人的毛病。
2)王大夫專門治皮膚病。
3)我是專來看望你的。
4)這次會議專討論了資金問題。
(二)北大《現代漢語虛詞例釋》(1982:561)中對“專門”的解釋是,“和‘專’一樣,但多用于口語”。據此,似乎“專”和“專門”的區別僅在于適用不同的語體。而劉立成(2008)則認為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對后接成分音節數目的要求不同。本文即從音節、語體兩方面對這兩個副詞的異同做進一步考察。
本文所謂后接成分是指在句法上緊隨其后的詞或語。這意味著除了單個動詞以外,還包括:(1)V+時態助詞:如“帶著”、“發了”;(2)VV重疊,如“談談”;(3)V+補語,如“論及”、“留給”。這樣做原因有二:一是雖然在現實語料中“專/專門”后“V+助詞”的出現頻率不高,但在同“專/專門”組合時表現出的傾向性較明顯;二是本文是從韻律而非句法角度來探討“專/專門”的差異,而上述V之外的另一音節或可看作韻律隱形成分(馮勝利2013:49),它們必須依附于V,或是整個VC處于詞匯化的過程中,如“論及”、“留給”等,是詞是語難以判斷,但都可以構成標準音步。初步觀察,“專”傾向于限定單音節成分,而“專門”則限定單、雙音節成分的頻率都比較高。我們采用了兩種統計方法來驗證。
1.1 對后接成分音節數目的語料抽樣調查
對國家語委“語料庫在線”的相關語料進行統計。幾點說明:(1)查詢模式為“模糊匹配”,我們沒有利用現成的詞性標注,而是逐條進行了人工鑒別;(2)以“專”為查詢條件時,在全部6 387條語料中排除含“專門”的語料(1 068條)之后抽取前500條,代表性接近10%;(3)以“專門”為查詢條件時,在全部1 068條語料中抽取前500條,代表性接近50%;(4)“專”與“專門”各自所帶詞例及詞例頻率見后文2小節。結果如下:
表1第四行為“專/專門”作為副詞在總的搜索語料中的出現頻率,該數據反映出這兩個詞做副詞(狀語)用的比率較高(63.6%),其余30%多主要是做形容詞(定語)。第二、三行則是前述初步結論的主要支持數據。從表1可見,出現在“專”后面的成分中單音節成分占總語料數91%。而其后雙音節成分僅占7%。三音節以上占2%。而“專門”后接成分單音節的比例不小(37%),但以雙音節為多數(61%)。可見,“專”的后接成分以單音節為主,“專門”后接成分則單雙均可,以雙為主。

表1 對語料庫在線1000條(其中含副詞語料636條)語料的頻率統計

圖1 “專”與“專門”單雙組合頻率對比
1.2 對后接成分單雙同義匹配的語料調查
為了使觀察更充分,我們對二者后接成分以另一種方式對CCL進行窮盡式調查,即把可與兩者搭配的成分以單雙同義的形式進行組配,然后分別觀察其與“專”和“專門”組合的情況。樣本選擇的原則是:1)雙音形式是單音形式以添加方式構成,且單(A)雙(AX)同義,即雙音詞為單音詞的義項之一;2)在語料中都有出現。按照這個原則我們抽出如下幾組詞:
挑組:挑——挑選、挑剔
司組:司——司理
治組:治——治療、治理、懲治
帶組:帶——帶領、帶著、帶上、帶來、帶了
訂組:訂——制訂、訂下、訂制、訂做、訂閱、訂購
供組:供——供應、供給、供奉
發組:發——發出、發表、發布、發行、發來、發現
論組:論——論述、討論、論證、論及、論說
下面表2至表9分別是以“專/專門+各組成員”為檢索項對CCl進行統計的結果。在統計中我們對以下兩方面進行了干預:1)A項中去除AX項;2)去除重復項。

表2 專/專門+“挑組”

表3 專/專門+“司組”

表4 專/專門+“治組”

表5 專/專門+“帶組”

表6 專/專門+“訂組”

表7 專/專門+“供組”

表8 專/專門+“發組”

