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天勇
在“互聯網+”環境下,檔案管理工作開始從傳統的紙質檔案管理模式,向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比如提升檔案采集、分析整理、存儲管理、利用服務水平,使檔案信息資源管理高效、共享便捷、服務優良;比如合理科學地引進、研發新技術,加強電子檔案信息系統安全管理,使檔案信息資源失竊、病毒攻擊等風險問題的發生得到有效預防控制[1],并以此為基礎,創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檔案管理服務模式。
目前,檔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明顯落后于社會信息化整體水平。檔案館的檔案管理工作大部分表現為從實體朝數字化方向轉型,檔案信息資源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利用網絡化缺乏統一性[2]。從致因層面分析,關鍵在于制度引領及規范缺乏。部分檔案館在檔案管理數字化工作開展期間,多側重于文書檔案的數字化加工,忽視其他門類檔案的數字化建設,使檔案信息資源的門類受到局限,數字化檔案的服務效果無法保證。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檔案館的檔案管理工作轉型有待深化,需做統一部署規劃,重視各類檔案的數字化建設,使檔案館的檔案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國內檔案信息資源分別保存于不同的檔案館中,缺乏統一性的檔案信息資源中心機構,需要優化整合分散的檔案信息資源,實現檔案資源跨館利用的目標。但是,因各個檔案館信息化建設系統、軟件、技術規范缺乏統一性,使得檔案信息資源整合難度很大。因此,雖然很多檔案館進行了檔案信息化建設, 檔案采集、分析整理、存儲管理、利用服務的效率很高,但由于跨館、跨行業服務及區域數字化檔案信息整合共享等功能尚未實現,使得檔案信息資源的統籌利用效率無法提高,因此,需要各檔案館共同作出努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檔案館的檔案信息資源不僅僅集中在政府利用,而且還朝社會公共服務多元化方向發展[3]。因此,提升檔案館的綜合服務能力刻不容緩。但由于檔案館的檔案信息資源難以實現高效共享,所以無法為利用者提供個性化、系統性、完善的檔案信息服務。與此同時,部分檔案館未能構建和用戶之間相互溝通的平臺及渠道,難以了解用戶在檔案信息方面的服務需求,也更加制約了檔案館服務能力的提升。
1.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督促指導檔案部門研發及引進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新技術、新方法,頒布并實施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的規范和標準,比如《檔案資源數字化規范》《電子檔案信息安全化管理規范》等,讓檔案工作轉型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2.將檔案信息化發展計劃納入電子政務發展規劃中,與政府其他數字化工作同步發展和提升。同時,在當地政府部門數字化轉型工作中,要重點考量檔案館的公共服務指標,比如民生檔案查閱服務、開放檔案查閱服務、跨館服務等。
3.重視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和“互聯網+檔案”平臺的協同設計,構建統一化的檔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使地方平臺、部門專網、獨立信息系統之間實現有機融合[4]。此外,對檔案數據的收集、分析整理、存儲管理、利用服務實施全方位監督,并根據用戶的需求、特點、權限,提供檔案信息咨詢服務,實現檔案信息資源高效利用共享。
檔案數字化建設應在優化“互聯網+檔案”基礎數據管理平臺的基礎上,完善服務事項管理的公共支撐系統,在區域性檔案館之間構建統一的數據標準,合理科學地利用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實現各檔案館之間檔案信息資源有序、高效、統一管理和高效共享,為利用者提供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檔案信息服務。
一方面,要保證檔案信息資源的圖文并茂、音視頻融合,豐富檔案信息資源的內容,提高檔案信息資源的傳播價值[5]。另一方面,為利用者提供個性化檔案服務。要優化檔案網絡信息系統平臺用戶登錄界面設計,實現快速檢索、瀏覽、下載、利用,并根據用戶的權限等級,在防火墻技術、安全密鑰技術的支持下,確保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利用的安全性。此外,需構建用戶服務反饋機制,及時處理用戶反饋的問題,落實解決對策,使檔案資源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環境下,檔案館的檔案管理服務工作有待完善的地方很多。需優化頂層設計、合理科學應用現代化新興技術,并做好檔案管理轉型細節工作,以此提升檔案管理服務質量,為檔案館的穩步、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