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閻偉
(大連市旅順口區市場秩序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041)
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安全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做好糧食儲備工作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非常重要。同時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糧食的質量對于人體健康能夠產生直接影響,這就要求我國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糧食檢驗和儲備糧質量管理的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糧食儲備質量管理水平,讓我國糧食儲備處于優質狀態。可見,加強對糧食檢驗和儲備糧質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做好糧食檢驗與儲備糧質量管理工作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保障儲備糧的質量安全。儲備的糧食中可能會存在一些有害物質,如真菌毒素、有害微量元素、農藥殘留等,如果這些糧食被人們食用,將會給人們的身體造成危害,做好糧食檢驗和儲備質量管理工作,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糧食是人們安家立命的根本,只有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糧食,才能使人們更好地的生活和工作,進而保證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二是促進國家對糧食新品種的研發。糧食檢驗工作不僅可以檢測出糧食中的有害物質,同時也可以分析糧食的成分、品質,為科研人員研發新的糧食品質提供數據支持,進而研發出更多優質的糧食品種;三是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樣[1]。在糧食收成之際,企業會向農民征收糧食,并將收購的糧食進行存儲,然后根據市場需求,適時出售糧食。開展糧食檢驗和儲備量質量管理工作,可以幫助企業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并建立起了強大的糧食質量檢測隊伍,這也使得我國糧食檢驗和儲備糧質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保障了我國糧食質量安全。不過隨著新時期的到來,對于糧食儲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糧食檢驗和儲備糧管理理念與方式已然無法滿足需求,比如,是在傳統糧食質檢工作中主要側重于對糧食等級及水分的檢測,對于儲備糧食質量變化的關注程度不足,導致糧食在儲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質量變質,加工品質差,難銷售等問題[2]。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將會造成大量糧食積壓,最終給企業和國家帶來嚴重的損失。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相關部門和企業必須要采取科學的方式,提升糧食檢驗和儲備糧質檢水平,延長糧食儲備的壽命,保證糧食安全。
糧食檢驗工作是糧食儲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做好糧食檢驗工作是保證儲備糧安全的關鍵。因此,相關人員必須要加強對糧食的檢驗工作,并嚴格按照糧食檢驗工作要求,將糧食檢驗工作落實到位。首先,在糧食入庫之前,質檢人員需要對糧食的品質進行檢驗,保證入庫糧食與儲存要求相符。在糧食收購過程中,收購人員應根據糧食的質量和價格,將糧食劃分為不同的等級。質檢人員則需要按照等級對糧食水分、過氧化值等進行準確檢測,并根據具體的檢測結果,對糧食的質量進行評定,符合儲存標準的糧食則允于入庫,不符合標準的糧食則嚴禁入庫;其次,在糧食儲存期間,管理人員需要對糧庫的溫度、濕度等進行嚴格控制。同時質檢人員需要定期對儲存糧食進行抽檢,檢測糧食是否存在質量變化、蟲蛀等現象,是否符合糧食儲備標準,對于不符合標準的糧食則需要上報給上級部門,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3]。另外,需要注意一點,一切質檢工作都應有詳細的記錄,以便于管理人員更好地的對儲備糧進行管理。
糧食質量監管工作也是保障糧食質量的重要舉措,這就要求相關職能部門應不斷提高自身糧食質量監管工作的水平,將國家制定的相關管理制度落實到實際管理工作中,優化糧食市場環境,形成良好的風氣,保證糧食安全。首先,糧食質量監管部門應結合我國糧食市場的實際情況,對糧食儲備的品種結構、規模數量等進行監管,加強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維持糧食市場的秩序;其次,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糧食質檢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加強有關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糧食安全意識,保證糧食質量監督工作的高效開展;最后,對于違背糧食市場準確和儲備良好管理規范的行為,應加大處罰力度,形成良好的糧食市場風氣,保證糧食安全。
糧食品質管理是糧食儲備質量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通常來說,糧食安全主要體現在農藥殘留問題和糧食霉變這兩個方面。糧食在種植的過程中,種植人員為了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會選擇性的噴灑化學農藥,這些農藥會有部分殘留在糧食作物中,同時糧食在儲存的過程中,如果儲存條件不合適,也會出現霉變的現象,如果人們食用了這些糧食,將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構建綠色儲備糧新體系,做好糧食檢驗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這一體系構建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強化質檢工作,構建新的糧食儲藏方法,推行新的衛生指標。比如,對于糧食在儲存過程中容易出現蟲害和霉變問題,則可以積極推動低溫糧食儲藏方法,可以有效將其蟲害和霉變發生的概率,保證儲存糧食的品質。另外,對于糧食存儲而言,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要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將管理工作中的各項制度和規范落實到位,保障糧食安全。同時需要做好儲備糧質量檢驗工作,質量人員應通過先進的檢驗技術,對儲備糧的品質進行實時監測,防止糧食在儲備的過程中出現陳化劣變的現象,減少糧食損失。
完善的糧食執法和質量監管體系是糧食檢驗和儲備糧質量管理工作穩定開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我國相關部門應將糧食立法提上日程,并構建起完善的糧食執法和質量監管體系[4]。首先,在糧食的生產、儲存和購銷過程中,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管作用,將糧食立法貫徹落實,實現糧食儲備質量管理的法制化;其次,全體糧食質量檢驗人員都必須要持證上崗,并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開展糧食質量檢驗工作,提升糧食儲備管理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再次,政府部門應設立糧食管理專項經費,用于糧食質量檢驗和儲備質量監管,保證糧食儲備質量監管工作的正常開展,提升糧食儲備管理水平;最后,相關職能部門應明確糧食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即要求糧食經營者必須要嚴格按照糧食入庫、銷售出庫等規范,開展相關的經營活動。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做好發票和證明監管工作,對于違反糧食經營規范的經營者,則可以將其納入到征信檔案中,以此來規范糧食經營者的行為,保證糧食安全。
綜上所述,做好糧食檢驗和儲備糧質量監管工作是提升糧食儲備管理水平的關鍵。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這兩項工作的重視和研究,并針對目前我國糧食儲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結合新時期對糧食儲備的新要求,通過強化糧食檢驗、強化糧食質量監管、構建綠色儲備糧新體系、完善糧食執法和質量監管體系等措施,提升糧食檢驗和儲備糧質量管理水平,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