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珍 祁自敏 陜西科技大學
形象生動的花、鳥、蟲、魚造型,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以及戰國漢代的帛畫上,但花鳥題材的繪畫作品直到中晚唐才正式被確立為一門獨立的畫科。之后,花鳥畫不斷發展,在宋代走向鼎盛時期,宋代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花鳥畫家,他們將花鳥畫推向了一個歷史高峰。重寫生、尊自然、深入生活,強調內心感受,反對片面的被動描繪是這個時期繪畫的主要藝術特征。本文以宋人花鳥畫的藝術審美特征為主題,對宋代花鳥畫的繪畫風格進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宋代花鳥畫藝術對后世的影響。
宋代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發展,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繪畫行業的發展也進入鼎盛時期。這一時期花鳥畫的風格由“黃家富貴”逐漸轉向清新淡雅,這使宋代花鳥畫在中國古代的繪畫史上擁有不可撼動的藝術成就與歷史價值。
北宋初期,宋徽宗因為喜歡繪畫而建立了畫院,推行以畫取仕的制度,廣招天下的畫家,并且強烈推崇精工之風。當時,占據繪畫統治地位的當屬黃筌父子的“皇家富貴”畫風。畫院也以黃體畫風來評價繪畫作品,以宣揚皇家貴族的威儀之勢。
北宋中期,涌現出一大批如趙昌、崔白等富有創新精神的優秀畫家,他們的出現打破了百余年只有“皇家富貴”的繪畫體制,人們開始把徐熙、黃筌兩種繪畫風格進行融合。這一時期的畫家多用墨來畫出骨干,暈染與勾線相互結合。這樣的繪畫方法使畫面顯得更加形象生動,并且輕松自然,摒棄了之前單單追求畫面工整的繪畫筆跡。
北宋末期是花鳥畫發展的歷史高峰,此時宋徽宗已經創辦了完善的繪畫學院,雖然畫院還是以“皇家富貴”為主體,但也極力主張畫家能夠創新,不要一味模仿、受限于前人,從而促進了多種繪畫風格的發展。宋徽宗趙佶繪畫風格也受到崔白的影響,由之前“精細工麗”的工筆慢慢顯現出“質樸粗簡”的水墨風格。
南宋時期的繪畫作品大體上還是遵循傳承北宋的傳統繪畫風格,梁楷等人的出現,創新了簡筆花鳥畫,并且開創了元代以后寫意花鳥的先河。山水畫與花鳥畫的相互結合創新了繪畫形式。
宋代花鳥畫多選取自然景物,重寫生,尚理法。《畫繼》中記述了一則生動的故事: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結實,喜動天顏。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畫院眾史令圖之,各極其思,華彩爛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舉右腳。上曰:“未也。”眾史愕然莫測。后數日,再呼問之,不知所對,則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舉左。”從此段史料可以看出,宋人在藝術創作中對大自然的觀察是極其細致的,畫家并不是單靠想象來描繪,而是遵循萬物的生長規律,尊重事實。所以,古人有“人物傳神,山水留影,花鳥寫生”之說。但是其中的“寫生”并不是指現在的對照實物進行臨摹,而是指畫家對花鳥形神的一種藝術境界上的追求,是對大自然認識的深化和升華。
宋代花鳥畫大多表現了典雅、清新的意境,畫家們將詩畫相結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面充分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態度與情趣。趙昌是北宋人,性情直爽高傲,善工書,其《寫生蛺蝶圖》就描繪了一幅群蝶戀花的爛漫自由的田園風景,畫面上部分蛺蝶扇動翅膀翩翩起舞,底部枯萎的蘆葉隨風搖曳。整幅作品設色清淡又不失明艷,畫面無處不體現一種純凈、清秀、平和靜謐的意境美。
在各個時期,中國畫對意境情趣的描繪都各不相同,而宋代花鳥畫更崇尚于詩意的情趣。清新靜謐的情趣離不開畫家所描繪的對象,而更重要的是畫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只有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兩化,其所描繪的畫面才能有無盡的詩情與畫意。
宋代繪畫藝術無論是在構圖、設色上,還是在意境上,都有著重要的創新精神,畫面著重體現了畫家當時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宋代花鳥畫更是注重自然,突出主題,將畫面自由靈動的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對自然生活的再創造。分析宋代花鳥畫的審美特征,對于我們繼承古典藝術遺產、發展花鳥畫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