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燕 渭南師范學院
從21 世紀古箏的發展趨勢來看,當前的古箏樂曲創作與之前相比,呈現出多樣性的發展特點,這表明古箏藝術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而且多樣性發展也是現代人追求藝術的主要方向。另外,在新時期,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后,對古箏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而追溯古箏曲創作的特點成為古箏愛好者的研究方向。
王中山是我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與作曲家,他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古箏,他在1986 年彈奏了一曲《打虎上山》后,便被人們熟知,之后,他進入中國音樂學院學習。王中山與其他古箏彈奏者相比,明顯的不同是,他不僅是一名演奏家,也非常善于創作,而且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古箏藝術的發展。總結起來,王中山的古箏創作有三個特點。第一,豐富的類型。王中山的作品種類非常多,如《酒狂》這一曲目是將現代古箏藝術融入之前的曲目結構中,不僅包含著原有的音色,也體現了創作者的創作風格。此外他在曲目中加入了中途擊琴和撫琴而睡等元素,這就為作品增添了很多新的意境。第二,詩意的標題。通過標題展現音樂主題是非常常見的,創作者一般會用一個詞語或一個短句來表達內容。王中山先生為自己所創作的古箏作品起了非常詩意且主題鮮明的標題,比如,當看到《云嶺音畫》這首曲名,就知道曲目的內容是展示嶺南風情的,這樣便于讀者感悟曲目表達的情感和營造的意境。第三,創新的演奏。快速輪指法是趙曼琴先生發明的,王中山對其進行了改造,將傳統的右手主、左手輔方式進行創新,雙手互換,這樣演奏出來的曲目音色快速更換,使欣賞者產生連綿不絕的感受。
李萌也是我國著名的古箏作曲家,她在17 歲的時候就能夠獨立創作作品,而且對古箏曲目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李萌在創作中比較關注自己的成長歷程,而且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如她的《抒情即興曲》中就表現出對情感的期盼與困惑,所以她的作品是非常真實與貼近生活的。此外,李萌的作品基上迎合了時代發展潮流,大多包含著現代化技藝,不被傳統的曲目所束縛,會強調其中的節奏變化,這樣不拘一格的特色也使其成為我國當代古箏藝術家的代表人物。
在21 世紀,古箏創作者大都是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來進行創作的,具體的的創作手法與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風格的多元化。分析20 世紀的古箏作品可以看出,大部分創作者在演奏方式、演奏技法、曲目結構等問題上比較統一,但是到了21 世紀,各作曲家都開始追求自己的個性化特點,所以古箏作品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第二,作曲技巧更加專業。在我國教育機制不斷改革過程中,古箏作曲家的水平有了明顯提升,而且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所以與20 世紀相比,21 世紀的古箏作品更加專業。第三,創作時演奏技術有所降低。在20 世紀,大部分古箏作曲家注重對演奏技術的突破,但是21 世紀的古箏作曲家在創作曲目時著重于后期的處理,更追求曲目演奏的效果。第四,創作理念有所提升。進入21 世紀后,古箏作曲家因審美觀、社會多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對之前作品的借鑒,使得自己創作的理念不斷更新。
此外,21 世紀的古箏創作還有演奏的技法意識與民族元素的融入這兩個方面的轉變,因為人們的生活節奏更快,所以很多作曲家會在演奏技法上有所削弱,追求作品各方面的平衡,而且很多創作者在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以期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這也是當前的古箏創作的一大特色。
綜上所述,在進入21 世紀以后,我國的古箏藝術得到了廣泛的發展,這一背景下,各作曲家的創作特點更加鮮明,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古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