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菲
(哈爾濱工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各大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陣地,擔任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抓好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機制,是高校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如今,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我國的經濟形勢產生了深刻的變革,多樣性、多元化的社會思潮沖擊著人們的思想生活,高校意識形態面臨著嚴峻挑戰。
隨著全球化發展,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進行沖擊與滲透,腐蝕了一部分師生的價值信念,進而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科學性產生懷疑。另外,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較弱,甚至產生盲目崇拜,從而淡化了主流意識形態。高校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用科學的理論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使命。但目前,部分大學生卻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不感興趣,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中呈現出弱化趨勢。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期,社會矛盾很復雜,利益糾紛大。各領域革新與發展中,我國民眾受到了西方文化和觀念的影響,“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思潮越趨嚴重。這導致高校學生理想信念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缺失,價值取向多元化,實現人生目標的門徑逐漸功利化,也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高校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與運行,絕不是一個或幾個部門的任務,而是滲入在各項工作中,需要各個部門密切合作從而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工作機制,形成一個完備的工作體系。因此,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要取得實效,就要整合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有效資源,積極參與,注重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最終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高校防范意識形態風險的多維機制建立是應對西方錯誤思潮對高校師生進行思想滲透的重要路徑。
意識形態工作領導運行機制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引領公共話語表達和功能發揮的重要機制。
一是建立領導決策貫徹機制,它是領導運行機制建設的關鍵,起到政治、組織保障作用。首先,高校是防范意識形態風險機制的構建主體,特別是黨委領導干部,要不斷改進學習方式,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學習,并做到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并進。其次,高校要建立培訓機制,對干部進行定期的培訓,通過論壇、座談會、講習班等培訓方式和一系列有效的考核制度,來督促主體養成學習習慣。二是提升領導隊伍的理論研究能力,使得領導隊伍能夠重視理論學習,夯實理論基礎,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第一,重視理論基礎的學習,增強領導干部的“四個自信”“四個意識”,高校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和教師及輔導員要提高對基礎理論的學習意識,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提高意識形態工作能力。三是領導隊伍切實落實責任。一方面,黨委要提高自身作為領導主體的責任意識,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快對防范意識形態風險的多維機制的建設,使黨的領導成為高校發展的“紅色引擎”。另一方面,其他各職能部門要做到各司其職,靈活聯動。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作,單獨憑借黨委的領導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其他各個部門的協助與配合,靈活機動,做好主流意識形態的解讀、宣傳與教育,做好大學生在網絡上和生活中的引導者。
話語權主要看話語接受者是否信奉主流意識形態,所以在高校完備師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機制運行系統中,一定要思考接受者的所求,培養接受者的價值判斷能力和行為踐行能力。
一是引領師生形成情感接受和價值認同。大學生處在信息滿天飛的數字化時代,加上自身缺乏理性判斷力,所以容易誤判從而陷入價值觀沖突或價值觀混亂,因此高校要加強師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理性認同的培養。第一,對師生進行意識形態的宣傳解讀及輿論引導,通過師生的知、情、意等心理意識機制轉換,進而使他們逐漸自覺地認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第二,要發揮師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他們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和正確認知的能力,形成切合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辨別和選擇。第三,要提高師生對多元意識形態化理性價值判斷能力。二是建立科學的師生行為評價反饋系統。要實現師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良好踐行效果,就需要高校建立科學、完整的師生行為踐行評價反饋機制。高校要切實把人的行為形成全過程考慮在范疇內,進而在接受、認同、實踐階段分別建立評價反饋的子機制,這樣信息反饋的效率就會得到有效地提升;還要在溝通網絡中建立監控機制,對踐行效果做出及時的處理,確保高校意識形態能夠良性循環。
預警的重點工作在于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獲取信息的超前反饋,最終做到有備無患。
一是進行當下的網絡輿情預判。高校可運用預警機制提升網絡輿情判斷的預知性和先見性,事先做出反應和處理。第一,制定科學完備的預警方案。高校要在全面收集整理、系統分析、摸清規律的基礎上,再實施針對危機情況具有實效性的危機處理方案。第二,定期進行預警機制效果評估。評估是進行當下的網絡輿情預判的需要,評估內容主要包括高校意識形態預警機制中的目標、方法等是否恰當。第三,加強預警機制的技術與手段保障。高校建立科學高效的監控與預警機制不僅需要科學技術的保障,還需要人力上的保障。二是實施高效的輿情危機處理。第一,建立高校輿情應急系統。首先,可以通過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行政體系等六大體系的信息反饋渠道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其次,組建高校輿情安全工作小組,進行科學的信息反饋。最后,針對突發輿情,建立起科學的應急解決機制。第二,建立網絡引導體系,加強網絡輿論中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統一思想,使社會輿論的統一化。第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高校要引導學生進行信息的反饋和監督,并體現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工作者對網絡文化與思潮的引導作用,最終起到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