表9 專/專門+“論組”
從表2到表9可得出:
1.3 “專”和“專門”對后接成分不同選擇的原因探討
自呂叔湘(1963)提出漢語單雙音節搭配問題以來,到目前為止研究句法和韻律互動關系的學者們主要討論了動賓、定中、主謂、述賓幾種結構的單雙搭配問題(見吳為善1986,陸炳甫&端木三1991/2002,馮勝利1997,2000/2013,王洪君2001,周韌2006/2011,柯航2007/2012等)而對于包括本文所論對象在內的“狀中結構”關注的則不多,主要有崔四行(2009,2012)和上引學者著作中部分提及。下文按習慣做法,把“專/專門”與不同音節后接成分搭配的形式分別標寫為“1+1”、“1+2”、“1+多”、“2+1”、“2+2”和“2+多”,對其成因分別做出討論。
1.3.1 對于“1+1”、“2+2”、“2+1”的解釋
目前為止學者們對于“1+1”、“2+2”的認識比較一致。馮勝利(1997)認為1+1構成標準音步,2+2為復合音步。更多學者認為單音節配單音節,雙音節配雙音節是無標記組配,這種組配符合人類認知中的相似原則(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即人們傾向于把相似的兩個成分看作一個單位(見J.R.Anderson1980/2009:41,沈家煊1999,王燦龍2002)。根據我們的觀察,在“專/專門”與后接成分搭配的語料中,也是“專+單”和“專門+雙”占絕大多數(見1.2表10)。

