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炎
(上海市寶山區水務局第四水務管理所,上海 201908)
近年來,國家為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河道管理模式創新,保障水環境安全。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部分企業盲目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忽視生產活動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河道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關鍵內容之一,河道管理有利于促進水資源管理的效果,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維護,為河道附近居民提供優質的生存環境,提供潔凈生活水源。當前我國諸多城市的河道生態治理工程已經初具規模,但實際管理效果并不明顯,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加強河道管理是當前水體保護的重要方式,只有合理進行河道管理,優化河道管理方式,解決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難題才可以真實改善河道治理效果,進而實現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協同發展的目標。
對于河道管理工作而言,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一是河道管理是社會穩定和防洪減災的重要需要,最近幾年來,各個地區的洪水泛濫導致其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情況經常出現,尤其是山區,洪水造成了沿河岸線的崩塌,道路的損耗以及其他設施破壞。因此,控制河道的穩定,防止耕地的減少是保持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確保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二是河道管理可以更好地實現濱水空間合理規劃,之前由于建設無序,多數地區出現污水管道和供水管道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其濱水空間狹小,加之部分河段垃圾隨意堆放、蚊蟲滋生,破壞了濱水景觀美感和衛生安全感。通過河道治理可以實現濱水空間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實施河道管理有利于改善河道生態環境,實現水功能與水生態的協調發展。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河道管理在保障防洪減災需要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河流水體的抗污染能力,使其河道管理產生生態效益,保證其水生態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
河道管理工作分屬于不同部門,在協同管理中各個部門難以實現有效的配合,導致其各個部門自身的職責也難以充分實現,河道管理工作實際開展中存在一定阻礙,現如今位于城市區域內的主河道及部分支流河道的水質受到了極大的污染,對生態環境的平衡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同時,河道沿岸的自然景觀遭到人為損毀,無法發揮功能價值。分析這些問題出現的源頭,主要原因是責任落實機制不完備。難以將其管理部門的職責明確到各個崗位上,對于企業或者是居民生活污染物管理也沒有實現有效的監督管理,并且各個部門的管理工作銜接程度不高,無法協同配合進行河道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河道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
在國家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中,城市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加,土地資源和住房供應存在嚴重不足,為了擴大建設用地,為更多居住者提供出住所,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設施,一部分建設企業將原來的河灘以及河道沿岸的土地都用于建筑物的建設,并且部分聘請的是非專業性施工團隊,在建筑過程中未能做好防洪防汛建設,在災害來臨時建筑主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與此同時也為河道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為了能夠對農田的耕種范圍進行擴大,相關部門缺少對當地地理條件的綜合考慮,同時在沒有經過土地復墾適用度論證的情況下自私進行圍河造田,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國家資金,同時也非法占用河道,在居民搬遷時,沒有嚴格根據制度進行執行,對于護岸進行非法占用,甚至將占用范圍擴展至河道內部,使河道灘涂面積大量縮減,加劇了河流的沼澤化,阻礙了地表水源的合理調動,甚至嚴重破壞了水域周圍的生態環境,使人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也未能做好防汛防澇工作,如果汛期來領的情況下,河道附近的房屋將會受到損壞,使其河道管理難以發揮出自身價值。
一是要建立起河道治理機構。河道管理部門要建立起單獨的河道治理部門,并且還要充分結合河道實際的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并且通過當地行政部門的負責人主抓河道部門管理工作,從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責任落實機制,在多個部門相同輔助下,確保制度有效貫徹與落實。同時,河道管理人員應深入河道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對當前的河道治理情況加以分析,并結合具體工作開展合理的工作部署,確保工作責任的細化與落實,與此同時還要建立起通暢的溝通平臺,使其能夠為各個部門之間的河道管理工作信息共享以及傳遞提供出相應保障。
河道管理部門要制定出有效的監督機制,并且還要采取完善的激勵手段,結合河道治理的實際情況,對相關人員進行適度獎懲,強化執法部門自身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阻礙河道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個人或者部門進行嚴肅懲罰,如使國家或集體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也要對責任人進行追查并追究其法律責任。通過強有力的監督與工作激勵兩種方式促進河道管理工作人員自身職責的有效履行,降低河道污染問題的繼續惡化。在此之外,河道管理部門還要積極進行治理技術和治理設備的更新和優化,更好地為水資源凈化以及環境保護提供出相應的支持。
面對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部門要立足于全局的角度對城市區域內的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同時還要對河道沿岸的綠色植被進行栽種,合理地進行河道景觀布置工作,并且還要強化工程設計的合理性,對河岸周邊的建設施工予以嚴格的監督與管理,確保采用合理的方式開展施工,以減少建筑垃圾對河道的污染。同時,政府部門還應對河道治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加以完善,強化河道管理工作的有效執行,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河道管理的重要工作方向。在此之外,河道管理部門要對河道內的濕地進行保護,不斷優化水體環境,對灘地進行合理的改造,在保證水體環境的情況下,合理進行生態環境構建,促進當地綠化行業快速的發展,同時注意力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和進步,將其地區民俗與文化價值融入其中,進行生態化與獨特化的河道建設,為居民提供生態宜居的優質生活環境,實現水體環境質量的有效改善。
河道管理部門需要提高河道管理隊伍的建設工作,合理進行管理區域劃分,并且落實到相關的責任人,科學進行治理的時間規劃,提高河道水域和沿岸環境以及兩岸綠色帶的建設以及保護工作,相關責任人根據管理要求合理進行所負責管理區域相關工作的開展,同時,在明確工作監管機制的約束下,嚴格進行轄區內水質檢查,盡量減水體污染情況的出現,如果發現水體存在污染的情況下,要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應對,加強污染控制和治理。
在河道治理過程中,水質監測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河道管理部門要制定出嚴禁的水體監測規劃,定期進行水體質量的有效監測,及時發現水體污染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控制,更好的保障生態環境平衡,不會受到破壞,也能夠為人們的正常生活提供優質水源。此外,河道管理部門要將污水處理提上日程,確保污水通過科學處理且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后才能排入水體內,使河道內水資源的置換時間得以縮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水資源得到有效凈化,形成優質的河道生態體系。
安全保護措施的設置能夠提高河道沿岸的管理效果,保證河道范圍內私建違建建筑的及時拆除,責令和規定不符的建設進行限制整改,保證河道管理范圍內所有建筑工程都和建筑規定相一致。應根據河道工程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合理進行河道工程建設規劃,并具體的施工技術以及安全設施進行規范化要求,明確河道管理的具體規定內容,在通過審批后才能進行河道建設工程施工。通過嚴格管理,強化河道建設工程的合理性,以免出現安全事故問題,同時也能全面提高河道管理部門的治理能力,維護好河道生態環境的平衡,使河道發揮出自身的實際價值。
為了提高河道建設質量,政府部門要提高對河道管理部門所制定的經費補助標準,使其建設出高質量的河道工程,也能夠有效降低工程維護的資金投入,使維護工作的開展更加便捷。同時也能讓河道工程發揮出防洪防澇的重要作用,減少附近居民的財產損失,最終更好的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
結語:綜上所述,河道管理要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落實各項監管措施,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提高河道管理力度,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在河道治理過程中,河道管理部門應立足于整體的角度進行治理方案的制定,并確保治理責任的細化與落實,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對河道問題進行解決,處理河道治理中的問題,科學謀劃河道生態建設布局,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態環境,保證河道建設治理的效果,促進我國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加強對水體資源的監測力度,投入充足的管理經費,為河道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