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鵬 遼寧師范大學
藝術創作中主題的選取、技法的運用、繪畫媒介的展示等都能成為作品內容的繪畫題材。繪畫題材的選取,直接影響著繪畫風格。因此,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所表現的繪畫風格也不盡相同。
不同于其他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德·庫寧沒有完全放棄自然客觀現實中的具體形象,而是在創作實踐中將風景、人物與空間之間的素材進行反復搭配,讓觀者在畫中還能夠完整地辨別出它們。在德·庫寧的繪畫作品中,人和物的具體形象依然可見,同樣能使人聯想到客觀中的物象。例如,在《盤子與罐子》作品中,作者運用了透視技巧,畫面中形的體積感、真實感、形與形之間的關系、肌理的使用使我們真實地看到德·庫寧當時的藝術信息。
從德·庫寧早期的作品來看,受傳統學院教學模式的影響,他在繪畫中也追求寫實。但在后來的創作過程中,他極力否定寫實主義,他認為,藝術創作并不是看形如何與現實模特相一致,色彩如何貼近現實,而是更應注重一種視覺上的創新,以及藝術創作上的提煉。這一思想只是一種感性的、單純的行為,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它的作用遠不只是看一個事物這么簡單,而是開始了一種審美的活動,同時它具有對美的事物在視覺中的再提煉的過程。往往這種視覺上的提煉的形成都有一種理性的情感支撐,并存在理性的因素,所以能夠在繪畫創作中產生有意味的形式結構,其本質是由藝術家自身的理性思維來引導的,使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形式形成呼應。
在藝術創作中,相對于具象而言,抽象更具有思想性和主觀性。一般來說,藝術家要想以繪畫作為表達思想、精神、情感的方式,很可能會在抽象理性精神與客觀具象的元素之間,斟酌選取一種作為自己畫面的表達方式。
德·庫寧卻把抽象精神與具象因素通過自己的繪畫語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的作品中存在主觀的形象,掙脫了傳統藝術在觀念上的約束,他利用主觀解構的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形體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了一種具有極強的畫面張力與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他的藝術創作中不僅存在自然界的客觀具體的形象,還有把抽象與具象進行融合的形象,這正是其藝術創作的最大成就。
德·庫寧的藝術作品包含多種繪畫題材,從其早期的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并沒有拋棄客觀物體的形態,沒有解開遵循傳統繪畫習慣描繪物體的束縛,客觀形態因素在整個畫面中還是占據首要地位的,而主觀意識只能算是次要方式。德·庫寧的風格和立體主義是有所區別的,他將繪畫中的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抽象元素與自然形象形成一種聯想式的關系在作品中呈現出來。他把主觀精神和對客觀形態進行重新分析重組,將它們通過媒介材料呈現出來,傳達出直觀感受,充分地闡釋自己的內在真情實感。德·庫寧說過:“不管怎樣,我感覺我是自由的作畫,我深深地走進我心靈的深處。不管藝術能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我們總可以得到更多的好處。”
在他所繪的主觀形象與客觀情感相結合的系列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德·庫寧的一種內心的直覺感受。他通過書寫的方式來表現潛在的欲望,反映為一種丑陋、肉體、欲望、享受、抵御、恐懼等情感沖動,形成了感情符號的表達方式。
大部分藝術家女人體藝術作品是用女人的相貌和服飾來表達對女人體的欣賞或者贊美,而德·庫寧的作品中則充滿了對女人體的諧謔,這與他對他的愛人伊蓮娜的情感態度有關,那些“女人”狂野粗獷,從面部到肢體都表現出強烈的情欲,這樣的女人雖然俗氣,但是相比那些裝模作樣的女人顯得更加真切。在那個充滿暴力的戰爭年代,人們所有的欲望都被無限放大,那個時代的藝術家們也不再像前輩們那樣羞答答地表達自己的情欲,而是赤裸裸地表現自己暴風雨般的感情。德·庫寧總是暴力地處理他畫中的女人,如果他是一名軍人,恐怕他也會成為一名好戰的將軍。有時畫家會將自己性格中的一些特質,不自覺地帶到其所描繪的對象身上。由此可見,德·庫寧還有著瘋狂野蠻的一面。
筆者從威廉·德·庫寧的繪畫創作中學到了很多,同時也深入研究了其創作觀念、作畫態度,以多角度重新認識威廉·德·庫寧,并將研究所得應用于自我創作中,不斷在藝術創作中探索和創新,并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并超越傳統。威廉·德·庫寧的藝術實踐與藝術理念無疑對筆者的藝術創作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對當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