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關乎每個人的未來?!袄嫌兴B,幼有所教”是人類社會普世的理想愿景。在老齡化趨勢加劇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的當下,未來我們將如何養老,值得深思。
中國的老齡化趨勢其實比想象中嚴峻。根據國際標準,一個國家和地區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7%,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65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 1.76億,占總人口的12.6%。未來,這一形勢將更加嚴峻。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26.1%。這意味著什么?目前,全世界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是日本,截至2019年底,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為3588.5萬,占比 28.4%。屆時,中國將逼近日本現在的老齡化水平,面臨相當嚴重的少子化、社會總體勞動力不足等各類問題。與此同時,如何養老,如何調配社會資源供給大比例的老年人群,提供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也是一大問題。
傳統上,養老模式有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無論東西方,均以居家養老模式為主,未來也依然會如此。機構養老,無需多言是一種全托式服務,由養老機構負責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而社區養老則介于二者之間,這一模式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既可以讓老年人有家庭所依,同時又能夠提供機構式的服務以及社區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未來,真正有發展潛力的是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的本質,其實是多方資源的整合,需要整合來自企業、政府、家庭和社會的資源,共同為養老服務。此前相關部委,專門發布了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發動物業企業參與到社區養老服務中去。目前這一領域,有一個時尚的名字,叫“大健康產業”,物業企業發展社區養老,本就是在做“大健康”。而與大健康相呼應,發展智慧養老,將是社區養老的主要形態。
智慧養老,可以通過構建養老信息平臺,將社區范圍內老人的生活情況以及健康、醫療等數據,納入統一平臺管理,同時也提供家政、問診、文娛等服務。智慧養老的真正展開,需要打通政府、企業、社區、家庭之間的壁壘,將他們用智慧系統統籌起來,以實現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精準服務的最終目的。智慧型養老,在未來將會接入智慧城市系統,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板塊而存在。這樣一種規劃,已經被提上日程, “十四五”期間,將在全國創建5000個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區。在未來,這樣的老年社區,將會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老年人聚居形態。
從過往到現在,中國人最理想的養老狀態其實一直是“含飴弄孫”“兒孫滿堂”。這一代的50后、60后尚且如此。但是,等到80后、90后乃至00后步入老年,情況想必會有所不同。他們相比于上代人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都更加獨立。未來的中國,大概率會如現在的歐美、日本一般,老年人更多地選擇獨自居家養老。而步入老年的80后、90后們,平日缺少子女及時的幫助與照顧,對于社區養老體系會更加依賴,作為互聯網浪潮中成長起來的老年人,他們對智慧養老體系的需求更強,要求也會更高?;蛟S現在的老年人還有數字鴻溝問題,未來的養老,這種數字鴻溝將會隨著智能系統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小。
養老當然還不僅僅意味著提供器物層面、系統層面的保障,對老者更要予以精神層面、發展層面的照拂。未來的養老,不單單再是“老有所養”“老有所安”,更是“老有所成”。擁有豐富社會經驗和閱歷、精力飽滿的老年人,是社會的財富與寶藏。就像日本為老年人“再就業”創造條件一樣,社會在保障他們基本的養老條件時,也要為他們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尊重他們最大化地追求個人價值。如此,則是一種更高層面的“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