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靜,候京南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一直以來,真實、客觀、公正等倫理要求塑造了新聞的專業性。然而,媒介變革與技術迭代引發了更多的倫理問題,個別媒體在新聞報道中進行片面描述、忽視人文關懷等,不同形式的媒體倫理失范現象依然時有發生。在應對倫理失范問題、提升新聞專業性的過程中,媒體內部的行業自律與外部社會的公眾監督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0年6月21日,新西蘭Stuff新聞網站和《周日星報》(SundayStar-Times)發表了題為《邊境的穿山甲:將新型冠狀病毒從蝙蝠傳給新西蘭人類》的新聞,報道了海關在新西蘭邊境緝獲部分野生動物尸體的故事。文章著重強調海關查出了部分穿山甲,還配了活體穿山甲的圖片。該文章被同時公布在網站的頭條首頁和“最受歡迎”欄目。文章刊發后,讀者特洛伊·丹多(Troy Dando)將其投訴至新西蘭新聞評議會。丹多先生認為該篇新聞標題不符合事實,文章用不準確信息來吸引讀者,違反了評議會擬定的“準確、公平與平衡”(Accuracy,Fairness and Balance)及“標題和說明”(Headlines and Captions)原則。該新聞標題暗示了似乎有活的穿山甲正在被進口到新西蘭,然而這并非事實。另外,丹多先生還指出,文章中寫的關于穿山甲作為中介將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給人類的這一點尚未得到證實:“在人們對病毒高度關注的時候,這種模糊的措辭是不負責任的。”新西蘭新聞評議會最終判定這則投訴成立,并要求相關媒體修改或撤銷該條新聞。[1]如果公眾發現新西蘭新聞媒體如報紙、出版社、網站等發布的內容有違倫理準則,都可以投訴至新西蘭新聞評議會。
作為媒體自律組織,新西蘭新聞評議會(New Zealand Press Council)在出版商與印刷工業協會(聯合工會)的贊助下,成立于1972年。該組織旨在以公正適當的裁決去解決公眾的投訴,以促進新聞自由,并盡力維持新西蘭新聞的專業水準。[2]這個行業組織屬于公共事業,由媒體和工會代表組成。[3]其監管對象主要是新西蘭流通的報紙、雜志和期刊內容,也包括網站;同時也包括廣播公司平臺的在線內容、含有新聞內容的數字網站、以新聞評論為特色的博客等。2018年3月1日起,新西蘭新聞評議會也負責監管加入視頻分級系統的視聽節目平臺成員,包括網飛(Netflix)、毛利電視臺(Māori Television)、多媒體公司New Zealand Media and Entertainment(NZME)等。[4]
除了受理與媒體相關的投訴,評議會還制定針對新聞行業的《新西蘭新聞評議會倫理原則聲明》(StatementofPrinciples),勾勒了媒體應當遵守的倫理準則,同時也是評判媒體報道是否有違倫理準則的依據。《倫理原則聲明》涉及準確、公平與平衡,隱私權,兒童與青少年,圖片與圖形,評論和事實等方面。新聞評議會功能的充分實現,有助于媒體維持高水準的準確性、公平性、平衡性以及公信力。
針對媒體的公眾投訴能否被重視、投訴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聞評議會的存在價值。評議會需要時刻重視公眾對媒體的監督,而評議會委員是否具有足夠的媒介素養,是否能依照《倫理原則聲明》及公共利益針對投訴做出公正的評議是至關重要的。
