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逸君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藝術實踐是引導學生將音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藝術實踐不僅可以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學習的豐富多彩,使其更加努力地學習音樂知識[1]。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充分發揮藝術實踐的作用,已經成為眾多高校教師思索和研究的問題。
對高校音樂教學而言,藝術實踐環節極為重要和必要。實踐教學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難題,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學生通過藝術實踐還能積累豐富的經驗,強化從事音樂行業的技能[2]。要想更加順利地開展藝術實踐活動,高校需要綜合考慮音樂活動組織、音樂表演、音樂節目編排等各個方面的因素,此外,還需要利用學校已有的各種資源,加強對學生藝術管理、音樂制作等能力的訓練。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及未來的從業方向,有目的地進行重點訓練,還能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制定適合自身情況的訓練目標。通過反復的實踐積累經驗,從而為適應社會競爭做好充分準備。這種新的培養模式既有利于提升高校音樂教學的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及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興趣極為重要,當學生接觸到某種新事物時,就會被其吸引,也會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但隨著學習難度不斷增加,學生往往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音樂屬于藝術類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只有通過長時間努力練習才能看到學習成果[3]。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挫折,甚至產生放棄的想法。因此,學校應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困難。學生只有對音樂學習長期保持濃厚興趣,才有足夠的動力學習新知識。與傳統的由教師灌輸知識的模式相比,自主學習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動力,使學生不斷克服自身缺點,顯著提升綜合能力。
一味枯燥地學習理論知識,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對音樂專業學生而言,積極地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音樂理論知識,獲得更為豐富的音樂學習體驗。通過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清晰地發現自己在音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在以后的音樂學習中逐步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提升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在完善自身音樂藝術知識結構后,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進行展示,從而積累豐富的經驗,顯著提升自身音樂素養。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舞蹈表演等方式展現自己的技能,在各種社團活動中大顯身手,這樣也能不斷提高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動力。實踐活動是對學生音樂技能的檢驗,學生自身功底越扎實,在實踐中的表現也就越出色,也就能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4]。反之,如果學生平時不注意加強訓練,就容易在實踐中手足無措。學生若能及時總結教訓,并在今后的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便能顯著提升音樂水平,這也正是藝術實踐的意義所在。
學生社會化,即學生適應社會競爭的過程,對學生將來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高校學生在畢業后就會進入社會,因此,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發展,對他們而言極為重要。通過參加大量藝術實踐活動,高校學生可以熟悉社會現實,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適應環境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及處理具體事務的能力,從而積累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進而顯著提升綜合素質。在高校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音樂會,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安排活動的流程,和相關人員進行交流,根據活動的要求布置現場,并維護好現場的秩序。在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很多人和事,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了解社會現狀,對遇到的各種事件做出客觀的判斷,從容面對困難,以更好的心態適應社會競爭。
合理的計劃可以讓高校音樂實踐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還能讓音樂實踐更加規范。高校在制訂音樂實踐計劃時,要注意音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參加音樂實踐活動。為了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高校要注意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了解音樂實踐的價值、具體活動形式,以及在活動中可以獲得的獎勵,從而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除此以外,高校還可以按照活動內容,將音樂實踐計劃細分為不同環節,加強對每個環節的管理,確保活動能夠按照計劃進行。在藝術實踐活動正式開始前,學校要全面分析活動的可操作性。比如,在舉行校園歌手比賽前,學校應向全體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借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意愿。如果學生的參與意愿較為強烈,學校可以著手組織活動;反之,學校則要設計其他活動。為增強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動力,學校要挑選合理的活動場地。音樂實踐活動參與人數較多,對活動的場地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大型實踐活動,學校要提前進行準備,包括活動場地、人員安排、硬件設施等。如果選擇室外場地,學校要考慮其他可能影響活動的因素,制訂合理的應急方案。在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時,不同環節都會影響最終的活動效果,所以在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時,學校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
高校在組織開展藝術實踐活動前,要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注意拓展其深度。目前,部分高校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內容過于陳舊,吸引力明顯不足。因此,在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前,高校要注意對活動內容進行創新。此外,在開展藝術實踐活動時,高校要考慮各方面的綜合因素,調整和完善藝術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從而通過藝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是高校音樂活動的主體,也是藝術創新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開展藝術實踐活動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使創新成為實踐活動的動力,借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展示自己的個性。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歌曲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掌握與歌曲相關的理論知識,再練習彈唱,讓學生熟悉歌曲,然后嘗試進行改編,既可以改編音樂旋律,也可以改編歌詞內容,從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才智,在改編歌曲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改編、創新歌曲的過程中,學生會嘗試運用不同的音樂理論,如作曲技巧、改編技巧等,從而鞏固所學知識,探索新的知識,并在完成創作后主動反思,客觀地進行評價,顯著增強自身樂感。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改編的作品進行點評,通過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幫助學生發現作品中的問題及創新的亮點,通過鼓勵和建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使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實現自我超越。
在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時,針對各年級學生,教師在內容安排上應注意體現差異。所以,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征,有目的地傳授相應的知識,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實踐的動力。在活動過程中,學校要安排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帶隊,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維護好活動秩序,避免學生在活動中出現意外。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對實踐活動的效果及時進行評價。客觀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及時發現實踐中的問題,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努力改進。
為滿足時代對音樂人才的需求,構建藝術實踐體系顯得更加重要。藝術實踐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校內外的實踐活動融合起來,可以完善高校藝術實踐體系,從而搭建良好的平臺,使學校、社會及企業之間的關系始終保持協調,使藝術實踐與校企合作的成果相結合,進而提升高校音樂教學的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