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芳 新疆昌吉學院
很早之前,古人就有“字如其人”這樣一種說法,意思就是說人就跟自己寫出來的字一樣,有相同的特點。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人們逐漸忽視了自身的書寫情況,更談不上去了解和發展書法了。隨著素質教育方針政策的頒布與實行,以高校教育為突破口,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到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作為一項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濃郁的文化色彩,并將書法課編入高校公共課程中,以此來宣傳和推廣書法文化,促進書法文化的長遠發展,從而達成陶冶高校學生情操、提高高校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目標,進一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書法文化發揚光大。
現階段,書法文化發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文化歷史,其在發展演變過程中,不僅僅是作為漢字的簡單表現形式而存在,在字符的表象背后更是蘊含了豐富而深刻的情感和內涵。從象形文字、甲骨文,到小篆、隸書,再到后來的草書、行書、楷書,無論形式還是內涵,書法承載的既是字符、漢字的演變歷程,又是漢字經受時間和歲月洗禮之后的禮物,它也由內而外地散發出屬于自身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去遐想。
素質教育是黨和國家在改革開放后建立的全新的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受教育群體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鼓勵人的多元化發展,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素質教育教學方針從施行以來,無論從教學實踐改革,抑或是教學成效來看,都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素質教育的實施與發展是教育改革道路上一大重要舉措,更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舉措,是值得我們貫徹教育全過程的政策。
書法是指代表文字或字符的一種特定的表現形式。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帶給人風格各異的視覺體驗和享受,同時也通過書法傳遞出漢字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內容,抒發出書法創作者想表達的內心感受。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從小篆到隸書,從草書到楷書,其實演變的不僅是漢字的外在表現形式,漢字透過形式美傳達出的情感世界,還是人們欣賞和向往的另一世界。書法這門藝術自誕生起,便注定了不會是一門普通的藝術,它所蘊含的美不僅是漢字表面的形式美,還賦予了我們享受內心美的能力,給予了我們視覺乃至心靈上的美的盛宴,因此傳承書法藝術,推動書法教育改革和研究應得到我們所有人的關注和支持[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素質教育時代,它要求我們不再一味地重視考試,而是更多地提倡人的全面發展,鼓勵高校教師培育具有綜合素質的新時代人才,同時也為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常言道,見字如見人,高校書法教學正是秉承著這樣的教學理念。在現階段素質教育的教學方針指導下,高校書法教學可以說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使命。首先,從素質教育的視角來看,高校書法教學有助于教師樹立素質教育的教學觀念。中國教育體制一直以來都以傳統的應試教育為主,這樣的教育體系既限制了高校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又是高校教師教學方式改革道路上的阻礙,對師生的共同發展缺少支持和鼓勵。其次,在素質教育視角下,高校書法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新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正所謂,書品即人品,高校在進行書法教學時,一方面能夠豐富高校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在欣賞書法作品的過程形成自身獨特的、正確的價值觀念。最后,在素質教育體制內,高校書法教學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調養學生性情。高校書法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形式之一,能夠通過欣賞書法作品開闊高校師生的眼界,給予師生視覺和心靈以美的享受,讓高校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書法作品所蘊含和散發的藝術魅力。因此,在素質教育視角下,教師在高校書法教學中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推動高校多元化素質人才的培養[2]。
在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體制的限制,無論社會、學校,還是教師、家長,都把教學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基礎知識教育方面,甚至出現過分偏重于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忽略了高校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這使學生形成了“只要學好考試科目就行”“需要考試的科目才重要”等錯誤觀念。而在新時代,黨和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教學方針,要求高校重視素質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這一教學方針有以下優勢:第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高校書法教學能夠通過書法練習過程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形象思維。第二,有利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高校學生在欣賞書法作品的過程中也會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情世故,從而讓自身的文化素養底蘊得到豐富。第三,有利于學生個性的養成。高校學生欣賞優秀書法作品的過程不僅是觀察能力、鑒賞能力提升的過程,還是學生自我思想、自我個性培養的過程。因此,在素質教育視角下,高校書法教育能夠推動學生文化素養的發展,從而培養更多有思想的個性化素質人才[3]。
高校書法課程中,既包含對優秀書法家作品的欣賞內容,又包含學生自身學習書法,練習、臨摹書法的實踐內容。高校書法課程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對高校學生在美的欣賞、鑒賞方面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所以,從素質教育視角來看,高校在書法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加深學生對美學的認識,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求高校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高校書法課程的開展則進一步貫徹和落實了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夠幫助高校學生提高對美的認知能力,使其加強對美的鑒賞和分析,素質教育倡導人的全面發展,高校書法教育在幫助學生了解和欣賞書法作品中蘊含的美的同時,更能幫助學生對其他表現形式所蘊含的美進行鑒賞,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形成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在素質教育視角下,高校書法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促進專業化素質人才的培養。
從當下高校書法教育的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高校開展書法課程教學這一舉措是正確的,是可行的,更是有成效的。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也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促進書法教育發展[4]。
目前,雖然有素質教育教學政策的加持,但高校書法教學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其中也恰好暴露出了高校書法教學正面臨的難題與困境,需要我們去共同解決。一是加強高校書法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力量匱乏是高校書法課程難以進行和維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師資力量會直接影響到高校書法教學的成效,只有有了強大的師資力量,才能更好地保障高校書法教育的順利開展和進行。二是完善高校書法教育的教學體制。完善的教學體制為高校書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在搭建好的教育體系下,書法教師才能更好地去發揮自身的教學長處,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培養出越來越多優秀的綜合素質人才。三是創設良好的書法教學環境。書法文化擁有濃厚的發展歷史,應得到社會、高校的支持,社會和高校應盡己所能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學支持,如優秀書法作品、書法用具等,為學生營造舒適的教學氛圍,如專門練習書法的教室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高校書法教育是值得我們傾注時間、精力去努力做的一件事情。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高校書法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因時制宜,進行積極的教學實踐探究。依托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高校書法教育正處于關鍵的進步時期,因此,高校書法教學應得到教育改革的關注和重視,在推廣和發展中國傳統書法文化的過程中,為社會培養越來越多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