新聞評議會的委員數量平均為11—16名,包括1名曾任高等法院法官的獨立主席,1名執行董事,5—8名公眾代表,4—6名來自新聞業界的成員。媒體行業人士不能擔任主席,這一職位通常由曾在高等法院任職的法官擔任。主席的一次任職期為5年,可終身連任。業界成員通常是評議會從接受監管的媒體機構中選出的有豐富采編經驗的記者或編輯。2017年評議會年度報告中的委員名單顯示業界成員有2名代表報業出版商協會的編輯,他們來自著名報業集團《新西蘭先驅報》(NewZealandHerald)和傳媒集團費爾法克斯(Fairfax Media)。此外,還有1名雜志出版商協會代表、2名記者代表和1名來自數字媒體的代表。公眾代表則多由律師、商業顧問、獨立咨詢顧問組成。
至今,新聞評議會委員中的新聞業界成員來自不同的媒體類型,擔任不同的職務;公眾代表也會時常發生變動以保持評議會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新聞評議會的委員構成多樣,這有助于公正地處理公眾的投訴。
依照新聞評議會的聲明,公眾發起投訴與委員會評議的過程是完全免費和公開的。其程序如下:
(1)投訴人與被投訴媒體私下溝通:除非經評議會執行董事批準,否則任何公眾在向評議會投訴前,都需要先向他想要投訴的編輯、記者或媒體機構提出書面投訴,相關媒體機構應在接受投訴后的10個工作日內予以回復。在收到回復后,投訴人可在10個工作日內回應被投訴方。若投訴人與被投訴方私下處理與協商成功,則無須繼續投訴至評議會。在編輯、記者或媒體機構沒有及時回復或者投訴人對其處理方式不滿意時,投訴人可將其投訴至評議會。
(2)投訴人填寫投訴內容:投訴人可選擇從評議會辦公室獲取紙質表單或登錄評議會官網填寫不超過500字的申訴內容,說明媒體發布的哪篇報道違反了哪些原則。所有投訴必須隨附被投訴文章或新聞的完整內容及與媒體的通信副本,如有其他證明材料也可一并附上。
(3)評議會引導雙方溝通:評議會查看公眾投訴,依照投訴內容是否明晰完整等原則決定是否對投訴進行評議。評議前,新聞評議會將公眾投訴內容通知相關媒體機構并要求其在10個工作日內回復相關事宜,隨后將媒體的回復轉發給投訴人,通知投訴人可以針對媒體回復提出200字左右的質疑。如投訴人與被投訴媒體在此過程中仍未達成一致,將準備召開評議會。
(4)評議會表決:一般情況下,召開針對某一投訴的評議會時,主席、執行董事與各位委員都應在場,依照《倫理原則聲明》及少數服從多數的評判方式來決定對該投訴的處理結果。評議的結果一般為維持投訴即投訴成立(Upheld)、不維持投訴即投訴不成立(Not Upheld)與投訴中的部分成立(Upheld in Part/Part Upheld)等。大多數投訴均以雙方提交的文件決定,但投訴人如欲親自提出意見,可申請出席評議會議。
(5)評議結果公示:如果投訴被判定成立,評議結果將在相關媒體上發表。在結果中,評議會及媒體應對被公眾投訴的內容進行說明,必要時,媒體應對不當的報道進行修改或撤回。同時,評議的日期、事件,投訴人的投訴理由,被投訴方的回應及評議會的評議與裁決結果等,會被總結和編輯成一篇文章發布在新西蘭新聞評議會的官方網站中。
(6)投訴人可申請復議:如果投訴人有其他新的補充理由需要說明,可以申請復議。[5]
2009—2019年間,公眾向新聞評議會提交的投訴數量有了成倍的增長。2009年收到投訴77起,2014年收到投訴156起,2017年收到投訴的數量超過210起,約是2009年的3倍。除去出于各種原因比如撤回、未按要求投訴等未能進入評議程序的,新西蘭新聞評議會平均每年處理投訴約50—120份,2009—2019年間評議數量呈現緩慢而穩定的增長態勢。這其中,公眾集中投訴的幾個方面有:報道不夠準確客觀和虛假報道,內容侵犯隱私,未體現對兒童與青少年的人文關懷等。
評議會官網的案例匯總顯示,多數情況下,公眾會控訴某一新聞內容違反了不止一條倫理原則,但其中原則1“準確、公平與平衡”在投訴中被提及的次數最多。新西蘭新聞評議會擬定的“準確、公平與平衡”原則是指:“任何時候,出版物都應保證準確、公平與平衡,不得以故意捏造或遺漏的方式來誤導讀者。在具有爭議性或分歧性的文章里,為保證觀點的公平,必須呈現另一方的聲音;凡事也有例外,一些長期性的議題可能無法做到在每一期報道里都使各方的觀點得到合理的呈現,此時若要對相關報道是否具有公平性和平衡性進行判斷,依據的應該是前后一系列的而非某個單一的報道。”[2](479)
