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引言: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國家對于教育行業的重視不斷提高,在教育部下發的相關文件中指出,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應對教育改革趨勢,實現教育方式的改革,在高職教育課程中,公共英語作為基礎課程中的首要地位,成為教育改革的前沿任務,英語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執行先鋒在教學改革中充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將著重研究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轉型發展。
在認知學習理論中,構建主義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新發展與新突破,構建主義理論的學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作為中心,語言課程的教學是學習者通過對于目標語言的學習,從而構建自身對于目標語言的理解和積累的過程,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情境性與社會性,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對于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方面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學生的融入感與協作學習,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看到與眾不同的觀點;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無視學生的已知經驗積累,進而簡單強硬的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填充灌溉,但是應該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接受新知識的基礎與出發點,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知識萌芽,積累新的知識經驗;第三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生的引導者,構建主義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作為主宰課堂的角色,只是作為教學活動的相關組織指導者、參與者,進而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知識、豐富經驗。
中介理論的初始創作者認為,在兒童出生期就會受到對他有重要影響的中介者例如父母與老師的影響與干預,在中介理論中認為老師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信息的傳遞,還能夠作為學生學習認知發展過程中的中介者,能夠影響學生認知結構,發揮媒介作用[1]。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背景下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教育中公共英語教學需要跳出傳統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模式,從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素養等多方面著手,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體系,在高職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將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充分滲透,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需要突破多年來傳統教育觀念下形成的慣性教學思維,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當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完成自身的轉型。
長久以來,在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沿襲傳統的課本講授方式,只是局限于課本上的文章內容進行講學,并不能體現出高等職業院校所具有的教學特色[1]。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學生只是作為被動接受知識教育的角色存在?,F階段大多數的教師已經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不能夠很好地展現出來,就導致學生無法積極融入課堂中去,從而對教學效果產生負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好地進行知識的積累與掌握。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重點在于培養相關人才的職業技能,而職業技能的學習與提升與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程度息息相關。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積極主動性,在課程學習中主動進行實踐,才能讓相關的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從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層面來講,需要教師做到能夠根據教育改革的背景順應環境的變化,不斷提升自己的相關綜合素質與教學技能,在轉型過程中實現全方面可持續發展,在高職院校中現階段的公共英語教師大都是英語專業科班出身,對于專業的語言能力很強,但是教學經驗不充分,專業能力不夠,導致在課程中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專業基礎并不了解,在職業院校要求的“英語+專業”的教學模式中一定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相關專業有了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這就導致教師不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師擁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就能夠很好地將專業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合起來。只有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教師的專業化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能夠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基礎上強化專業知識技能,知識與技術更新換代頻繁,在教育改革轉型中,教師應該積極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適應現代化的教育需求。
在高職院校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前提下,教師要從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轉型為對學生能力的培育者。公共英語教師關注的不僅僅是短期內的課堂英語教學成果,還要著眼于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發展職業技能道路[2]。教師的具體職責要從基本的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后的能力培養規劃和學習上的引導激勵,幫助學生形成并建構學習的意義,促進學生的整體要素發展與完善,師生關系從單純的給予與被給予的關系向統籌規劃、引導、管理全方位的管理框架轉型。針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來講,作為復雜的系統化工程,除了在日常當中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更需要注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一步促使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激發創新能力,只有全面用心經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實力,才能夠在專業領域以及社會協作方面發揮其自身的優勢作用,同時也是教師促進自身轉型的職責體現。
高等職業教育在近幾年中的試點工作已經陸續開展,建立一支針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體系、健全的師資隊伍任重道遠。在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也進行了轉型升級,這就要求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積極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向專業化和職業化全方面轉型發展。公共英語教師要在基礎教育課程中主動探索轉型的方法與途徑,通過綜合素質培訓進而提高自身的基礎理論素養與專業教育水平。
在基礎學科方面的專業知識欠缺是制約公共英語教師轉型的主要原因。作為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轉型的主體,英語教師需要根據所在院校對于學科的設計與專業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與就業定位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跨學科的知識獲取方案,構建專業的適合自身發展的知識結構體系。在跨學科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應該積極與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協作學習,向行業內的專家進行請教學習,總結基礎經驗豐富知識積累,英語教師還可以深入到學生的實際實訓與實習中去,了解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過程從而進一步優化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在我國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的高職院校都會要求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學習,公共英語教師也可以到國際上較為先進的團體例如外資企業與跨國公司中進行交流學習,了解相關專業的企業內涵與文化,利用教師自身的語言優勢,學習新理念,總結先進經驗。
教師團隊的支持是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轉型的重要基礎,構建學習型的教育發展團隊有利于幫助團隊內教師成員的轉型發展,團隊領導的正確指揮能夠有效幫助成員們確定轉型發展的思路與正確方向,在轉型團隊當中教師可以互相協作發展、交流經驗從而促進個人的轉型發展。
在高職院校中公共英語課程的建設需要結合專業課程進行全面發展,根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團隊,每個教育團隊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方案邀請相關專業的教師參與學習建設,在這一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豐富專業知識,專業教師可以提高英語素養。教師團隊還可以進行集體備課活動,定期進行階段內的教學經驗與成果的交流驗收,通過互相學習與總結的互助模式,探索新的教學資源,通過在校園內開展的各項團隊項目與活動促進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化發展,同時教學團隊還可以走出校園,深入與高職院校合作的企業中學習專業的技術技能,為教師的轉型發展創造有利條件[3]。在現階段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剛剛起步,對于英語教師以及團隊的轉型仍然處于摸索階段,積極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從而實現教師的優化轉型。
高職院校作為承載全體公共英語教師的重要組織,需要制定因地制宜的人才支持戰略,促進學校整體師資隊伍的發展建設。作為承擔全校學生英語專業教學任務的教師,公共英語教師授課涉獵相對較廣,跨度相對較大,因此,需要積極重視到在人才培養環節當中的公共英語教師其本身的優勢作用。結合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當中的公共英語課程設定情況來看,學生在校的全部學習時間內,英語課開設的時間達到1/2,因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公共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具有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相關高職院校能夠著重為公共英語教師的發展轉型提供相應的支持。例如,高職院??梢詾楣灿⒄Z教師提供組織培訓機會,發展到國內外領先教育組織當中進行交流鍛煉,組織公共英語教師與英語專業專家會面學習,有效提升公共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技能,提高教學工作效率,保障教學質量。針對公共英語教師團隊需要高職院校提出相應的專業化政策建設,以教學改革為目的,激勵公共英語教師促進自身的轉型發展,積極投入到高職院校的教學建設當中。
結束語:在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轉型是關系到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的關鍵所在,只有積極應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加快教師的轉型發展才能促進高職院校全面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實現,在轉型過程中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素養,向全面化不斷發展。