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暉 無錫立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隨著多媒體的廣泛運用,在色彩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制訂詳細的計劃,重點培育學生的色彩藝術觀察力和創造力;其次,需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最后,應將美術藝術的色彩歷史融入多媒體中,多給學生放一些視頻,讓學生了解色彩方面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融入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習效率[1]。以下筆者主要針對當今數字藝術中色彩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四個方面闡述改進措施,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首先,教師的色彩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對于這些知識,教師主要還是停留在教材層面,并沒有進行升華。這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容易使學生失去探究的意識。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教材上的知識,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以獲得較高的分數。這就徹底抹殺了色彩的魅力,同時,藝術的創新力培養更無法體現,不僅無法讓學生理解色彩的概念,還有可能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其次,教學模式單一化。雖然數字技術已經融入色彩教學中,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改變,大部分教師還是采用原先簡單放映的方法,即簡單地上課、設計,導致一節課下來,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感受到色彩帶來的感官刺激,同時對數字藝術的理解范圍過于狹窄,僅僅局限于課堂,沒有延伸到課下[2]。最后,在這一模式下,對色彩的分析也不夠深入,導致運用計算機程序對圖片、視頻的分析僅僅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
對數字藝術的教學要精益求精,在利用數字藝術進行色彩教學和分析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視頻和圖片的解析,給學生展現豐富的效果,以此達到刺激學生感官的目的[3]。而針對視頻和圖片的修改,教師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如利用對比和遞進的手法,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感官反應。無論視頻還是圖片,都要達到精修的程度,教師要從時間的長短、圖片的色彩對比及整體的感官反應來進行思考。將視頻修剪精致能更好地體現色彩對比,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在修剪視頻時,教師要注意內容、種類和概念上的比較,同時注意運用數字藝術的技巧,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吸收和理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以“鮮艷”為例,首先在認識鮮艷這個詞時,教師可以先問問學生對鮮艷一詞的感受,其次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他們說出鮮艷給人的內心帶來什么樣的感受,最后利用數字藝術技術對帶有鮮艷的東西進行剪輯,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制作出色彩鮮艷的作品,達到數字藝術在色彩教學中最好的效果。
再以暖色調為例,在講解暖色調時,教師可以引用一些情感上的事物,以便學生深入認識暖色調。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講解,必要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以便達到最好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都是簡單的概念講授,非常不利于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因此,教師應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首先,教師應改善以前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遵循教師的思想,很少有自主思考的空間,思想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美術色彩教學創新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并對與色彩有關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發揮指導作用。同時,教師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體驗色彩的變化,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為其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4]。
在改變方法的同時,教師也要制訂詳細的計劃。在利用數字藝術展現作品時,教師不應局限于視覺上的沖擊,可以加入聽覺刺激,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這樣設計出來的數字展覽作品更加具有藝術的魅力,同時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教學完成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切實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借鑒是創新靈感的重要方式。千萬不要小看借鑒的作用,很多作品都離不開對優秀作品的學習。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需要理清這節課的思路、邏輯,讓學生學習借鑒作品的創作方法,打開學習思路。美術色彩的欣賞課不局限于視覺,可以進行聽覺上的刺激。換言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音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更好地實現數字藝術的色彩教學。例如,欣賞油畫時,教師可以把視頻加入油畫的欣賞課堂中,讓油畫里面的人物“活”起來,也可以適當配一些音樂進行襯托,從而讓一個設計作品的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看強烈的大紅色時,教師可以播放快節奏的音樂,而舒緩節拍的音樂往往對應的是冷色調,如藍色、紫色等。這樣學生對顏色的設計和記憶會更加深刻[5]。
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人們對美術教學的認識較為片面,人們一般認為色彩課是供學生學習繪畫的。實際上,色彩課包括很多內容,如色彩基礎理論學習、色彩診斷技術學習、款式風格診斷技術學習、TPO 化妝規律學習、色彩顧問專業認證[6]。將多媒體技術整合到色彩教學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圖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最多的知識。它還可以更清楚地顯示教師的黑板書寫、繪畫和作品。這些都降低了色彩教學的難度,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課堂氣氛更加活躍[7]。
色彩創造的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思考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內容,學生通常很難理解。例如,彩色裝飾畫是彩色圖像的抽象概括。教師僅通過講解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抽象的思維過程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境可以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色彩作品不僅是作品,而且是精神的載體[8]。大多數色彩作品缺乏具體而生動的“對象”和“場景”。作品的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獨特的“色彩”藝術語言,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借助多媒體,學生可以擁有新奇的感覺。課件中靈活的顯示方法、出色的圖像效果和獨特的聲音效果可以充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學習中。
總體而言,數字藝術的運用關鍵在于對傳統的東西的摒棄,對知識進行全新的認識。教師應將日常生活中一切與藝術有關的東西都融入色彩教學的過程中,廣泛借鑒一些新的思想,學習一些新的東西,通過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情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進行創作。多媒體可以強化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而共情能力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色彩。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數字藝術和色彩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