數據顯示,2019年參加評議的案例有118個,其中涉及原則1“準確、公平與平衡”的案例占50.8%。2018年進入評議的案例有105個,涉及原則1的有72個,約占68.6%。2017年參與評議案例共86個,涉及原則1的有62個,約占72.1%。這表明,在近幾年接受的公眾投訴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案例都與“準確、公平與平衡”相關。
在相關案例中,典型的例子之一是2015年一則刊登在新西蘭《豪羅芬努阿紀事報》(HorowhenuaChronicle)上的新聞《湖泊治理的新階段》。新聞描述了豪羅芬努阿湖泊正在進入第二階段的治理中,湖水質量得到了改善。從表面上看,這篇新聞報道似乎是多來源多素材的:引用三個人的觀點且記述了將近20段文字。然而,投訴者發現這些內容和豪羅芬努阿區議會發布的新聞通稿幾乎相同,因此公眾投訴該新聞違背了“準確、公平與平衡”原則。經過調查發現,該新聞確實改寫自新聞通稿,呈現的三個觀點分別來自當地的市長、議會主席及區委員會代表,實際上屬于同一種消息來源,并不存在對其他立場及不同意見的采訪和描述。因此,對該新聞的投訴得到評議會的支持。[6]
新西蘭新聞評議會認為,“準確、公平與平衡”是媒體需要遵循的最基本準則,但如今各類媒體呈現給受眾的作品都很難真正做到遵守這一原則。使新聞報道“失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直接通過網站搜索而沒有實地考察導致的信息不準確,也可能是素材來源單一誘發的真實質疑。在2016年年度報告中,新西蘭新聞評議會批判了當今媒體多以新聞通稿代替實地采訪的情況:“新聞通稿只是一個人或組織的觀點。它可能是準確的,但根據定義,它違背了公平和平衡的原則。簡單草率地運用來源單一的新聞通稿等捷徑可能是由于最近新聞編輯室面臨的壓力。但在目前媒介環境下,想要在傳統新聞面臨困境的狀態下保持新聞報道的質量,如果拋棄公平、平衡或剝奪回復權利,是永遠不可能得到受眾認可的。因此,評議會敦促新聞記者多方采訪確認事實,以保護公眾還存有對維護公平的記者的信任。”[7]
《倫理原則聲明》的第2條為“隱私權”:“通常情況下,每個人都享有個人隱私權、空間隱私權及私人信息隱私權,這些權利應該得到媒體和出版商的尊重。然而,隱私權不應成為對涉及明顯的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進行報道的障礙。在披露嫌犯親屬的身份信息之前,媒體應抱持特別的謹慎,因為嫌犯親屬可能并不與所報道事件有關聯。采訪報道那些遭受創傷與悲痛的人士時,需加以特殊的關心和愛護。”[2](479)
投訴至新聞評議會的涉及“隱私權”的案例數量持續上升。2008年有6起與隱私完全相關的投訴,從2010年至今,有超過上百個案例部分或全部與隱私相關。
1.悲劇事件涉及的隱私問題
在“隱私權”的原則聲明中,評議會特別強調了“嫌犯”“遭受創傷與悲痛的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隱私問題。媒體在采訪、報道這些人群及其家屬時,不應隨意公布其個人信息,這不僅是出于保護其隱私的考量,更是凸顯人文關懷的必然選擇。但為了追求新聞信息的獨家性或爆炸性,個別媒體或記者仍然對當事人及親屬過度消費,造成對他們的二次傷害。以2016年2月的一起投訴為例,投訴人瑞維特(Bob Rivett)的兒媳在2016年1月的一次踩踏事故中喪生,隨后新西蘭《新聞報》(ThePress)的記者一直試圖聯系和采訪瑞維特的兒子。在沒有得到他們一家人的允許下,該媒體刊登了其兒媳的生前照片、姓名、職業等警方沒有公布的個人信息。新西蘭新聞評議會評議認為,《新聞報》違反了“隱私權”原則,不僅沒有保護受害人隱私,還忽視了其家屬的感情。[8]