表10
關于“2+1”式組合,目前研究者們對動賓和定中結構提出了多種解釋,其中端木三(1990)提出輔重原則,在此基礎上陸炳甫&端木三(1991,2002:124)提出了輔長原則輔長原則(Nonhead Length,NHL):
In a syntactic head-nonhead(or a nonhead-head)relation,the head cannot have greater length than nonhead.(在核心成分—非核心成分(或非核心—核心)組成的句法關系中,核心成分不可長于非核心成分)
雖然后來的研究者們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但該原則對于未被上述研究者做重點討論的狀中結構卻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因為一方面無論是從認知語義(王燦龍2002)還是從信息量(周韌2006,2011)等角度出發的研究均未涉及對狀中結構的具體討論,另一方面是應用后兩者來分析狀中結構時會遇到操作上的困難。如周韌(2006,2011)提出根據可替換項目的多少來計算成分的信息量,“信息量大的成分,在韻律上就要更突出”(周韌2011:64)。就狀中結構而言,一是動詞和狀語的可替換項目孰多孰少可能會存在見仁見智的問題,二是如果說動詞的可替換項目多因而信息量大,按此計算方法應該是動詞獲得重音,這樣可能得出2+1不合規則的結論。而如果按輔長原則來解釋,在“專門+動詞”中,“專門”為輔助性成分應該獲得重音,即至少不短于中心詞的詞長。從上節的觀察結果看,無論是2+1還是2+2,都符合輔長原則。
1.3.2 對于1+2的解釋
從我們的統計來看,1+2的頻率較低,所搭配的后接成分計有以下24個:
討論供應 挑剔 帶著 以為 稱為 當作 止于
從事限于 長于 制造 制定 撒謊 負責 欺負
對付研究 開發 出售 致力 檢視 留給 起給
說明:詞表中詞項后的下標數字為出現次數,無下標數字的為出現1次(下同)。
因為“1+2”式違背輔長原則,因而數量少,頻率低,屬于能產性較差的結構式。此外,這個詞表中斜體字為與“專門+2”的交集。根據小范圍的語感調查,交集之外的雙音成分也都可以跟“專門”組成“2+2”式,并且與“1+2”相比更自然,是優選結構式。
1.3.3 對于“1+多”和“2+多”的解釋
1.3.3.1 “1+多”
在我們的統計中,“專+多音節”組合有:挑毛病 致力于 著眼于 打抱不平
分別討論,“專+挑毛病”實際節奏為“專+挑+毛病”仍然為“(1+1)+2”;“專致力于”和“專著眼于”如果按“2+2”分割成“專致+力于”、“專著+眼于”會非常拗口,如果按“1+3”分割實際也很拗口,因此不是優選結構,很少有人使用。語料中僅各有一例:
5)我以五十之年,行年已過,時不及我與,乃疏于翰墨,專致力于明清史事,兼及兩漢史跡……
6)這比起《中外紀聞》專著眼于開導王公大臣的頭腦,是有所前進的。
“專打抱不平”實際節奏為“(1+1)+3”,這里“1+1”本身即為無標記形式,再組成“2+3”(專打+抱不平),就成為最自然的音步(馮勝利2013:160),也是漢語五言詩的節奏(王力1989:1507)。
1.3.3.2 “2+多”
在統計中,我們把下列“專門”后面的詞語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專門+多音節”組合有:
搗墻毀壁 與人作對 魚肉人民群眾 拍馬溜須 跑腿打雜
白日在家黑夜里出來 想走歪路 養雞養豬
同樣,“專門”同以上詞語組合的實際節奏為“2+2(+2+……)”,因此仍是相似原則在起作用。并且這類“2+多”也是一種能產的結構。如我們可以說出“專門打家劫舍”“專門走親訪友”“專門課上睡覺課后用功”等。
1.4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序列(“>”表示“優于”):
1+1/2+2 > 2+1 > 1+2
從“專門”看,2+2和2+1都是優選結構式,而從“專”來看,1+2是劣勢結構,1+1雖然是優勢,但很多“專”可以用“專門”替換。因此,僅就二者作為副詞而論,似乎“專門”的使用范圍大于并包含“專”的使用范圍。但是否所有的“專”都可用“專門”來替換呢?結論是否定的。它們之間還有語域的差異。
如果說“專門”與“專”的區別在于“專門多用于口語”(北大1982:561),那么在現代漢語這個平面上二者在語體的區分上卻并不那么容易把握,先看下面的例子:
7)這老孫也是他媽的老頭吃柿子,專揀軟的捏 !
8)有的院校甚至與大的因特網公司合作,培養專門從事在線業務的工商管理碩士。
很難說例7)是書面語,例8)是口語。因此,對“專/專門”二者的語體區別的描寫應該進一步細化。主要是看二者及其組合成分的歷史層次。“專門”產生晚于“專”是不證自明的,因此能與二者搭配的成分也必然居于不同的歷史層次。而詞語的歷史層次與語體又有著錯綜關系。正如上節對于音節的討論一樣,兩者可搭配的成分在語體上也有交集。這是因為漢語的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之間有一大部分是通用的,而專職的口語或書面語則只是一小部分(相關研究見楊俊萱1984,韓荔華1994,宋婧婧2012等)。下面我們借鑒王洪君(2005)中搭配字的概念,對“專/專門”的搭配字(組)分別討論。
2.1 “專”的搭配字(組)
由于“專”產生較早,不言而喻,它的搭配字(組)所覆蓋的歷史層次必然較同“專門”搭配的為多。先產生的字有的比較古雅,而被今人用于書面語,即多用于詞項密度(lexical density)較大的語體(Halliday1985,2012:61-64),有的比較基本而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
2.1.1 “1+1”
