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慧麗 魯迅美術學院
高等院校是培養優質人才的主戰場。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對高校藝術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藝術教育體系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適應,為了迎合文化藝術市場的發展需要,高校必須致力于藝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在關注學生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緊密結合文化產業市場的發展需要,強調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推進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的形成。本文圍繞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展開相關探討,旨在優化高校藝術教育活動,實現其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機結合,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藝術人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高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現代社會發展迅猛,科學技術水平迎來了發展的絕佳時機,藝術教育在現代科技發展的背景下也迎頭前進,與轉型階段的市場經濟深度整合,衍生出更多新事物,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其中之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大步踏進,文化創意產業被廣泛提及,這里所講的“創意產業”指的是結合人本身的創造性、技能水平、天資,在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的配合下,有創造財富及就業潛力的行業。筆者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顯著特征為文化藝術和市場經濟的系統整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層面的文化、娛樂需要,向公眾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
市場經濟發展帶有功利性、效益性、商品性,導致高校藝術教育的純粹度受到影響。藝術教育被市場化、商品化“熏染”,這對藝術教育本質價值的形成產生了巨大沖擊,對創新型藝術人才的培養產生了制約效應。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發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當前,藝術教師無法迎合時代發展需要,為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培養更多創新能力較強的人才,教師本身的創新理念也停滯不前。同時,課堂教學主體的地位仍然被教師占據,這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創造力的提升十分不利。除此之外,廣大藝術院校仍需進一步完善教學和科研整合的制度,促進創新實踐機制的形成。
高校應發揮學科優勢,推進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專業發展,完善創意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學科建設工作,發揮與文化創意產業對應學科的優勢,優化調整現有學科,致力于對各類文化創意專業人才的培養。部分院校成立了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專業,或者掛靠在人文學院、管理學院等。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就是一個涉及學科較多的產業,將其獨立設置為一個學院的時機尚未成熟。為了方便管理,可以由藝術學院帶頭,立足原有的藝術專業,發揮其他學科優勢,開設相關專業,如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專業、文化創意產業策劃專業,等等。
高校應將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根本目標,建立對應的藝術教育體系。創意人才富有個性、敢于創新。高校藝術教育推進技能教育向創新教育轉變,能將知識創新教育作為立足點,重視學生在學習中自我決策能力、獨立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時強化學生對藝術和設計創新思想及方法的把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水平。
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專業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同時也是發展迅速的專業,高校應保障高校藝術教育迎合市場發展需要,不斷進行深層次探索。高校積極聯合企業,借助產學研合作教育及成立工作室的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對創意產業人才培養路徑的拓展。高校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發展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長,明確未來職業規劃。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成為優秀的文化藝術和設計創作者,還可以勝任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工作。
綜上所述,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教育必須創新發展,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實現高層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滿足文化創意產業高速發展需要,為“中國制造”朝著“中國創造”轉變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