2.公共利益與隱私權的沖突
在面臨重大公共事件或新聞符合公共利益時,相關的事件應當被報道。在處理隱私權與公共利益相沖突的投訴時,評議會一般會選擇維護公共利益。2019年3月,讀者羅賓·哈里森(Robin Harrison) 將《新西蘭先驅報》投訴至新聞評議會。她認為該報披露國會議員羅斯(Ross)婚外情對象之一道伊(Dowie)的身份、照片等個人信息的做法是不合適的。但評議會討論認為,道伊本人的情況與國會議員羅斯的精神健康、被指控腐敗等問題息息相關,而國會議員羅斯的私生活已經影響到了公眾對其的評價,其婚外情應被公眾所知。另外,道伊也已經開始被新西蘭警方調查。因此,公布道伊的一些個人信息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并沒有違反“隱私權”原則,哈里森對媒體的投訴沒有得到支持。[9]
早在2008年年度報告中,評議會便指出了媒體處理隱私問題時的困境:“新聞行業面臨的挑戰是要在侵犯個人隱私空間和完成其所承擔的職責之間走一條艱難的路線:在公共利益允許的情況下向公眾提供新聞服務。”[10]面臨公眾對媒體疑似侵犯隱私的指責,新西蘭新聞評議會始終試圖在協調新聞自由與公共利益的基礎上作出公平的決議。
3.社交媒體內容的隱私爭議
新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加劇了人們對隱私問題的討論。2014年到2017年,評議會收到的許多涉及隱私的投訴都顯現媒體頻繁使用了來自Facebook頁面的照片或其他內容。人們雖不吝嗇將自己的生活狀態甚至各種隱私信息公布在網絡上,卻又擔憂自己的隱私會被泄露或濫用。
社交媒體是大眾頻繁發表觀點與分享意見的平臺。記者或者媒體是否可以直接使用被公開在網絡上的社交信息在新聞業界引起了討論。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頁面都是開放的,其內容可供任何公眾個體查看。媒體通常認為,頁面的公共性意味著該材料屬于公共領域,因此無須限制記者對公開內容的使用。
2010年,評議會首次收到了對媒體使用社交媒體內容的投訴。當年年度報告總結提出:“在大部分情況下,新聞媒體可以直接獲取并使用發布于社交媒體網站上的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當社交媒體使用者發布的信息被媒體采用時,涉事人隱私也可能被媒體或網民在網絡平臺曝光,成為公眾討論的對象。”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被分享,記者和媒體將會不斷地免費從社交媒體上獲取信息作為新聞素材,這導致對于侵犯隱私的投訴將繼續存在。評議會認為,確保記者們所發布的新聞符合道德準則的做法之一就是在信息采集過程中盡量使用新的方法,開辟新的途徑,并在信息發布前盡量征得有關人士的同意。[11]
評議會的第3條原則為“兒童與青少年”:“如果要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報道,則編輯必須證明報道比不報道具有更高的公共利益。”[2](479-480)在新西蘭新聞評議會的定義中,兒童與青少年主要指年齡范圍在1—18歲的群體。評議會認為,兒童成長為成年人這一階段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無論是社會組織或法律機構都應該對此密切關注,尤其是注重保護其名譽及隱私。年輕群體雖是新聞媒體的合法報道對象,但媒體報道時,應謹慎平衡公眾知情權與兒童、青少年的個人權益。
