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金宇彤 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鋼琴在世界樂器體系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被稱為“樂器之王”。與其他樂器不同,鋼琴音階數量多達88 個,也正因為如此,使得鋼琴具有獨特的演奏優勢。鋼琴既可以用來進行交響樂團演出,又可以用于開展獨奏音樂會,因此深受世界各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隨著音樂的普及和發展,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鋼琴教學活動也越來越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成為新時期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主要思考的問題。
筆者從事鋼琴演奏教學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把控方面較擅長。筆者認為,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學生的演奏功底。演奏功底是影響鋼琴演奏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學生的演奏功底越深,對于高難度鋼琴曲的把控和演奏能力越強,越能滿足鑒賞者的音樂體驗及享受需求。一般來講,學生的手指靈活程度越高、手指力度控制能力越強、肢體協調程度越高,學生的演奏功底就越深厚,對音符時長及音符連續性的控制就越好。
其次是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可以這么說,對作品的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音樂表現力的上限。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僅是學生對創作者在作品不同演奏階段的情感變化的理解,還是對創作者創作風格及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的掌握。因此,要想提升音樂表現力,學生要注重對鋼琴作品相關信息進行深入了解,在對作品及相關信息透徹掌握的基礎上,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投入豐富的情感,從而爆發出強大的音樂表現力。
最后是學生的樂感。樂感是一種難以簡單形容的音樂精神內容,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學生對音樂的感悟、感知。同一首鋼琴作品被不同的人演奏,演奏者所表現的樂感和節奏是不一樣的。從根源上講,樂感更多的是演奏者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對自己音樂靈感和獨特演奏風格的表現。
綜觀古今中外鋼琴名家,他們無不注重對基礎演奏功底的培養,只有做好基本功練習,才可以逐級挑戰和學習高難度鋼琴演奏曲目。即使功成名就后,很多鋼琴演奏家依然堅持每日進行基礎演奏訓練。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應制訂科學合理的日常訓練規劃,督促學生自覺進行每日演奏功底練習。尤其是對于指法技能的訓練,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進行不同調式音階、和弦、琶音的練習,通過常規的鋼琴演奏練習不斷提升學生對大小調式、調性的了解。對于學生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足和缺漏,教師要及時指出來,并設計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對鋼琴作品乃至作者創作風格及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都有極為準確的掌控。深入透徹地理解作品相關信息,對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至關重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查閱鋼琴演奏作品的相關信息。鋼琴演奏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其他各種方法查閱鋼琴作品的相關信息,對作品中的各種記號、標號等進行仔細、反復地研究,以確保學生能夠掌握鋼琴作品的全部內容,加深對鋼琴作品的理解。
對于學生樂感的培養,更多的是對學生獨特演奏風格及演奏手法的培養。樂感培養沒有固定的教程,更沒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它更多的是植根于學生內心深處對鋼琴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學生的理解及感悟能力不同,樂感也就不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各種音樂作品,定期進行音樂鑒賞,尤其是對不同種類、不同風格乃至不同感情色彩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和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在大量鑒賞音樂作品后,教師還要嚴格要求學生學習和演奏不同類型的鋼琴作品,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演奏中形成自己的樂感和具有獨特魅力的鋼琴演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