在我們觀察的語料范圍內(見表1),首先,我們發現有許多能與“專”結合而不與“專門”結合的單音節成分(詞和詞素),可分兩類:第一類(A類)是在現代漢語中其語法地位離詞較遠而更接近語素的成分,主要有:
A類:備 逞 充 存 妨 工 攻 究賴理 錄 蒙 辟聘 司賞 尚2描 食 恃 守 述宿 舞習 敘 言研 倚 意詠 載重 擇 摺 貯2
這部分詞在所調查語料中出現頻率占1+1式66(39):282(92))的23%(42%)。這些成分在現代漢語中屬于古語范疇,都具有[+語素][-自由]特征,因此與“專”搭配形成的兩字組更像是一個合成詞,如“專攻”“專意”等。第二類(B類)成分雖然在現代漢語中可以成詞,但在與“專門”結合時,優選的形式往往是同義的雙音節形式(括號內的形式),這些詞有:
B類:供(供應)論(論述/討論)憑(憑借)贈(贈給)治(治療/治理)
上述A、B兩類在現代漢語中有同義的雙音節形式。A類本身不與“專門”組合,而一定要選擇用同義的雙音替代形式才能與“專門”搭配,而B類則可與“專門”組合,但優先選擇雙音形式。即A、B兩類多用雙音節形式與“專門”組成“2+2”式。
其次,語料中還較多地存在一類(C類)單音節詞語為“專/專門”通用形式,這些詞多為基本詞,屬于口語和書面語通用的成分,有:
C類:作唱稱 從 帶叼 訂 頂 讀對 放割 跟逛 和畫5會撿 講就開 啃 賣念 拍 請 去讓 說談 替挑聽偷往 為想 向咬 演以因 由 有 在抓把能
單音節詞一般為基本詞,大多反應的是基本層次范疇(劉丹青1994,王燦龍2002),其中有些成分只在古漢語中是詞,如A類,這部分詞通常與產生較古的“專”結合,另有一些詞與是后來通過添加的方式構成的新雙音節詞同義,如B類,在統計語料中所占比例不大。還有一些詞是基本成分,古今通用,不受歷史層次限制,因此可與“專”“專門”自由組合。從中也可看出《例釋》對專門的解釋(見前文0.2)是有一定依據的。
2.1.2 “1+2”
語料中,“專+雙”式中雙音節詞語有以下幾個:
長于 稱為 出售 從事當作 對付負責 購置 集中 檢視
開發 留給 欺負 起給 撒謊 談談限于 研究 止于
其中“對付”“欺負”為口語詞,
“長于”“購置”“檢視”“限于”“止于”為書面語詞,其中“單音節動詞+于”類不與“專門”組合。語料庫中只有一例:
9)他主要表示了他不知道紅松雞怎樣在那里發生的,而且為什么專門限于在那里發生。
從語感上看,這條語料文白雜糅,如果把其中的“專門”換成“專”也無不可:
9)他主要表示了他不知道紅松雞怎樣在那里發生的,而且為什么專限于在那里發生。
我們認為這是因為歷史層次不同造成的。
其余詞例為中性詞,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
2.1.3 “1+多”
與“專”組合的多音節成分有:
致力于 著眼于 打抱不平
此類詞可與“專門”組合,一是符合韻律要求,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雙音節動詞+于”同樣產生較晚。語料中只有“專門致力于”的例子,其他兩個則沒有:
10)有的企業走上了為國際大公司配套的新路;有的企業則專門致力于向國際經銷商供貨。
2.2 專門的搭配字(組)
2.2.1 “2+1”
同“專門”組合的單音成分有以下幾個,按類別均可歸為與“專”組合的B、C兩類(見2.1.1),其中部分屬于交集(用下劃線標示),
把辦 吃到等 訂 對發 干給跟 供管 會 講看靠2念 來練
派跑陪請去讓 談 同 為問 寫向以用在找治 做作
2.2.2 “2+2”
同“專門”組合的雙音成分如下(其中筆者個人語感認為傾向用于書面者用黑體標示):
安裝 成立懲治 從事研究24制造制作制訂 接待 收集防范 利用訓練7 搜討 生產負責表現 安排裝載 介紹關押 結伙 調查搶修 命令 用作 用來用于配制 收購 收集 收拾 說給 欺侮配備 建造 溶解 請教 販賣 鑒別 供應 開設 看守 看望 獵取 監視 結交 吞吃 搶奪 施毒 醫治 設計 委托教育 勞動 作出 培養培訓 批評 新增 恢復 立法 顧及找來指定 開辦 開(了)會 挑選 調制指導 治病 注意 認人 為此 出售
管理 組織 探討 討論進行 試驗 經營 供應 賣弄 選修 邀請描寫 表演
司理 愛看 就是 留下 囑咐 雇給 雇有 檢測預備 找來嘗菜 預備 督責 決定 裝飾 發出 利人前來 承包 論述 送給 帶領 解決 刺探 接待描(了)邊 鋪著
多數詞語屬于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的詞語。
2.2.3 “2+多”
搗墻毀壁 與人作對 魚肉人民群眾 拍馬溜須 跑腿打雜 白日在家黑夜里出來想走歪路 養雞養豬
這些詞語多臨時性組合,且多為口語詞,如果與“專”組合無論從音節還是語體上看都有問題。其中“專魚肉人民群眾”似乎可以,但“人民群眾”顯然是后起的用語,與“魚肉”組合本身就是臨時的。
2.3 小結
以上觀察可得出,在與“專”組合的成分中,在現代漢語平面屬類似不成詞單音語素者只能與“專”組合,成詞單音語素可與“專門”組合,其中B類如果有雙音形式,則以雙音形式優先同“專門”組合。而在與“專門”組合的單音成分中沒有A類存在。雙音成分則有的莊重,有的隨意,多數為口語書面語通用詞語。
通過以上考察,我們認為“專”與單音節動詞、“專門”與雙音節動詞的組合是優選結構式,符合人類認知的相似原則。“專門+單”可以用輔長原則加以解釋。同時,現代漢語中大量單音節基本動詞的存在(有關統計見王洪君2001)也是“2+1”較多出現的一個原因。但部分較古雅的動詞與“專門”的結合較差。而“專+雙”則既不符合相似原則,也不符合輔長原則,不是能產結構。
對于造成二者差異的原因尚需要進一步討論。其中的一個困難在于目前對于漢語韻律和句法互動的研究及口語書面語的研究還處于有待深化的階段,特別是對于哪些動詞屬于“較古雅的”,學界尚未提出明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