第11條原則“圖片和圖形”的內容為:“在挑選和處理圖片和圖形時,編輯應謹慎小心。任何可能誤導讀者的技術性操作都應被標示出來并加以解釋。在處理一些展現悲痛或可怕情形的圖片時,應特別考慮其可能造成的影響。”[2](481)
“兒童與青少年”的原則與“圖片和圖形”的原則提醒著媒體需要在某些場景中小心選擇合適的圖像,以及謹慎考慮是否公布兒童與青少年的照片,一旦披露不當便會引發倫理問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2010年12月新西蘭《周日先驅報》(HeraldonSunday)刊登了一幅在上學途中的5歲男孩照片,其母親是近期因被殺害而登上新聞的奧克蘭女子卡門·托馬斯(Carmen Thomas)。照片中小男孩還身著校服,可以就此辨別出其就讀的學校。包括兒童委員會專員約翰·安格斯博士(Dr. John Angus)在內的至少8人都向新聞評議會提出了投訴,認為這張照片與男孩被殺害的母親并無關系,該報刊違反了“兒童與青少年”與“圖片和圖形”原則。評議會支持了該投訴。[12]這與2019年的一個案例相似:來自英國的一對夫妻由于大聲喧鬧而被新西蘭當地人投訴,但新西蘭媒體卻在報道中刊登了這對夫妻6歲兒子的照片。[13]評議會認為,案例中的兒童與實際有新聞價值的內容并無關聯,對兒童照片的披露沒有表現出任何公共利益,因此判定投訴成立。
在2010年年度報告中,評議會總結道,刑事案件和社會爭端是媒體應當關注的,但相關家屬尤其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照片不應當被隨意公布于公眾視野中。評議會認為,如果孩子們是直接和高度參與到被報道的事件中的,那才可以考慮公布孩子們的圖像。比如在波及一定人群的災難報道中,報道公布關于受災的兒童信息或圖像能夠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在保證圖片不血腥、不過分可怕及令人悲痛的情形下,這樣的新聞是有價值的。即,兒童與青少年的圖像本身應當具有新聞價值,并旨在增加讀者對事件了解或理解時,才具備可公開性。[10]
1.評議過程重視公共利益
評議會在判定投訴是否成立時,經常考慮的一個因素是公共利益,即那些與公眾密切相關、影響公眾生活的事情或現象是需要媒體報道的,如發現或者揭露犯罪和嚴重的不當行為;保護公共健康和安全;保護公眾免于被個人或組織的行為或陳述誤導;揭露個人或組織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瀆職行為;揭露司法不公。[14]評議會擬定的《倫理原則聲明》共有12條準則,其中明確提及“公共利益”的就有5條。如第7條原則“歧視與多樣性”規定:“當性別、宗教、少數群體、性取向、年齡、種族、外貌、身體或精神殘疾等事項與公共利益發生關聯時,對之進行討論是合法的,媒體也可以對之進行報道和評論。但是,媒體在進行報道時,不應無端地強調以上事項。”第9條原則“欺騙、隱瞞”規定:“通過欺騙、歪曲或不誠實的手段獲取新聞或信息是不被允許的,除非該新聞或信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而又無法通過任何其他手段獲取。”[2](480)原則中對符合公共利益的公眾知情權、媒體自由報道權做出了明確維護,同時也出于公共利益限制了部分媒體權力的濫用。
當申訴人向評議會提起申訴時,可能會援用《倫理原則聲明》中的基本原則。但是,也不僅限于基本原則。[2](479)尤其當投訴內容涉及其中未詳細提及的情況時,公共利益便成為如何進行評議的基本準繩。例如,《倫理原則聲明》中未提及如何處理與漫畫有關的投訴。但評議會認為:“漫畫一般被視為評論性的內容。在評議有關漫畫題材的案例時,會暫時把公平和平衡的原則放在一邊,因為漫畫家經常使用夸張、隱喻及想象的方式來說明問題。但公共利益與準確性的原則依然存在。無論漫畫家的作品如何夸張,其實都是對事實與真相的反映與再創作。如果漫畫能夠不偏激地反映事實,描述內容也符合公共利益,適合為公眾所了解,評議會便會支持該漫畫的公開。”[15]
