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果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音樂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表達自身情感。節奏訓練是幼兒音樂活動的基礎,更是幼兒形成自身音樂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幫助幼兒進行節奏訓練,能極大地提升幼兒的音樂學習水平,這對其之后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活動能幫助幼兒提升自身音樂素養,陶冶情操。教師對幼兒進行高效的節奏訓練,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節奏訓練在音樂活動中占據重要位置,是指聲音在表現時具有一定的規律,經過重復和多種組合后,可以極大地體現音樂的魅力,是音樂表達時間流逝的重要標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幼兒的精神、心理產生影響和調節作用。音樂節奏的主要構成是律動、節拍及速度,節拍通常指音樂中每個點停頓的長短,速度則是音樂作品節奏的快慢,律動更強調音樂帶給人的整體感覺,通常用來判斷音樂作品是否有感染力。
其一,訓練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知能力,對提升其音樂素養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幼兒年齡較小,此階段他們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對一些“說教式”的音樂訓練難以理解。但是,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通過利用幼兒這一特點,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音樂節奏,促使其音樂素養及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全面提升。
其二,節奏訓練能夠發掘幼兒身上的音樂潛能。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若能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音樂,更好地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從而使其熱愛音樂,這對開發幼兒身上的音樂潛能具有重要意義。
其三,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在進行音樂節奏訓練時,情緒和心理會受到較大影響,教師通過對幼兒進行積極引導,能夠幫助幼兒更全面地掌握音樂節奏知識,調動其參與音樂活動積極性,進而使其身心愉悅,促使其健康發展。
生活是音樂的重要來源之一,在進行幼兒節奏訓練時,教師可以嘗試從生活中取材,借助生活資源獲取創造性的音樂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一些小動物、事物都會發出有節奏的聲音,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小狗“汪汪”、小鴨子“嘎嘎”及青蛙“呱呱”的叫聲,還可以打開窗戶,讓幼兒側耳傾聽汽車的“滴滴”聲。幼兒在傾聽“生活之聲”時,不僅能更好地鍛煉自身節奏感,還能在無形中培養自身積極探索、善于發現的能力,為之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基礎。教師借助這些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聲音,能極大地提升幼兒節奏訓練效果,激發其參與節奏訓練的興趣,進而加深他們對節奏的理解,為之后進行更深層次的節奏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節奏并不僅僅出現在音樂中,生活諸多情境也會涉及節奏感把控,教師需深挖周邊節奏元素,將其引入幼兒音樂節奏訓練中,以此加深幼兒對節奏感的理解。例如,教師可借助朗讀活動,使幼兒從不同角度對節奏產生新的認知。幼兒在朗讀唐詩宋詞及《百家姓》《笠翁對韻》等作品時,不僅自身音樂素養及節奏感會得到發展,文學素養和道德品質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幼兒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通常來說,朗讀更易于讓幼兒把握節奏,教師可通過對朗讀材料進行“分段”“加標點”,進一步幫助幼兒在朗讀時感受節奏、停頓,進而逐漸使其形成較高水平的節奏感,不斷加深對節奏的理解。
科學調查表明,人類在幼兒時期是形成節奏感的關鍵階段,若是能夠進行合理、科學的引導,幼兒在此時期對節奏的感知、把握能力將得到飛速發展。基于此,教師可以在音樂節奏訓練中,借助“拍打游戲”的方式,通過刺激幼兒的觸覺、視覺、聽覺等感官,加深其對節奏的感知,進而使其形成良好的節奏素養。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拍打出不同的旋律,并通過重復練習,讓幼兒對節奏的感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此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會變得更加集中,創新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不僅如此,教師還可提供鑼鼓、自制手鼓等樂器,引導幼兒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訓練,使其對不同音調、節奏有更好的理解。通過節奏游戲,幼兒的音樂素養及對節奏的控制力會得到全面發展,這對其音樂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節奏訓練是幼兒音樂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更是夯實幼兒音樂基礎的重要途徑。為提升節奏訓練效果,教師可從日常生活、朗讀活動及節奏游戲等方面入手,以此激發幼兒進行節奏訓練的興趣,加深其對節奏的理解,進而逐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為其音樂水平進一步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