2.評議程序公開公正
新西蘭新聞評議會一直促進評議過程的公正公開,這不僅是公眾對相關信息透明化的要求,也是維持評議會自身獨立與自律性的保障。
其一,公正性。這有賴于評議會委員構成的多元化、回避制度的執行及評議過程的透明化。一般來說,大多數投訴都是由全體成員召開會議審議的。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有針對某一成員工作單位的投訴,該成員這時會宣布因為與此案件有利益相關并會退出針對此投訴的審議。無論是投訴人還是被投訴的媒體記者、編輯或機構,都可申請出席評議會并提出意見或為自身辯護。另外,評議會委員的意見也會被完整地記錄下來,這些都維護了評議的公正。
其二,公開性。評議會要求公開地發表相關評議結果,這使得媒體對評議會的裁決更加重視,也有助于媒體受眾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被投訴的內容,即文章或出版物中出現的違背媒體倫理之處。大多數情況下,如果經過了新聞評議會的討論,某投訴被維持,那么被投訴媒體應當對裁決結果予以公開的發表。
同時,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評議會都詳細制定了明確的評議結果發表規范,比如某紙質出版物第1—3頁上發表了一篇被投訴的印刷文章,應將判決直接寫在第3頁,最多400字。裁決必須在未經二次修改與編輯的狀態下進行發表。當被投訴的文本已經傳播擴散時,新聞評議會也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在網站中發布一個寫有裁決內容的鏈接,該文章應被標記為違反了評議會的原則;在文本內容傳播到的其他平臺,評議會將發表一份簡短的聲明,以在每一份已公布原稿的出版物或媒體上說明。[16]
新西蘭新聞評議會認為,自我監管是否有效的判定標準之一是公眾的看法。因此,要求發表評議結果不僅是對媒體的一種制裁,而且是為了提醒公眾,新聞界可以而且確實是在接受公眾監督的。[10]
1.評議原則不夠細致
1999年8月,評議會發布了第一份《倫理原則聲明》。2002年對其作出了輕微的修正。此后,《倫理原則聲明》未發生任何變更。由此,諸多媒體工作者和社會公眾認為評議會提供的原則聲明過于傳統。對于任何裁決機構來說,如果沒有一套明確有效的原則來作為判定投訴是否成立的基礎,往往很難作出有說服力的裁決。在2007年對評議會的意見收集中,許多人提出評議會提供的原則聲明太模糊,沒有針對細節做出詳細的規范。對原則的主要批評和建議可以概括如下:
(1)公眾利益的內涵亟待完善,諸如使用欺騙手段獲得真相是否符合公眾利益等問題需要加以規定。
(2)有關兒童和青少年的原則過于模糊,基本的指導原則應當是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免受有害于其福祉的信息。這些原則應該包含一些細節的條款,以平衡言論自由權利和可能在新聞報道中給未成年人造成的傷害。
(3)在隱私方面的原則應更加具體,可借鑒澳大利亞新聞評議會制定的對于隱私保護的規定。
另外,許多被訪者認為應當允許有相關經驗的社會公眾參與到倫理原則的制定過程中。同時建議評議會應時常審查與改進各項倫理原則,并廣泛征求意見,新聞與傳媒學院、業界人士也應參與其中,共同商討并制定更加詳細規范的基本原則。[17]
2.公眾對媒體評議會認知不足
2007年,新西蘭高等法院退休法官伊恩·巴克(Ian Barker)與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劉易斯·埃文斯(Lewis Evans)主導了一項關于新西蘭新聞評議會公眾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評議會認知不足。許多受訪者表示不了解評議會的職責與功能。147名受訪者中大部分人從未向新西蘭新聞評議會投訴過,其中有過對媒體投訴行為的有46人,但通過評議會進行投訴的僅有17人,僅占受訪者的11.6%。也有一部分受訪者認為新聞評議會是由國家權力機構設立的,并過分依賴于出版商或其他媒體機構的資金支持,一旦資金不足,獨立性就難以保障,甚至許多媒體相關人士也有同樣的看法,而這些看法與評議會的實際運行情況并不相符。部分受訪者建議評議會應當在保證解決公眾投訴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宣傳,如通過印刷宣傳冊、參與電視演講、舉辦有關媒體問題的公開研討會等方式強化受眾對其職能和性質的認知。[17]
3.處理投訴與評議流程緩慢
許多投訴者在調查中指出,評議會的決定公布時,被投訴的倫理失范內容已發表許久甚至已廣泛傳播,即使勒令媒體修改內容做出補救措施,也已經不夠及時。政界咨詢人士稱在政治工作中尤其是遇到選舉等重大事件時,針對涉及某位政府官員報道的投訴在一周時間內難以得到解決,這甚至可能影響該官員的政治生涯。曾向評議會提起投訴的某商業實體企業負責人也指出,當注意到媒體發表了對其企業不準確的表述但未得到媒體答復時,他立刻向評議會投訴,雖然投訴最終成立,但媒體發表的不準確言論早已使企業遭受嚴重損失。最終,評議會的決定只會于事無補。2020年12月1日的數據顯示,從公眾發起投訴直至評議會公布結果,大約需要3—8周的時間。大部分投訴處理時效在6周左右,許多投訴者認為一個半月解決一件投訴是讓人難以接受的。[17]
設立新聞評議會的意義主要在于約束與監督新聞行業,維持媒體專業水準。作為媒體內部自我監管的代表性機構,新聞評議會能夠直接接觸并面對公眾的質疑與投訴,使得媒體行業的自我約束成為政府監管媒體之外的有力補充。新西蘭新聞評議會在傾聽公眾意見、解決針對媒體投訴、監管調和逐漸龐大的媒體機構、促進公眾與新聞工作者的溝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評議會始終重視各種基本媒體倫理準則,仔細考量涉及隱私、準確公平、特殊群體利益等較難以界定的復雜問題,通過規勸性的原則聲明對媒體進行有效監管,盡力在彰顯公共利益、維護媒體權益及保障公眾個人權利之間取得平衡。
然而,新西蘭新聞評議會依舊存在著諸如標準模糊、效率低下、監督不全面等問題。新聞評議會如何變革、如何適應時代發展是仍需探討的重要課題。
面臨多媒介形態的沖擊尤其是視聽新媒體平臺如網飛公司(Netflix)的發展,新西蘭當地紙質媒體發行量和受眾閱讀量有所下降,公眾對媒體的投訴對象也不局限于報紙、出版社。基于此,新西蘭新聞評議會邁出了變革的第一步:為多媒體視頻點播系統(Video-On-Demand,VOD)推出一個獨立的消費者投訴程序,在評議會下設立單獨的委員會專門處理公眾對視聽節目的投訴,擴展了自身的職責范圍,目前,該委員會已任命了包括獨立主席在內的4名專家成員。同時,2018年3月1日起,新西蘭新聞評議會更名為新西蘭媒體評議會(New Zealand Media Council),這是為更好地解決公眾質疑并回應視頻等新媒介形式的發展而進行的變革。
新聞評議會的運行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本文通過介紹并分析新西蘭新聞評議會的運行機制、部分案例評議情況,期待增強新聞業界、學界對新西蘭新聞評議會制度的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媒體倫理研究的全球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